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基础模块 下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8 道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对这首词中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这首词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众多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2.下面四句的意境和写法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A.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沙河市2023-2024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2.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名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长江,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3.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起首“风急”二字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苍凉肃杀的秋景当中,紧接着又以五种典型的深秋景物渲染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生动画卷,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惨淡的画面、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心中的凄凉。
B.颔联继续描绘秋景,展现出一幅辽阔深远的图景,形、声结合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当时澎湃的心潮,起伏的思绪,情景交融,令人深思。
C.全诗通篇对仗,句句写景,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于一炉,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壮志未酬的悲怆之情,最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
D.诗中诗人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有忧虑,有无奈,有伤感,显而易见,他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而抱病登台的,但结果却是倍添伤感。
2024-08-0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中等专业学校职高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应用文 | 适中(0.65) |
3 . 按要求完成写作
你班最近成功开展了“读书交流会”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为本次活动写一份总结。要求: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200字左右。
2024-08-0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职教高考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①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②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补充完整诗中画线部分。
2.简要梳理诗人的情感脉络。
3.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尽显其狂放之情?各举一例。
4.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职教高考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1.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渺渺兮予怀
(2)正襟坐而问客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第一段中划线句有何作用?
2024-08-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职教高考调研性统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朝而夕设版焉________
(2)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烛之武临危受命,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从选文中找一个伏笔或照应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2024-08-0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单招班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下列对选文第段大意概括不正确的是(     
A.段说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B.段介绍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段介绍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规律及意义。
D.段概述马克思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和发现。
2.下列对第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段文字运用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B.该段中的“停止思想”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不愿说、不忍说的悲痛心情,流露出对逝者的崇敬、哀悼之情。
C.该段文字精确记录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表达出作者的惋惜之情,同时为马克思安详地逝世而感到某种程度的安慰。
D.“睡着了”和“停止思想”异曲同工,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愿望——马克思只是小睡片刻,但事实却是他“永远地睡着了”。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句采用了类比手法,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伟大。
B.该句采用了对比手法,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伟大。
C.该句采用了类比手法,说明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比达尔文大。
D.该句采用了对比手法,说明达尔文对人类的贡献比马克思大。
4.下列对第段与第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并列关系B.递进关系C.转折关系D.点面关系
5.关于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做出的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选文第段内容是对第②段中“这个人的逝世,对于历史科学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诠释。
C.第④段采用对比手法,赞扬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划时代意义。
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很深入,也都有独到的发现。
2024-08-0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上学期单招班期中联合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1.段“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主要揭示了(     
A.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B.农村在社会生活变迁中的保守
C.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彻底D.国民政府对农村的无耻掠夺
2.对第段中鲁四老爷书房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壽”字,是主人追求长生久安思想的体现,一般是挂在正堂或卧室的,而他却直接挂到书房里,可见主人家的心志不在读书一事,从侧面看出鲁四老爷的庸俗,也反映出鲁四老爷这封建卫道士道貌岸然的本质。
B.鲁四老爷挂陈抟老祖的“壽”字,大概正如后世儒家弟子供奉孔子的画像一般,含有尊崇之意。这一点强调了鲁四老爷的身份,为他在后文中顽固残酷地对待祥林嫂做了铺垫。
C.脱落的对联暗讽思想的腐朽。祥林嫂的死与不死,鲁四老爷自然全不在乎,似乎是“心气和平”,但她死于新年,忌讳仍然极多的鲁四老爷就难免大为光火、恶言相加,于残酷之外,更显其迷信愚昧,腐朽顽固。
D.书房中有《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说明鲁四老爷热爱读书,并且以程朱理学为自己行为规范的宗旨,证明了他“老监生”身份的货真价实。
3.对第段中肖像描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比五年前苍老,头发花白程度跟年纪不相称,面容黑瘦,表情麻木,再加上乞丐的衣着,这一切暗示着,祥林嫂这时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
B.这里的外貌描写体现祥林嫂不幸的起点,给读者造成悬念,引导读者深入下文。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祥林嫂精神麻木,不复有生的希望。
D.用“分明”“已经”“纯乎”三个状语,强调祥林嫂的变化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4.对文章倒叙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B.避免叙述平板和结构单调。
C.从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为了表达主题,使结构有变化,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D.这是作者写作的手法,为了展示其高超的写作技巧。
2024-08-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座大山”的一项是(     
A.封建主义B.官僚主义
C.帝国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2.对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B.中国人民已经获得了全面解放。
C.我们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D.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了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对选文第二段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进一步明确会议的任务。
2024-08-0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以口舌为劳       徒:白白的
B.相如车避匿       引:调转
C.且庸人尚       羞:把……当作羞辱
D.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
2.下面加点字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B.宣言
C.去亲戚而事君D.相如引车避匿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选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选段是第三个故事:将相和,重点写了蔺相如。
C.蔺相如因害怕廉颇羞辱一直躲避廉颇。
D.廉颇是一个胸怀国家、知错能改的将军。
2024-08-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