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0644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乙】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④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⑤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⑥回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舆:轿子。④乞:给:⑤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⑥弊恶:破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山亦七里(距离)B.公见之(恰当)
C.且苟以转售(告诫)D.乃复吴(给予,赠送)
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筑第南门外七里
A.其身也B.长C.货市中D.不拘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B.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C.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D.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
B.【乙】文中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送给田家子,可惜的是被拿到集市上出售了,后来又被转卖,不知下落。
C.从【乙】文中可知,王荆公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讲信用的人。
D.【甲】【乙】两文写了被罢免政务和退居后的王荆公的有关情况,但侧重点不同。
5.将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教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风义:情谊。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义   敦:重视B.且父未尝我也   语:告诉
C.而知我   翁:父亲D.卒辇而   致:到达
2.下列两组词语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亡何,其人             ②今君乃赵走燕。
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卒而致之

A.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火尚足以也。
C.毕礼而之。D.范增数项王。
4.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节选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B.暴秦之欲无厌C.当与秦相较D.思厥先祖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B.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C.始祸焉       速:快速D.李牧连       却:使……退却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来论证“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观点。
B.第二段采用假设推理的方式,推论六国若有不同于史实的做法,必不至于亡国。
C.第一段末尾引用古人的话,强调了“以地事秦”必然招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D.选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来说理,极具说服力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6.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苏洵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鸿门宴》,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判断下列加点字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张良                 善:交好、友善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之: 到
C.欲呼张良与俱            去:去往
D.不可不                  语:告诉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毋诸侯
2)吾得兄
3)君安与项伯有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3.翻译下列句子。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