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983958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语者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做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因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纸上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1.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双语者具有的优势的是(     
A.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B.让人更聪明
C.提高语言认知能力D.防止老年痴呆
2.对第四自然段“因祸得福”一词中“祸”“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祸”指双语者即使只使用一种语言,他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
B.“祸”指双语者的一种语言系统会干扰另一种语言系统。
C.“福”指干扰会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D.“福”指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执行功能。
3.下列不属于文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是(     
A.分类别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
4.根据文段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出色。
B.使用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影响,活跃脑细胞,促进人体健康。
C.使用双语可以扩大交流范围,增强人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
D.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更能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十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结构这样简陋的病毒算不算是生命?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两条:能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从这点来说,病毒具备了生命的重要特征。但它又不是完整的生命,因为所有生物体的生命特征都寓藏于DNA的双螺旋链中,唯独病毒没有双螺旋,而只有一条单链,有时还不是DNA而是RNA,所以病毒只具备了部分的生命特征。因而病毒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生命形式。

⑤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身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的意思,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⑥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下列对病毒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体积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B.没有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C.无独立生存能力,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
D.比细菌更小,没有细胞结构,有生命特征能够致病的微生物。

(2)根据原文,下列对病毒的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简陋,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
B.具备生命的重要特征,但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
C.变异的病毒可能是无害的,也可能杀伤力更大。
D.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新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细菌某些构成部分的功能。
B.第②段病毒与细菌作比较,说明病毒体积小、构造简单的特点。
C.第③段加点词语“大部分”表明不是所有抗生素都对细菌起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病毒和细菌,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024-07-1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节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简要列举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
3.说说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24-05-1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

②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像:从外界景物来的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投射到视网膜的感觉细胞上,感觉细胞把光的刺激转换成一种电信号,而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再经过脑的综合分析,人和动物便看到了景物的形象、色彩和运动的状况。

③人和各种动物的眼睛,构造是不同的,各种构造不同的眼睛,功能又都有特殊的地方。研究、认识眼睛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启示。这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④人眼的光学系统跟照相机是十分类似的。但跟照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片上不同,人眼并不是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一点不漏地传给大脑,而是先对图像进行信息加工,抽取线段、角度、弧度、运动、色度和明暗对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简单特征,并把它们编制成神经密码信号,再传给大脑。人眼的这种信息加工原理,对于改进某些机器的输入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送器,研制新型跟踪和发现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选自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1.请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文段开头就说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为说明重要,第①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段中画线句中的“以上”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