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9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稿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𫐓(     )     (     )     (     )
2.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顺风而呼,声非加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24-07-2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B.诗的前四句虽然交代了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却并未按一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琴、写声,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实写虚之妙。
C.诗的七、八两句用语平实,说的是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就连皇帝也被乐声打动,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
D.“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突出本已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2.“空山凝云颓不流”中的“颓”字有什么独特之处?
3.分析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表现音乐的特点与情感的变化。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注】(节选)

路遥

孙少平把他外出谋生的一切方面都想好以后,决定先和父亲谈这件事。

这天吃过午饭,父子俩到山上一块坡地种玉米。

父亲挖坑就像母亲纳鞋底,行行道道,疏密有致,远看如同工艺美术家精心设计的图案。少平耐着性子,尽量把籽种不偏不露点在土坑中间,再补一个不轻不重的脚印。终于休息了。父亲蹲在地上抽烟,少平就凑到他跟前,学着他哥的样,卷了一支旱烟棒。

他用父亲的打火机点着烟抽了几口,然后才鼓起勇气,和父亲谈起了他走黄原的打算。

孙玉厚老汉惊得目瞪口呆。

他“吱”地用劲吸着烟。思谋了好一阵,才说:“你还小哩!出那么远的门,人生地不熟,我和你妈怎能放心?你怎猛然想起要出门哩?”

少平一时难以给父亲说清楚自己的心思。

“我待在家里不痛快,想出去跑一跑……”

父亲低倾下头,说:“我能想来。你从学校回来劳了动,心里难过。没办法啊!世事就是这样。爸爸看见你一天灰土满面的,心里也难过……不过,而今政策宽了,劳动虽说熬苦一些,但吃饭不要再受熬煎。你刚开始出山,爸爸晓得你不习惯。过上一两年,也就习惯了。外面的世界不是咱们的,你出去,还不是要受苦?再说,有个什么事,也没有人帮扶你……”“爸爸,这你不要操心。我二十几的人了,自个儿能管得了自个儿。你就让我出上几天门!你年轻时不是也吆牲灵跑过山西吗?我不到外面闯荡一回,一辈子心里平不下来。你就让我走吧!咱们家现在有你和我哥,这点土地你们能耕得了。我出去,也不是去瞎逛!我也长两只手,兴许还能给家里赚几个活钱,爸爸,你放心……”孙少平几乎要哭了。

父亲看得出儿子为他的行动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显然很难再说服他放弃这种冒险念头,他只好犹豫地说:“那这事你要和你哥商量哩!唉,我老了,世事要看你们闹。不过,爸爸生怕你们有个闪失……”

少平严肃而感动地对父亲点了点头。

玉米地半后晌的就种完了,父子俩回家后,离吃晚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于是他们又收拾了一下,赶到后村头烧砖窑那里给少安两口子帮忙。两口子正忙得不可开交,第三窑砖正烧到紧要关头。少安既要加炭漏灰,还要抽空抢着打下一窑的土坯,还不到热天,他就光穿了件小布褂。脸熏得如同戏里的包公;秀莲头上拢着的毛巾也像烟囱里拉出来的,她正拿着铁锨和泥。

少平和父亲一到,四个人上手,活路很快就宽松了。父亲接替少安烧火,让他集中打土坯:少平和泥,让嫂子去溜土。已出的两窑青砖,约莫一万多块,齐齐整整码在土场边上,像两堵蓝色的长墙。双水村的人面对孙家的这派兴旺景象,谁不眼红?啊呀,不得了!孙少安这小子竟然办起了“砖厂”!

天黑以后,少安让家里人回去吃饭。他自己的饭照例由秀莲吃完饭后送到土场上来——他要照看炉火,不能离开。等父亲嫂子先后走了以后,少平却磨蹭着,没有急忙回家。他一边在和哥哥添炭,一边吞吞吐吐对哥哥说出了他的心事。

少安惊讶得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了。他生气地对弟弟说:“你胡想啥哩!家里现在这么忙,人手缺得要命,你怎么能跑到外面逛去呢?”

这个“逛”字刺伤了少平的心。他也有点生硬地对哥哥说:“我不是去逛!我是要出去干点事!”“干什么事?无非是去揽工!你又不是匠人,当个小工,一天挣一两块钱,连自己的嘴都糊不住!你何必要去受这罪呢?你在家里,咱们父子三人,加上你嫂,一边种地,一边经营咱们的烧砖窑,这不好好的嘛!”

“我已经二十几的人了,我自己也可以干点什么事!”

少安一时不能理解弟弟是什么意思,难道你现在没事可干吗?

但少安猛然感到,弟弟已经长大成人了!他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在他面前以老大自居了!是啊,弟弟长大了……本来他应该为此而高兴,可是此刻心里却有一丝说不出的伤感。

他早已看出来,弟弟是一个和他想法不太一样的人……现在,少安已经明白,尽管他不情愿弟弟出走,但看来已经很难劝阻他了。

兄弟俩在土场边上沉默了一会,一人嘴里噙着根旱烟棒,使劲地抽着。天已经黑严,远处村子里亮起了模糊的灯光。在金家湾那边,不知谁家婆姨正拖长声音呼叫孩子回家睡觉,东拉河水声朗朗,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少安已不再和弟弟争辩,他伤感地对少平说:"那你看着办吧,你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感到语塞,竟不知说什么了。

这时候,少平的心情也沉重起来了。他对哥哥说:“我走了。你和爸爸的负担就更重了……”少安轻轻叹了一口气,说:“既然你一心要出去,也就不要牵挂家里,你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无依无靠,倒要好好操心哩!家里的事你放心。有我哩……”

黑暗中,两团泪水涌满了少平的双眼……几天以后,少平就决定走黄原了。

[注]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孙少安领导生产队在双水村率先实行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孙少安又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孙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激励着他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到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当上了煤矿工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少安满足于双水村的生活,愿意守土持家,是一个保守落后的农民;而孙少平想要走出双水村,到外面去闯荡。
B.“这个‘逛'字刺伤了少平的心”体现了孙少平对哥哥不理解自己的伤感,孙少平打定主意,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C.“你胡想啥哩!家里现在这么忙……”和“你看着办吧,你已经长大成人了”,写出了孙少安对弟弟外出闯荡态度的变化。
D.“少平的心情也沉重起来了”“我走了,你和爸爸的负担就更重了”,写出了孙少平准备外出时心里对家里放心不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把“父亲挖坑”的动作比作“母亲纳鞋底”,而把挖的坑所形成的“行行道道,疏密有致”比作“工艺美术家精心设计的图案”。
B.“学着他哥的样,卷了一支旱烟棒”反映了孙少平内心的不安,他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和父亲说了他走黄原的打算。
C.“两口子正忙得不可开交,第三窑砖正烧到紧要关头……”为后文孙少安要孙少平就在家里帮忙做事而不同意他外出闯荡做了铺垫。
D.“黑暗中,两团泪水涌满了少平的双眼”写出了孙少平此时此刻非常复杂的心情,他在家人的劝说下对外出闯荡产生了犹豫和彷徨。
3.在孙少平告诉父亲想要外出谋生的想法后,父亲孙玉厚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文中画横线处的环境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事隔一年以后,1965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一年前,他还在兰考,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啊!谁能够想到,像他这样一个充满着革命活力的人,竟会在兰考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兰考的大地。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硬给活活地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这是兰考人民对自己亲人、自己战友的痛悼,也是兰考人民对一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

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兰考,这个豫东历史上缺粮的县份,1965年粮食已经初步自给了。全县2574个生产队,除300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许多队还有了自己的储备粮。1965年,兰考县连续旱了68天,从1964年冬天到1965年春天,刮了72次大风,却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 万亩沙区的千百条林带开始把风沙锁住了。这一年秋天,连续下了384毫米暴雨,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

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 36 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这是一篇人颜欢笑的文章,是一篇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总体呈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交代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来到焦裕禄坟前,结尾阐发议论,首尾圆和,层次井然。
B.文中第二段排比句的运用,展现了丰富的内容,增强了文章语势,表现了作者对焦裕禄的赞美和歌颂,极富感染力。
C.文中引用一位老贫农的话,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表现了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与惋惜,这也是对焦裕禄的最高嘉奖。
D.选文第七段运用了比拟修辞,“文章”是指焦裕禄生前对兰考所做的规划与蓝图,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焦裕禄在兰考所做的贡献。
2.文中引用老贫农怀念焦裕禄的话有什么作用?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我们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硬给活活地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3.选文第六段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兰考的变化?
4.文章最后一段中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有何表达效果?
2024-07-2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贷”的各种小东西。
C.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D.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选文出自____________的《沁园春·长沙》一文,题名是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的上阕中,一个“______” 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3.上阕中写景层次分明:远眺____________、近看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俯视_____________, 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4.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首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5.“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的“透”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何“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4-07-2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亦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于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数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数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叔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妻吾请无攻宋矣。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其文       轩:窗户
B.胡不我于王       见:引见
C.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       仁:对人亲善、友爱
D.不已乎       胡:为什么
2.下列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接待墨子,说的话很客气,但实际是询问他来访的目的。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断然拒绝了墨子的规劝,并把攻打宋国的责任推给了楚王。
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故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
D.“然臣之弟于禽滑里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墨子义正词严地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宋人严阵以待,将消灭来犯之敌。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一定会失败,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本文充分体现了《墨子》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本文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
D.本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邻有糠糟而欲窃。(《公输》)
公输盘攻械尽。(《公输》)
B.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成。(《公输》)
吾从北方闻子梯。(《公输》)
C.授之书习其句读者。(《师说》
劳苦功高如此。(《鸿门宴》)
D.夫夷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为国礼,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B.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者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对曰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B.夫子       哂:微笑。
C.异乎三子者之       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
D.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端着章甫
2024-07-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荷塘月色》(节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享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着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依次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里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浮      B.浮      
C.浮      D.浮      
2.关于选文的作者和体裁,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   散文B.老舍   小说
C.沈从文   散文D.巴金   小说
3.选文第一段划线词“颜色”应理解为(     
A.水给人的色彩印象B.水给人一点厉害看看
C.水的美丽姿容D.繁杂的色彩
4.下列是从不同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天上到水里B.从上到下C.由静到动D.从整体到局部
5.请简要分析选文第一段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24-07-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对于该语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该语段选自韩愈的《师说》,是一篇抒情性散文。
B.该语段的作者与柳宗元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其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圣人无常师”中“常”的意思是经常。
D.“闻道有先后”的意思是听闻道理有先有后。
2.对“郯子之徒”中的“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性的结构助词,的B.代词,这些
C.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代词,他们
3.对于本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先提出分论点,再以孔子的言与行为论据,最后得出结论。
B.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C.作者认为只要人家有所专长;就值得学习,就可以拜他为师。
D.作者的意思是连圣人都向众人学习,更何况是我们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无常师。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