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473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四小题。

茶干

汪曾祺

①家家户户离不开酱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倒有三件和酱园有关:油、酱、醋。

②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拎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③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④一到过年,孩子们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初一到初五,家家店铺都关着门。几个孩子敲敲石库门,小徒弟开开门,一看,都认识,就说:玩去吧!孩子们就一窝蜂奔到后面的作坊里,操起案子上的锣鼓,乒乒乓乓敲打起来。有的孩子敲打了几年,能敲出几套十番,有板有眼,像那么回事。这条街上,只有连万顺家有锣鼓。锣鼓声使东街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敲够了,又一窝蜂走出去,各自回家吃饭。

⑤连老板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每天上午,他都坐在门口晃麻油。炒熟的芝麻磨了,是芝麻酱,得盛在一个浅缸盆里晃。所谓,是用一个紫铜锤出来的中空的圆球,圆球上接一个长长的木把,一手执把,把圆球在麻酱上轻轻地压,压着压着,油就渗出来了。酱渣子沉于盆底,麻油浮在上面。这个活很轻松,但是费时间。连老大在门口晃麻油,是因为一边晃,一边可以看看往行人。有时有熟人进来跟他聊天,他就一边聊,一边晃,手里嘴里都不闲着,两不耽误。到了下午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⑥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蒲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心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

⑦连老板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⑧连老板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⑨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⑩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几十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⑪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汪曾祺全集》,有删节)

1.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人老实胆小,不敢问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B.乡下人习惯了,对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无所谓。
C.乡下人相信店家,不必问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D.乡下人贫穷,能买到油就满足了,不管分量与成色。
2.简析第⑤段的描写作用。
3.如果请你为学校图书馆公众号“名家名作推荐”专栏,推荐《茶干》并摘录其中表达复杂思想感情的一句话,你推荐哪一句?并简述理由。
句子:______
理由:______
4.综合运用以下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简析“连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材料一:《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有人评价说,《乡土中国》从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缘于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

材料二:《红楼梦》香菱学诗的故事中,林黛玉对形式僵化、内容平庸的诗作有强烈批评,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她建议香菱,学诗要敢于思想创新:若是果有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停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得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是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选自鲁迅《祝福》)

1.简要分析选文中短工的形象特点。
2.结合选文理解最后一段加点词语“俨然”的妙处。
3.根据选文,简要分析祥林嫂死亡的原因。
4.结合全文,说说小说起名为“祝福”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024-07-23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③“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诈厌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节选自鲁迅《祝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坦然:________
②不但眼睛窈陷下去                            窈陷:________
2.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含义。
3.简要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4.祥林嫂的精神最终是被什么打垮的?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选自鲁迅《祝福》)

1.下列不属于选文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的是(     
A.心理描写B.肖像描写C.神态描写D.动作描写
2.下列不属于选文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是(     
A.夸张B.比喻C.对比D.拟人
3.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写出了祥林嫂虽穷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B.写出了祥林嫂已经走投无路,对生活渐渐麻木。
C.写出了祥林嫂对现实的困惑与不解,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认命。
D.写出了祥林嫂的绝望,“烛台”事件,犹如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她。
4.结合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祥林嫂是《祝福》悲剧的核心人物,其悲剧的根源是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条索对她的束缚。
B.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除了社会大环境,还有她自身愚昧、麻木和迷信的原因。
C.鲁镇的其他人也是祥林嫂悲剧人物的助推力量。他们麻木、冷漠,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正是他们的歧视和厌弃所形成的社会氛围,使得祥林嫂走投无路。
D.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现代小知识分子,对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2024-08-09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