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3987140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近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在他看来,打好蓝天保卫战,能源革命是关键。刘燕华分析,我国要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另外,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预警等具体措施也将逐步推进。

蓝天保卫战,核心是能源问题。刘燕华认为,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来源以煤为主,所以从宏观看,我们必须重视清洁能源,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其次是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第三是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摘编自《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蓝天保卫战,应该怎么打?》)

材料二:

铁路运输是耗煤大户,要极大降低铁路单位运用的能耗,铁路运输的组织创新和技术攻关不可少。铁路部门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测量设备,对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和制约铁路运输降低能耗的诸多环节逐一排查。除此以外,铁路运输需要为社会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唯有如此,才能区别对待,不无谓增加能耗。为此,铁路运营部门要认真研究铁路货物运输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调整运输布局、路网分布。与此同时,要注重区域分工、企业协作,加强铁路与公路、航空等不同企业的合作,做到不同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以最大限度实现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资源的目标。铁路部门还需要不断加强对运输列车进行维修保养和技术升级。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运输货物的增多,各种动力技术支持的更新换代,铁路运输需要也可以通过各项维修保养提升各项技术参数,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列车使用寿命,更有助于使降低能耗持久平衡发展。

(摘编自《铁路运输企业要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勇于承担责任》)

材料三:

央视网消息:今天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邀请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发布实施了三个干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大力推进环保民生工程,环保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环保设施运行效益。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一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法律完成制定和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等。

(摘编自《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打赢蓝天保卫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源问题是蓝天保卫战的核心问题,中国能源来源以煤为主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打好蓝天保卫战必须重视发展清洁能源。
B.散煤作为可再生能源,要实施综合治理,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另外,还要逐步推进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预警等具体措施。
C.铁路运输是煤炭消耗大户,需要从技术攻关、运输差异分类、列车维护保养及加强与不同企业合作等方面下功夫降低能耗。
D.一系列新的环境保护法制定、修订和付诸实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的力度空前巨大,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
2.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结合材料三,概括不正确的是(     
A.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升。
B.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C.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D.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监管执法力度空前。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18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和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13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19日至21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23日、24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25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展开,使文章条理清晰。
B.报道通过回忆罗阳人生最后的八天七夜的工作生活,表达了对他的追忆与缅怀。
C.报道按天叙述,既突出时间的紧迫性,也渲染了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大。
D.报道中每天对天气实际情况的记录,一方面渲染了环境,另一方面也映衬了人物心情。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描写“天色阴沉,寒风凛冽”,既照应了后文11月25日的“阴霾”天气,也渲染了人们心情的沉重。
B.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夸张,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
C.庆祝现场的热烈场景与罗阳的表现构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罗阳冷静的性格以及压力和病痛已使他疲惫至极。
D.文章语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运用短句,简洁有力;运用整句,语意贯通。

(3)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
2024-05-1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①高磊是中国二冶钢结构分公司的首席焊工。

②如果只看高磊粗糙干裂、伤痕累累的双手,很难相信他今年才25岁。1000多摄氏度滚烫的焊渣,飞溅出来烧穿衣服、烫伤皮肤,在高磊的手上、身上留下了十几处烫疤,最为惊险的一次是他眼球里还留下了2毫米的烫疤。尽管工作危险又辛苦,但高磊觉得,这些烫疤既是伤痕,也是勋章。

③高磊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人,用他的话说,因为学习成绩不好,16岁的他进入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所学的专业是不被外界看好的焊接专业。他第一次进入学校的实训车间,看到荣誉墙上满是优秀毕业生的战果,就暗下决心,不管有多苦多累,都要坚持下去。

④每天一下课,高磊就钻进车间练习焊接技术,对他来说没有周末,也没有寒暑假。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包头市焊工比赛中,他一举夺得第一名;接着又代表包头市参加了内蒙古赛区的焊工比赛,再次斩获第一名。

20179月他升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一年后,高磊报名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并通过了市级、省级选拔赛,最终荣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焊工选拔赛二等奖。

2019年,高磊毕业后进入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分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拥有我国西北地区年产10万吨的钢结构制造基地,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装备能力最强,产能最高的钢结构制造企业。

⑦技术过硬的高磊经常面对最急最难的活儿。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是目前国内曲率半径最小,跨度最大的“S”型曲线斜拉索桥。2020年,在大桥焊接生产中,经检测发现桥梁箱体内部有焊缝缺陷,要修补需仰脸焊接,难度极大。为了不耽误工期,高磊主动接下了这个难题。桥梁箱体内空间狭小无法转身,40多摄氏度的热浪逼得他难以呼吸,但他还是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焊口精美的成形和质量让在场专家惊叹不已。经第三方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99.5%以上。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的桥梁箱体焊接被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

202112月,高磊参加了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五届全国工程建设焊工技能竞赛,最终凭借300分钟的高超技艺荣获全国焊工个人单项金奖。

8年来,高磊身上的烫疤见证着他从一名普通的中专生成长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首席技师。回溯自己25年的人生,高磊觉得,是职业教育带给了我无数获得感

(节选自《95后焊工:用技术赢得无数奖牌》,有删改)

1.⑨段中“回溯”的“溯”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sùB.shùC.shuòD.sū
2.依据文章内容,概括高磊的成长经历
时间成长经历
16岁
2017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并分析高磊的优秀品质。
2024-08-31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9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是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呢?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熔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他说,中国天眼用了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馈源舱只有30吨重。

(选自《都市快报》2017923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
B.随着卡尔·央斯基和格罗特·伯雷这两个天才小伙子的发现和发明,由光学望远镜进阶到射电望远镜,世界天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由此步入现代天文学。
C.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这种追求使得抛物线天线直径从最初的9.45米到后来的305米口径再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望远镜的灵敏度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
D.“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已经到了单口径的极限,如果还想增加望远镜的探测力,就需要使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就是运用了这个构思。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年的电视,屏幕上有时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因为电视机没有收到外界信号。
B.无论是射电望远镜还是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选址尤为重要,当初南仁东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理想地,亲自考察了多个候选台址才得以最终确定。
C.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1000多吨重的馈源平台几乎固定在半空,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会是阿雷西沃的好几倍。
D.FAST“镜面”有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由铝合金背架和反射面面板这两个部分组成。
3.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为“中国天眼”下定义。字数不超过80个(包括标点符号)。
2024-05-1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