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434168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光触媒

①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都在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清洁:各种各样的除菌、净化技术层出不穷,光触媒技术更是掀起了一场光清洁革命。用光照一下,空气就被净化了,细菌就被除掉了,臭味消失了,污渍也粘不上了……光怎么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因就在于光给一类叫做光触媒的物质帮了大忙──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两者有机的结合,便产生了神奇的功效。

②光触媒是一类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称。以二氧化钛为例,它本身不溶于水,如果受到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此时再遇到水,水就会被分解为氧和氢;所以说二氧化钛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光催化剂。它之所以有这种功能,是因为其内部电子被先激发。进而与氧和水分子作用,产生负氧离子和氢氧自由基,由此产生极强的氧化能力。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还能降解部分无机物。在上述过程中,二氧化钛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反应,只是扮演发生反应的媒介,因而其功效并不随时间变化而减弱,效果持久。

③二氧化钛的这种光化学特性,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日本科学家发现的。二氧化钛氧化能力强,化学性稳定,对人体无毒无害,成为当红的光触媒材料。光触媒可广泛附着于建筑材料、餐饮用具、医疗器材、汽车内饰、家用电器和其他日用品表面,具有杀菌、除臭、去污、防霉、自洁和分解有害气体等诸多功效。

④氧化力极强的光触媒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而取得杀灭细菌的效果。建筑装饰材料及一些居家化学产品等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有害气体在光触媒面前将无招架之力。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没有中间产物生成,净化空气的效果安全、强力、持久。

⑤光触媒能否发挥上述功效,关键在于紫外线强度的大小,也就是光源携带能量的高低。目前光触媒技术需要波长300400纳米的紫外线才能发挥作用,使用可见光照射,效果远未令人满意。让光触媒在可见光下发挥作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光触媒的功效还取决于二氧化钛颗粒的细微程度和分散技术,颗粒越小,意味分散越均匀,发挥光催化作用就越大。现在的光触媒材料可以达到纳米尺度,这对生产技术要求很高,成本也相对要高。光触媒多是液体状,涂层的厚度、面积和粘合力也影响光触媒发挥作用。

⑥当然,光触媒也有缺点,光触媒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目前,产品加工的工艺也不算成熟。

1.根据文意,对“光触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光触媒是一类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称,也叫光催化剂。
B.光触媒并不直接参与反应,却可以促进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是一种先进的除菌净化材料。
C.光触媒对光起了催化作用,使之产生了净化空气、消灭细菌的神奇功效。
D.光触媒在光的作用下,能使某些有毒气体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根据文意,对二氧化钛净化原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钛在光的照射下把水分解成氧和氢,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部分无机物。
B.在光的照射下,二氧化钛不直接参与反应,其功效相对稳定、持久,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部分无机物。
C.在光的照射下,二氧化钛的电子与氧和水分子作用,产生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部分无机物。
D.二氧化钛的电子在光照下产生氢氧自由基,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部分无机物。
3.下列理解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光触媒在光和水参与下就可发挥功效,杀菌消毒,除臭消污,从而掀起了一场“光清洁革命”。
B.光触媒净化某些有害气体时,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没有中间产物产生,所以光触媒材料具有安全性。
C.因为二氧化钛不直接参与反应,其功效不随时间变化而减弱,所以成为当红的光触媒材料。
D.应用纳米科技,就可以使附着于物体表面同等量的光触媒材料缩小其接受照射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光触媒的功效。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在水中,二氧化钛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使水分解为氢和氧,人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用它来生产环保型能源──氢。
B.在现有条件下,如果能提高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就可以增强光触媒的净化功能。
C.如果能让光触媒在可见光下发挥作用,将大大降低光触媒材料的生产成本,专家们将努力开发适用于可见光的光触媒材料。
D.随着光触媒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产品加工工艺的日渐成熟,人们将不再使用传统的除菌净化技术。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展示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贡献。材料一详细描述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及中医药的其他成就,材料二则强调了中药现代化的意义和进展。文章结构清晰,论据充分,突出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潜力和价值。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10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中医药学的贡献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不仅植物药如此,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摘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为新形势下人类健康提供了动力。当下人们越来越崇尚“回归自然”,以医药为代表自然药物,在这样的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寻找天然药物的呼声日渐高涨,中医药以其丰富的资源、完整的体系、独特的疗效、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给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改变缺乏相应的学科学派、缺乏健康的研究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等困局的机会。

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投入的加大,中国中药现代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目前,国家已组织多项重大课题,在借鉴化学药研究的经验基础上,对200多味常用中药材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单味中药提取的单体或有效部位进行药效和临床试验,发现了500多种活性单体。目前已有几十种中药单体和有效部位达到较高临床治疗水平。如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经结构修饰后已成为一系列治疗疟疾的良药,还有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的黄连素。这些年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的雷公藤皂甙、驱绦虫药鹤草酚、抗血栓药毛冬青甲素、抗肿瘤药紫杉醇、喜树碱和长春碱及衍生物以及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的多种银杏黄酮甙和银杏内酯治疗脑缺血及外周血管病等中药成果,正逐渐打破西医的局限,成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也为人类医学提供了新方向。

(摘编自周后运《以青蒿素为例浅析当下中国的中药现代化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筛选抗疟药物过程中,科研人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方向和灵感。
B.青蒿素、砒霜、石杉碱甲、芍药苷等都属于从植物药材中提取的化学物质。
C.对症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复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用药方式,体现了中医疗法的辩证施治。
D.对“回归自然”的崇尚,让人们关注中医药,为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叙述发现青蒿素的经过和中医药学的贡献,材料二概述中药现代化的意义。小标题概括简明,领起各部分内容。
B.深厚的医学知识、强烈的研究动力、研究团队的精诚合作,都是屠呦呦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重要因素。
C.中药现代化已有较大进展。借助课题研究,国家已经发现了500多种活性单体,有几十种中药单体和有效部位达到较高临床治疗水平。
D.中国中药现代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只要国家加大投入,挖掘出更多的类似于青蒿素的中药,就能代替西医,成为人类医学的新方向。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莲花清瘟是一款基于古方研制的创新中药,经现代生物学技术检验,专家发现其有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
B.北大谢晓亮团队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康复期病人血液中筛选到中和抗体,制成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
C.广州医科大学通过研究,获得了蒲公英若干有效成分或组分,证明了蒲公英多靶点、多通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D.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桑枝生物碱以桑树枝条为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而得。此药可用于型糖尿病治疗。
4.面对历史悠久的中药宝库,我们应该如何推动它的现代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被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1日开始,持续到11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9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节选自2005年第9期《青年文摘》)

1.有关飓风的形成条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120千米,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通常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的一片超低压区域。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形成了飓风。
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
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
D.科学家已经搞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发达国家正在加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小朋友可翻动电子小人书,用手触摸屏幕的任何位置,都可发掘有趣的情节:触摸天空,云层里会出现一架飞机;触摸大树,树叶间会飞出一群小鸟。观看电视剧,可让演员按你的意思演出;学习英语,会有声音提醒你如何改正。

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说,以往的计算机只能处理单媒体——,即文字、数字。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依据数据化技术,将图像、声音、文字信息解译为阿拉伯数据,然后再进行数据压缩。比如它能把相当于一整套百科全书的内容压缩在一张光盘上。它还依靠纤维光学技术,使细如丝的一根光纤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当于所有无线电频率总和的1000倍。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高度的交互性,使用者只需要用手在电脑屏幕触摸就可操作,这样,普通人(包括儿童)都能方便地使用。目前,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教学领域。电子教科书向人们提供声、图、文并茂的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的人类化信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亲自经历,可成倍地提高教学效率。用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节目,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要提取大量的软件进行学习,教师可根据计算机的反馈来修改教案,改进教学。由于人与画面可直接进行双向交流,可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

1.下列对文中两个“交互”所指的对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第二个指计算机与多种信息之间。
B.第一个指多种信息之间,第二个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
C.第一个指计算机与多种信息之间,第二个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
D.都是指多种信息之间。
2.下列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把多种信息简单地复合在一起。
B.多媒体技术大大方便了多种信息的储存和操作。
C.纤维光学使多媒体通信技术负载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D.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使教材与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