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78128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近,然后紧紧地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速飞行,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______坠落的流星一样。

1.联系上下文,填入文中画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宇宙B.高空C.天空D.太空
2.下图是太空“清洁工”清除太空垃圾的过程。根据内容,填入□内正确的一项是(     

一旦看到——立刻靠近——紧紧抓住——□——进入大气层——高温烧毁

A.减速飞行B.降低高度C.摩擦D.减速飞行降低高度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说好的暴雨总是不来?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眼看窗外阴云密布,晦暗的天气似乎正在酝酿一场暴雨,这时候,你听到了电视里传来的暴雨预警,微微一笑,把早已准备好的雨具又放下了。暴雨预警,在你看来简直就是反向预言。天气预报每次都把气氛烘托到位,眼巴巴地等待一天,幻想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场景却迟迟未到,暴雨的影子呢?为啥说好的暴雨,总是不来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暴雨是如何形成的。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遇冷变成小水滴,小水滴又组成了云。这些小水滴并不安分,而是在云里面不停冲撞,等到云无法承载它们的重量,它们就会从天上落下来,变成雨。但一场普通的雨想要变成暴雨,过程并不简单,它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丰富的水汽输送。暴雨是由水蒸气组成的。这些水蒸气就相当于小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某个地区大量集中,全部凑在一块儿,变成一场暴雨大兵团

其次则是快速的上升运动。根据测算,在水平尺度为100300km的中尺度系统中,空气上升速度可达到101cm/s,水蒸气像坐了电梯,迅速上升到高空指定地点。

另外,大气中的两种类型的对流在一起相互冲撞,积雨云和层状云共存,导致雨的结构不稳定,扰动对冲,变成暴雨。

还有地形也起着密切的作用。很多暴雨往往发生在山区。这是因为我国大尺度地形总体呈东低西高的态势,国内有大量的东西向山脉。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时,潮湿空气被地形抬起来,暴雨大多会在山脉东侧或南侧的迎风坡聚集。比如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东南部是平原,夏季暴雨多次出现在西部和北部的山坡上。

针对暴雨量的不同,以及其可能造成的破坏及灾害的不同,我国目前会用暴雨预警信号将暴雨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蓝、黄、橙、红。如果预报员判定12小时内降雨量将在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出现了50毫米以上的降雨,就会发布蓝色预警。如果6小时,甚至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就会发布黄色及橙色预警。如果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或者已经出现100毫米以上的持续降雨,就要立即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提醒公众和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导致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在山区和乡村地区,容易导致山洪、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在排水系统不好的城市,也容易出现内涝、交通瘫痪,甚至造成人身安全危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对暴面的预警,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为什么暴雨预警有时候会让你感觉不准呢?

首先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存在差异。我们之前说了,发布暴雨预警,一定要看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降水。有些短期强降水,虽然雨量很大,但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几分钟,甚至都达不到大雨量级。有时候雨下得平缓,累计雨量大,但感受不深,你会以为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

另外,暴雨预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比你想象的要难很多。暴雨是一种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相互作用所出现的一种复杂的气象。如果想要暴雨预警准确,就需要对有关暴雨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料进行全方位分析。常规高空观测系统对中小尺度的观测不充分,暴雨就像是有人在天空朝地面泼一盆水,水不会均匀地落在地面上,有些地方更湿,有些地方更干,想知道每个点被打湿的程度,难度很大。目前我国预测暴雨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体系甚至已经成为国之重器。

虽然自然总是充满了不可测性,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们一定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不测风云

(摘编自2022815日《科普中国》,有改动)

1.下列对暴雨形成因素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要有丰富的水。
B.空气的缓慢上升运动。
C.大气中的对流在一起相互冲撞,积雨云和层状云可能共存。
D.地形起着密切的作用。
2.下列对上文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暴雨预警蓝、黄、橙、红四个等级是只根据暴雨雨量大小来分的。
B.蓝色预警雨量最小,是最低等级,不值得太过重视。
C.因为人们主观感受存在差异,暴雨预警本身也是难题,所以暴雨预警有时候会让我们感觉不准。
D.目前我国预测暴雨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预报准确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具有了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然后,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总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它的卵就产在这些小孔里,这些狭窄的小孔一个个斜着向下。每个小孔内,一般约有十个卵,所以卵的总数有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蝉的庞大家族,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一种特别的危险。它必须有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经过多次的观察,我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一种极小的蚋,和它们比起来,蝉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呢!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的工具,这工具位于身体下面靠近中部的地方,伸出来时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就会立刻把它毁坏。这真是蝉家族中的灭顶之灾!其实作为庞然大物的蝉只要轻轻一脚,就可以把这些蚋踏扁,然而这些蚋竟镇静异常,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之至。我曾见过三个蚋守在旁边,同时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

有很多次,我看到当蝉沉浸在母亲的工作之中时,这些很不起眼的蚋就开始干起了毁坏蝉卵的勾当。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翼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

——选自法布尔《蝉》

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必须”强调蝉产大量的卵是蝉卵可能有幸存者的必要条件。
B.“简直”语气带夸张,强调对蚋来说,蝉并不真的是庞然大物。
C.“立刻”强调蚋毁坏蝉卵的速度之快,与“灭顶之灾”相照应。
D.“一直”强调蝉对蚋毁坏蝉卵的勾当自始至终“一无所知”的特性。
2.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面对蚋对蝉卵的毁坏,蝉不能拯救自己的家族。
B.蚋的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靠近中部的地方,伸出来时和身体成直角。
C.如果没有蝉卵,蚋就无法生存。
D.蚋是蝉的天敌。
3.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作诠释   列数据B.列数据   作比较
C.作诠释   下定义D.作比较   下定义
4.选文的前两段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程序顺序D.逻辑顺序
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选文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B.选文运用文学性语言对蝉的习性进行了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特点。
C.作者对蝉这位“可怜的母亲”的境遇寄托了深厚的感情。
D.选文对蝉卵遇到的危险的介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科学中蕴含了人文精神。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