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7327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说好的暴雨总是不来?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眼看窗外阴云密布,晦暗的天气似乎正在酝酿一场暴雨,这时候,你听到了电视里传来的暴雨预警,微微一笑,把早已准备好的雨具又放下了。暴雨预警,在你看来简直就是反向预言。天气预报每次都把气氛烘托到位,眼巴巴地等待一天,幻想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场景却迟迟未到,暴雨的影子呢?为啥说好的暴雨,总是不来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暴雨是如何形成的。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遇冷变成小水滴,小水滴又组成了云。这些小水滴并不安分,而是在云里面不停冲撞,等到云无法承载它们的重量,它们就会从天上落下来,变成雨。但一场普通的雨想要变成暴雨,过程并不简单,它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丰富的水汽输送。暴雨是由水蒸气组成的。这些水蒸气就相当于小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某个地区大量集中,全部凑在一块儿,变成一场暴雨大兵团

其次则是快速的上升运动。根据测算,在水平尺度为100300km的中尺度系统中,空气上升速度可达到101cm/s,水蒸气像坐了电梯,迅速上升到高空指定地点。

另外,大气中的两种类型的对流在一起相互冲撞,积雨云和层状云共存,导致雨的结构不稳定,扰动对冲,变成暴雨。

还有地形也起着密切的作用。很多暴雨往往发生在山区。这是因为我国大尺度地形总体呈东低西高的态势,国内有大量的东西向山脉。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时,潮湿空气被地形抬起来,暴雨大多会在山脉东侧或南侧的迎风坡聚集。比如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东南部是平原,夏季暴雨多次出现在西部和北部的山坡上。

针对暴雨量的不同,以及其可能造成的破坏及灾害的不同,我国目前会用暴雨预警信号将暴雨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蓝、黄、橙、红。如果预报员判定12小时内降雨量将在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出现了50毫米以上的降雨,就会发布蓝色预警。如果6小时,甚至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就会发布黄色及橙色预警。如果3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或者已经出现100毫米以上的持续降雨,就要立即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提醒公众和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导致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在山区和乡村地区,容易导致山洪、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在排水系统不好的城市,也容易出现内涝、交通瘫痪,甚至造成人身安全危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对暴面的预警,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为什么暴雨预警有时候会让你感觉不准呢?

首先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存在差异。我们之前说了,发布暴雨预警,一定要看在一段时间内的累计降水。有些短期强降水,虽然雨量很大,但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几分钟,甚至都达不到大雨量级。有时候雨下得平缓,累计雨量大,但感受不深,你会以为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

另外,暴雨预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比你想象的要难很多。暴雨是一种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相互作用所出现的一种复杂的气象。如果想要暴雨预警准确,就需要对有关暴雨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料进行全方位分析。常规高空观测系统对中小尺度的观测不充分,暴雨就像是有人在天空朝地面泼一盆水,水不会均匀地落在地面上,有些地方更湿,有些地方更干,想知道每个点被打湿的程度,难度很大。目前我国预测暴雨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体系甚至已经成为国之重器。

虽然自然总是充满了不可测性,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们一定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不测风云

(摘编自2022815日《科普中国》,有改动)

1.下列对暴雨形成因素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要有丰富的水。
B.空气的缓慢上升运动。
C.大气中的对流在一起相互冲撞,积雨云和层状云可能共存。
D.地形起着密切的作用。
2.下列对上文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暴雨预警蓝、黄、橙、红四个等级是只根据暴雨雨量大小来分的。
B.蓝色预警雨量最小,是最低等级,不值得太过重视。
C.因为人们主观感受存在差异,暴雨预警本身也是难题,所以暴雨预警有时候会让我们感觉不准。
D.目前我国预测暴雨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预报准确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物钟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则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钟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
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     
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B.人体内松果体所分泌的褪黑素。
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钟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D.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人体细胞蛋白制造的认识。
2024-05-16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瓷

智能手机、液晶电视、电脑、汽车是受到最尖端技术的驱使而诞生的产品。其中,陶瓷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例如在智能手机中使用的微小电子元器件陶瓷电容器,在一部手机里可达数百个之多。这类使用高精工艺生产的陶瓷部件被称为先进陶瓷(又称特种陶瓷、精细陶瓷),它们为产品的高性能及小型化做出了贡献。

街道上随处可见的陶瓷制品有输电线上的绝缘子。陶瓷具有坚硬耐热的物理特性、很强的抗酸防锈性能(耐腐蚀性),同时还不导电。先进陶瓷将陶瓷的特性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烧结粉末固化成形

陶瓷材料的定义是既非金属也非有机材料(树脂或橡胶等)的固体材料。正因其范围广泛,像玻璃、水泥这些通常不会与陶瓷联系起来的材料,从广义上来说,也都是陶瓷的同类。

我们日常生活所熟知的陶瓷,通常指的是在历史上堪称中国代名词的传统陶瓷(陶瓷器)。先进陶瓷可以说是传统陶瓷的衍生品。

传统陶瓷是由粉末塑形并烧制成的物品。作为原料的粉末大致可分为天然矿物粉碎后直接使用的天然原料人工原料。人工原料指的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特定成分的高纯度粉末,或者是由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先进陶瓷制品是由人工原料制造的。高纯度的超细人工原料颗粒均匀,组成也可以自由配比。通过采用精确的化学计量和新型制备技术制成的先进陶瓷可以弥补传统陶瓷的缺陷,附加新的功能。

煅烧之后为什么会变得坚硬

本文所指陶瓷的硬度为摩擦表面时不易呈现划痕的程度(摩氏硬度)。由于许多先进陶瓷比金属更坚硬,当两者相互摩擦时,金属表面会产生划痕。但是当施加足够外力时,金属会产生变形,而陶瓷制品则会破碎。陶瓷具有高硬度与高脆性的特点。

陶瓷硬度的关键在于煅烧过程。在煅烧前,粉末颗粒是以独立状态存在的;通过高温加热,粉末彼此结合为一体,形成更大的颗粒。同时,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或消失。当材料中的颗粒以非常致密的状态结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高硬度的陶瓷。

另外,与构成金属和有机材料的原子相比,陶瓷材料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更为强大。正因如此,陶瓷材料具备了耐热和耐腐蚀等特有的性质。

(摘编自《科学世界》2017年第8期)

1.下列关于陶瓷属性,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具有坚硬耐热的物理特性。
B.陶瓷具有很强的抗酸防锈性能(耐腐蚀性)。
C.陶瓷具有不导电的性能。
D.陶瓷具有不易碎的特点。
2.下列关于先进陶瓷,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进陶瓷为产品的高性能及小型化做出了贡献。
B.先进陶瓷实为传统陶瓷的衍生品。
C.从广义来说,先进陶瓷与玻璃、水泥为不同种类材料。
D.先进陶瓷通过采用精确的化学计量和新型制备技术制成,可以弥补传统陶瓷的缺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现代工业中陶瓷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
B.我们通常所熟知的陶瓷,实为中国代名词的“传统陶瓷”。
C.陶瓷比金属更坚硬,当两者相互摩擦时,金属表面会产生划痕。
D.先进陶瓷材料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比金属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更为强大。
4.依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进陶瓷因受易碎特点所限,因此不能将陶瓷的特性发挥到最大限度。
B.先进陶瓷之所以具备高硬度特点,是由于煅烧时材料中的粉末颗粒以非常致密的状态结合在一起。
C.先进陶瓷的原料为人工原料,是由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D.陶瓷在煅烧时,原本以颗粒状态独立存在的粉末,颗粒间隙变大。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的文章选自赵云泽的《跨媒体传播基础教程》,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通常,文字、图片、音视频均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载体,但两种载体的配合使用,如文字和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与媒介叙事形式多元化的趋势相适应。搭配使用的要素一般以两到三种为宜,以免过度分散受众的注意力。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具有各自的特点,在配合使用时应恰到好处地进行调和。

……

文字素材和音频素材共同使用时,应考虑文字和音频各自的特性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若文字占据主要地位,则应当尽量突出文字,音频处于辅助地位,要避免喧宾夺主。反之,文字应尽量简洁,并同时交代音频素材的主要背景。若音频素材质量较差,而又必须采用时,要配上文字说明。

此外,音频素材还常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在媒介中,比如网站的背景音乐、电子杂志的背景音乐。在这里,音乐的选择要以所表现的文字、图片的气氛为根据。而在网站或电子杂志的音乐专题中,以展现音乐为主,其他元素的使用则应根据音乐的气氛来安排。

文字素材和视频素材的共同使用与文字和音频的搭配类似,都需要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并且视其地位决定版面组合。但是,视频素材较音频素材更具形象性和现场感。如果采用事先编辑好的视频新闻,那么文字的使用就不是必然的了。此时,为了辅助受众接收媒介信息,可以将视频的要点,特别是新闻人物对话、发言以文字的形式附在视频之后,也可以采用表现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的文字稿来形成专题的效果。

……

随着接收终端的改变,在不同的应用形态中,不同元素在内容上的丰富程度和相互间的使用配比方面也有所不同。网络视频这一应用形态在媒介构成要素上与传统视频并无实质区别,因此我们暂不讨论,其他四种应用形态我们将一一进行探讨。

其一,多媒体网页。

多媒体网页,顾名思义,是多种媒介元素共融的集合,可分为网络门户和网络新闻专题。

……网络门户的设计除了应遵从如前所述的设计原则,兼顾各媒介元素共同实现的页面效果,还应根据新闻价值、时效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内容的报道的页面位置分配,以及用来呈现它们的媒介元素。

与报纸的版面设计不同,网站的版式并不是每天更新。除非是网站整体结构改变的需要或网站发展思路调整,否则网站一般不进行改版。除了技术、制作成本与速度等因素外,这主要是考虑到网民容易形成稳定的网上阅读习惯,而且习惯一旦形成就会牢固维持。因此,设计多媒体网页时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

……

作为多媒体网页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网络新闻专题不仅是承载信息的空间,也是引导阅读的手段。好的版面,既要符合一定的审美要求,又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便阅读。这种以Web页面整合成的多媒体报道通常包括下列元素中的若干种。

文字消息:报道新闻的主要事实;

文字评论:用最有代表性的评论对新闻进行解读与评析,加深人们对新闻事实的认识;

新闻照片:加强人们对新闻的某个人物、某个场景或某个瞬间等的直观印象,补充文字新闻中没有出现的信息,烘托气氛,吸引人们的注意;

新闻图表:将文字新闻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或数字直观表现出来;

动画:模拟某些过程或现场,弥补由于第一手影像资料不足带来的缺憾;

音频:用当事人、目击者等的述说来证实新闻,或用新闻现场的音响素材增强现场感与感染力;

视频:提供全方位的直观感受,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互动手段:为受众点评、投票提供方便,吸引受众参与。

在实践中,一个多媒体报道单元采取的常见组合模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然而,多媒体新闻报道并不意味着将多媒体手段简单拼凑在一起,而应该是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多媒体手段的整合。

其二,电子报纸。

新一代电子报纸在版面形态上与印刷报纸完全一致,这顺应了一些在印刷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受众的阅读习惯。阅读电子报纸时,除了可以像印刷报纸一样翻页阅读外,还可以通过导航条进行快速翻页,并在页面的任何局部进行缩放。

……

与传统报纸、新闻网站相比,电子报纸尚处于边缘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网站编辑还需要做大量功课改善电子报纸的编辑水平,一方面,汲取报纸编辑手法的长处,例如报纸在版面布局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性地将网络浏览的优势融入其中,除了超链接和检索功能的应用,加紧研发多媒体融合技术在电子报纸版面中的实现途径。

……

其三,电子杂志。

与电子报纸不同,电子杂志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较为成熟,除了音频、视频外,也大量运用Flash动画技术,带来多种感官刺激,大大超越了印刷杂志所能提供的媒介体验。

然而,电子杂志在设计上还是大体遵循印刷杂志的设计原则。从版面编排的角度看,杂志设计是形象定位和外观设计的规范与统一,这是媒介产物的气质基础。杂志版面的设计要考虑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条理与反复、动感与静态几个方面的关系。

其四,手机报。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相比,手机信息传播具有信息落点明确的特点。以手机为终端的信息内容设计,更加需要考虑到细分的受众需求。这一具有快餐式信息消费特点的传播手段,不仅要求信息内容高度聚焦、时效性强,而且要求媒介元素的组织形式做到精练、丰富、互动性强。

首先,精选”“精加工应该是手机短信新闻编辑的重要原则。特别是手机短信的容量有限,编辑时需要突出新闻的重点要素,使其与手机传播相吻合。在形式上,文字不宜过多,以标题新闻和导语新闻为宜。考虑到手机传播的图片目前在质量上还受到一定限制,图片应选取最具典型性的新闻图片,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

其次,为手机上网用户提供集成度更高、针对性更强的手机报服务。除了文字、图片等报道元素,积极开发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报道形式。一方面可以依托报纸、网站等大众媒体拓展内容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适合新一代手机资讯服务的软件资源和终端设施……

(选自《跨媒体传播基础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好的版面既要符合一定的审美要求,又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便阅读。
B.多媒体新闻报道意味着将多媒体手段简单拼凑在一起。
C.与传统报纸、新闻网站相比,电子报纸尚处于边缘地位。
D.以手机为终端的信息内容设计,更加需要考虑到细分的受众需求。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将文字、图片、音视频这几种要素全部搭配使用,才可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B.音频只能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在媒介中。
C.文字与视频同时使用时,要视其地位决定版面组合。
D.采用事先编辑好的视频新闻时,必须将新闻人物对话、发言以文字的形式附在视频之后。
3.通常,文字、图片、音视频均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载体,但多种载体的配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那么,这些信息载体搭配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多媒体报道中,常用的媒介要素有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5.选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024-06-0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