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1313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20065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选自《扬子晚报》2006.5.19

1.对第③段中加点词“至少”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了破译人类1号染色体最容易。
B.说明人体全部22对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块头最大。
C.用约数使说明更准确,同时说明发现新基因的数量多。
D.至此,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基因研究的测序工作。
B.第4段中“5000多种”说明了人类基因研究成果在医学上意义重大,成果非凡。
C.从文中可以看出,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备的精神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D.1号染色体研究成果所具有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治愈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小题。

①当今的世界已向人类频频亮出了能源短缺的黄牌,加上全球环境保护绿色运动的兴起,使得能源家族中的植物能源异军突起。

②石油植物潜力巨大。石油植物是指可直接生产工业用料油和经加工生产的燃料油的绿色植物的总称。绿色植物利用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成碳水化合物,贮存太阳能。目前,全球绿色植物贮存太阳能,仅就其每年的生长量来说,相当于600800亿吨石油,而每年全球石油的开采量仅30亿吨。由此看来,石油植物已成为人类绿色能源的一座巨大石油储能库

③石油植物优点众多。它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许多优点:首先,石油植物是新一代的绿色洁净能源;其次,成本低廉;第三,可以再生;第四,比核电等能源安全得多;第五,开发石油植物,能加强各国在能源方面的独立性,减少对石油市场的依赖。因此,石油植物的开发,能使人类由昔日的被动开采转化为今日的主动种植,成为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条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1)第①段中“黄牌”一词双引号的作用是(     
A.引用B.强调
C.特殊含义D.讽刺、否定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所说明的事物特征是石油植物潜力巨大且优点众多。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两个“仅”字,强调了绿色植物贮存的太阳能多。
C.第③段中写石油植物的优点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D.第③段中“成为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条经济有效的新途径”中的“未来”二字是从时间方面对能源起限制作用。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个圆盘子是一张红铜片打成的,把红铜片放在铁砧上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一个比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几截,大概瓶口,瓶颈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来都是一张红铜片。把红铜片圈起来,两边重叠,用铁椎尽打,两边就接合起来了。要圆筒的哪一部分扩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设计的意图为止。于是让三截接合起来,成为整个的花瓶。瓶底可以焊上去,也可以把瓶腹以下的一截打成盘子的形状,那就有了底,不用另外焊了。瓶底下面的座子,瓶口上的宽边,全是焊上去的。至于方形或是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盒身和盖子都用一张红铜片折成,只要把该接合的转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细说了。

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各处城市大都有这种铜器作,重庆还有一条街叫打铜街。不过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蓝的作场里,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

1.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景泰蓝制作的第一道工序:锤打。
B.介绍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
C.介绍景泰蓝的第一、二道工序:锤打和制胎。
D.介绍景泰蓝制作的第一、二道工序:接合和制胎。
2.选文第一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B.举例子C.作诠释D.作比较
3.下列对选文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将景泰蓝的制胎与铜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较,说明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即是成品,而在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中只是一个开头,以引出对后续工序的说明。
B.将景泰蓝的制胎与铜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较,说明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在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中只是个开头,以引出对后续工序的说明。
C.以铜器作坊的工作为例,说明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在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中只是个开头。以引出对后续工序的说明。
D.以铜器作坊的工作为例,说明铜器作打成--件器物即是成品,而制胎在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中只是个开头,以引出对后续工序的说明。
4.下列对选文语言特色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准确、生动、严密B.平实、严谨、生动
C.准确、通俗、平实D.平实、准确、严谨
5.联系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文抓住景泰蓝的每道工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详有略,语言准确朴素。
B.本文先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缘起、目的,引出下文。
C.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掐丝”“打磨”,略写了其他工序,是因为这两道工序在景泰蓝制作中较为复杂。
D.本文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的特点,赞扬了我们民族伟大的创造才能。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尔铁塔!

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对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面条是一种面食,风靡已久。
B.面条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C.面条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D.日本人吃素面象征好运,中国人生日象征福东海。
2.结合选文,下面对“面条普及和发展有哪些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商贸密切相关。B.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相联。
C.与面条食用便捷的特点相关。D.与面条制作成本低,口味单一相关。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4.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A.第3段末B.第4段开头C.第1段末D.第2段末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