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4014905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朱自清文学奖,为什么花落小城临海

朱自清文学奖,为什么花落小城临海?事实上,朱自清和临海,是一场双向奔赴,有着不解的缘分。朱自清对于临海,永远不能忘记!1919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也是那一年,他在临海写下散文名篇《匆匆》,于1922411日发表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感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初到临海城,他讶异于临海的冷静与幽寂,但当他徐徐向前,看见临海青绿的北固山,一下子身心都沉醉在美景中,心境也变得开朗起来:那时我真脱却人间烟火气而飘飘欲仙了。1922年春,年仅24岁的朱自清,应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来临海任教。临海的春日、清秀的山水、校园内的紫藤花,都给朱自清留下诸多美好的回忆,后来他也曾多次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我不忘记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

是朱自清对临海最真切的感念、最真诚的肯定和最真挚的报答。

临海是朱自清文学道路上的一处重要驿站。在这里,他完成了生命中的一次破茧化蝶,走向新生;也在此找到了人生的一条路,一条属于他的艺术之路、哲学思想之路,亦或者是他一生作为民主战士的奋斗之路。

(节选自《浙江在线》420日)

1.填入文中空缺处最合适的一句话是(     
A.永远不能忘记B.花儿永落临海C.紫藤花开D.永远铭记
2.根据原文推测,下列不属于“朱自清文学奖,花落小城临海”的原因(     
A.曾在此写下散文名篇《匆匆》,可见其完成了一次生命中的破茧化蝶。
B.初到临海朱自清沉醉于北固山美景,心境也变得开朗起来。
C.在临海任教期间,朱自清留下诸多美好的回忆,令他难以忘怀。
D.临海是朱自清文学道路上的一处重要“驿站”。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吴伯箫的《菜园小记》选段,回答问题。

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我们种的那块菜地里,韭菜以外,有葱、蒜,有白菜、萝卜,还有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等。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特别是夏末秋初,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那年蔬菜丰收。韭菜割了三茬,最后吃了薹下韭(跟莲下藕一样,那是以老来嫩有名的),掐了韭花。春白菜以后种了秋白菜,细水萝卜以后种了白萝卜。园里连江西腊、波斯菊都要开败的时候,我们还收了最后一批西红柿。天凉了,西红柿吃起来甘脆爽口,有些秋梨的味道。我们还把通红通红的辣椒穿成串晒干了,挂在窑洞的窗户旁边,一直挂到过新年。

1.第二段描绘了两幅画面,请分别进行简洁概括。
2.第三段色彩艳丽,突出了瓜菜的生长与丰收。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文题是“小记”,记的事小吗?为什么?给这种写法起个名称。
4.如何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真正的田园乐趣”?
2024-05-13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都江堰(节选)

余秋雨

……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四百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持的精神世界。

……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馆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     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最后一段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关联词是________________
3.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4.“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分别指什么?
6.“反复辩论”是什么意思?
7.怎样理解“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8.“他是郡守,手握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效果?
2023-12-1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比古人与现代人对待读书和月光的态度,揭示了现代人因物质追求而忽视精神滋养的现象。作者借用钱锺书的观点,强调窗子象征着心灵的眺望和享受,呼吁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保持一份闲情逸致,重拾读书的乐趣和心灵的宁静。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人读书情景的描绘,唤起读者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反思。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锺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翚(huī)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有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锺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请分析“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说“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
3.“精明的现代人”在读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