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1 . 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病偻          沦猗        拾掇          早实以蕃
B.硕茂          迁徙        硕茂          名我固当
C.樯橹          雄姿        疏密          羽扇伦巾
D.故垒          飧饔        倾倒          惊涛拍岸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描绘了月夜荷塘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惆怅。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将荷塘的月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美丽。作者在独处中享受自由,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中对江南采莲的联想,既丰富了内容,又寄托了对古代风俗的怀念,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⑦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⑧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⑨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⑩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点明本文“文眼”的一项是(     
A.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B.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C.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增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透出绿色与银白色。
C.“画”字突出了杨柳影子之美,流露出作者对于月下美景的喜爱之情。
D.作者在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月光下荷塘的宁静和美丽。
3.对《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4.下列对《荷塘月色》作者感情变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微露主题思想的内涵。原来作者深夜去荷塘欣赏月色,是要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来平息心里的不宁静。
B.中间部分以漫步为线索先写月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曲折而细腻地用景色的优美宁静来表现自己心情的宁静,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C.课文第三部分着重写作者对江南采莲的乐事的惦念。眼前死一般的寂寞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是写感慨的,又回到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了。
D.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基础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B.吾又何能为哉
C.理,非吾业也D.苟有能反是者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致其焉尔                                凡植木之
B.故吾不害其而已                         人者好烦其令
C.吾不害其长而已                         其培欲平,其土欲
D.凡长安豪富人观游及卖果者        传其事以官戒也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段文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通过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揭示了治国之道。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理国家,但孟子用战场上的比喻指出,梁惠王的治理方式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程度不同。孟子强调,治国不仅要关注表面措施,更要注重根本的民生问题。通过这段对话,孟子批评了梁惠王的治国之道,强调了治国应以民为本的理念。

5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国也            于:介词,对。
B.河内                      凶:凶险。
C.寡人之民不        加:副词,更、再。
D.亦走也                  是:代词,这。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一)(职业模块)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雨巷》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在雨中彷徨的诗人形象。诗中的“雨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而“丁香姑娘”则象征着诗人心中美丽而难以企及的理想。全诗充满了哀怨与惆怅,营造出一种凄美的艺术氛围,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6 . 阅读《雨巷》,完成下列题目。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liáo)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páng)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chì)亍(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tuí)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D.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常常以此立意,丁香也成了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丁香,往往用来象征孤高、美丽、忧愁,《雨巷》的作者徐志摩却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自己的理想。
2.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B.《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C.《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后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D.《雨巷》这首诗写于大革命失败后,表现了诗人内心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3.下列选项中对《雨巷》一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B.“丁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忧愁。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
4.下面对这两节诗中女郎意象的揣摩,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或许是一位因沉醉于爱情而惆怅的青年,这位“女郎”不正是“我”要追求的那位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
B.“女郎”的形象可以解读为诗人的理想。他一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又徒然增加自己的哀怨与惆怅,所以“消了”“散了”也好,这就给这种理想涂上了一层喜剧色彩。
C.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里的“女郎”也可以看做是惆怅而彷徨的诗人自己。
D.诗人和“女郎”是二位体。即“我”是现实中的“我”,而“女郎”是理想中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5.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D.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常常以此立意,丁香也成了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丁香,往往用来象征孤高、美丽、忧愁,《雨巷》的作者徐志摩却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自己的理想。
6.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7.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8.《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9.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诗词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伐檀》出自《诗经·魏风》。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7 . 阅读《伐檀》,完成下面各题。

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下列对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都有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清醒的认识和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3.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复“县狟”“县特”“县鹑”,意在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诗词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沁园春·长沙》通过描绘湘江秋景,展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激情。上片写景,气势磅礴,充满生机;下片抒情,回忆峥嵘岁月,表达了对未来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语言精炼,情景交融,表现了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8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秋天湘江悲凉壮阔的景色。
2.《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
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
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3.下列选项中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自由勃发的状态。
4.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景生情,托物起兴。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C.“怅”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看”的内容而来,“问”由“怅”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问题。
5.对结尾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勇于掀巨浪、阻飞舟的英雄无畏的气概,决心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D.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6.透过“谁主沉浮”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问者爇香于鼎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掭以尖草D.既而得其尸于井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促织》(分层作业)(基础模块上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成名因献促织而获厚赏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僚体系的荒诞与腐败。文章通过成名的经历,反映了小人物在权力体系中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讽刺了官员们的贪婪与不公。成名因促织而富,抚臣、令尹因促织而受恩荫,生动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财富的畸形分配,揭示了百姓在这种体制下的苦难与无助。文章语言简洁,情节曲折,富有讽刺意味。

10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①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②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战?③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B.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C.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D.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地方长官,如县令。《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C.跬步,“跬”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
D.恩荫,又可称为门荫、荫补,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这里指恩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名献促织,宫中与蝴蝶、螳螂等动物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促织善斗的才能,并且能应节而舞,成名因得厚赏而成巨富。
B.成子自杀后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
C.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小说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②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促织》(分层作业)(基础模块上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