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下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一世之雄也       本来
B.顺流而       向东进发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江上的小洲
D.鱼虾而友麋鹿       伴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哀吾生须臾       纵一苇所如
B.浩浩如冯虚御风       此非曹孟德之诗
C.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夜缒
D.月出东山之上       以其无礼
3.下列句子中,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凌万顷之茫然
D.求人可使报秦者
4.对这篇文赋所表达的感情,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使作者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发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和积极的人生观。
D.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5.翻译下列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24-07-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青鸟职教港口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微写作 | 适中(0.65) |
2 . 按照要求,完成写作。
假如学校组织一场“爱国一分钟”的微演讲比赛,请结合历史及当下现实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微演讲稿。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职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祝福》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历来积存的工钱                 积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       疑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文中,作者为了刻画祥林嫂的形象,主要采用何种描写手法?请结合上下文举例。
3.原文中出现“‘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和“‘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这两次与节选内容中划横线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
4.这篇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目,而不用“样林嫂”为题目?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职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开幕了。

②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③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节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可磨灭:___________
②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妥协:____________
2.选文的①②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3.结合选文的第③段内容概括回答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是什么。
4.选文的第④段介绍了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2024-07-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职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函陵                                军:驻军。
B.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C.越国以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D.焉用亡郑以                      陪:陪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B.壮也,犹不如人
C.微夫人力不及此D.因人力而敝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行李之往来
C.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译文: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
B.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译文:况且,您曾经接受过晋惠公的恩赐。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2024-07-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职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宋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对下列词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中的“乍”的意思是“忽然”。
B.“怎敌他、晚来风急”中的“敌”是“对付、抵挡”的意思。
C.“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是指菊花。
D.“如今有谁堪摘”中的“堪”的意思是“胜任”。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先写动作,继写环境气氛,再写凄苦的心情。
B.“乍暖还寒时候”点明此时是春天。
C.“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花满地。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3.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抒发了作者晚年在国破、夫死、家亡只身流落南方时孤独、寂寞、凄凉的伤痛愁苦之情。
B.这首词恰当选取酒、秋风、雁、黄花、梧桐和细雨等昏暗、低沉、冷色调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烘托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
C.全词运用象征手法,把词人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
D.这首词运用了叠字表达词人的情感活动和变化,语言自然、通俗,富于表现力。
2024-07-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职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     )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     )起来。

1.上面文字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A.《呐喊》B.《彷徨》C.《祝福》D.《故事新编》
2.选文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A.沉寂   寂静   怪讶   舒畅B.寂静   沉寂   惊讶   舒畅
C.寂静   沉寂   怪讶   舒畅D.寂静   沉寂   怪讶   舒适
3.文中“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
4.这段文字中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024-07-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A.举酒客 属:同“嘱”,劝请
B.纵一苇之所          如:往
C.正襟坐 危:危险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A.①飘飘如遗世独立            ②相与枕藉舟中
B.①此非曹孟德诗乎            ②惟江上清风
C.①侣鱼虾友麋鹿               ②扣舷歌之
D.①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② 托遗响悲风
3.下列句子特点,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凌万顷之茫然
C.而今安在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来说,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的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豪情。
2024-07-2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职业中等专科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9 .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v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2024-07-2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职业中等专科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A.《史记》B.《左传》C.《论语》D.《汉书》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贰于楚也B.失其所与,不知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秦伯说,与郑人盟
3.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孔子曰:何陋之有?
4.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5.晋文公最后退兵的三个理由是什么?
6.简要分析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7-2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