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 题号:236429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②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③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④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⑤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⑦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雨巷”“丁香”“姑娘”“篱墙”的理解。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什么?
3.最后一小节,把“逢着”改为“飘过”,有何妙处?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下面这首诗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选自《再别康桥:徐志摩的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全诗以什么为线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果将“轻轻的我走了”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3.作者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4.诗中用了哪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作用是什么?
5.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2024-06-04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根据《雨巷》《再别康桥》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是(     
A.两首诗都属于现代抒情诗,且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B.作者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C.《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的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D.《再别康桥》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的衬托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2.比较诗歌《雨巷》首尾两节,有何异同,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两首诗都借助意象的组合来表达情感,梳理两首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作用。
2024-04-30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土本色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③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说: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④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⑤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⑥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语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⑦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⑧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⑨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想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⑩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节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有删改)

1.理解文中划线句子“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的含义。
2.为了说明国人的“乡土本色”,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⑤段将哪些领域进行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4.在文中,作者眼中中国农民的乡土文化有“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的恋土情结。你同意吗?请联系现实做一简要评价。
2024-08-10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