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313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循,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注】①渗漉:渗漏。②栏循(shǔ):栏杆。③冥然:静静地。④珊珊:树影缓缓摇曳的样子。⑤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分家。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雨泽
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遂增
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至不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往往而是
往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先写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过午已昏”,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
(2)文中“______________”一句,承上启下,思路陡转。既照应上文所写环境的和谐清雅,又引出下文写作者家庭的分崩离析。
5.请谈谈你从下面语句中得到的感受。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无岁                    罪:归咎,归罪
B.兵刃既接,弃甲曳而走     兵:兵器、武器
C.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河东凶亦         ②填鼓之,兵刃相接
B.①涂有饿莩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C.①邻国民不加少       ②数口家可以无饥矣
D.①西丧地秦七百里       ②寡人之国也
3.找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
4.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地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始祸焉             嬴而不助五国也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是什么句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选文第一段论证了什么观点?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其舟                       遽:立刻,马上
B.吾剑之所从坠             是:这
C.从其所者入水求之       契:记号
D.舟已矣,而剑不行       行:前行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剑不行”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知之者。(《师说》)
B.缦立远视,望幸焉。(《阿房宫赋》)
C.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劝学》)
D.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
3.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楚人有涉江者”相同的一项是(     
A.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