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065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后十日,至雁荡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 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 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 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 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 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

【乙】

(大龙湫)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粱喧,龙湫静;石粱急,龙湫缓;石粱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后知耳目所未及,不可以臆测

(均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丙】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其所以异也——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均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B.坠矣,又似上升——由“既罢,归国”可推断“既”为“已经”之义。
C.一匹练从天下,无声响——联系上下文,可推断“恰”为“却、但是”之义。
D.及前视——由词语“谛听”可推断“谛”为“仔细”之义。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以   ②也   ③者   ④而B.①而   ②以   ③也   ④者
C.①以   ②而   ③者   ④也D.①而   ②也   ③以   ④者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雁荡之大龙湫”改为“至大龙湫之雁荡”后,就变成了定语后置句。
B.“一匹练从天下”改为“一匹练下于天”后,就变成了状语后置句。
C.“遥看瀑布挂前川”与“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均包含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D.“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与“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句式相同,均为判断句。
4.填入文中画线句子的标点或对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①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②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
③或者远远地站着观看,弄湿自己的头发;或者近近地观赏,让自己的衣裳一点儿不沾湿。
④有的人远远地站着观看,他的头发却全部沾湿了;有的人近近地观赏,可他的衣裳一点儿也没有沾湿。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5.对比【乙】【丙】两文,说说两位作者运用的手法及各自展现的瀑布的特点。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
③便还家:____________                 来问讯: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
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片开阔敞亮的场景。
C.本文语言华丽,对桃花林进行了大量优美的描写。
D.“乃大惊”写出了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林与世隔绝的久远。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2024-05-11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霸军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之:到
C.君安与项伯有        故:老交情
D.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谁大王为此计者
A.臣韩王送沛公B.约婚姻
C.皆龙虎D.之奈何
3.下列加点字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B.此其志不在
C.言沛公不敢项王也D.项王许
4.下列对文段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文: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D.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据守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都是大王您的。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C.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