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32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士卒             飨:犒劳
B.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与⋯⋯友好
C.生说我曰             鲰:浅陋
D.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籍何以至此?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果地震陇西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者有小人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
B.①因击沛公             ②既而以吴民之乱请
C.①若属皆且所虏       ②君王人不忍
D.①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②宁许负秦曲
4.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开始很平和,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趋于紧张。
B.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
C.当时宴会在军帐中进行,座次按古代室内礼仪活动形式安排,以坐在东面为尊。
D.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出于此。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适:到……去
B.而察之                                                            徐:仔细
C.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殆:大概
D.余方心动欲还心                                        动:心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空中多窍                                                            侣鱼虾友麋鹿
B.涵淡澎湃而此也                                        吾属今之虏矣
C.噌吰,周景王之无射也          至今游石钟山
D.郦元所见闻                                                    佯狂不知所
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异乎三子者之撰B.不能容于远近
C.何为其然也D.求人可使报秦者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作者针对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不盲从古人,在“莫夜”乘舟实地考察,亲身探寻。
B.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人、贴切的拟声词等详细地描写了石钟山月夜下的景象。
C.作者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彻底否定了郦道元、李渤的观点。
D.本文阐发了事须“目见耳闻”、不可臆断的道理,将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下列各句中,画线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也(规律)          ②赂秦耶(全都)
③诸侯之所(灭亡)          ④不在战矣(所以)
⑤思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力亏/秦兵又至矣B.破灭道也/暴秦欲无厌
C.不赂者赂者丧/秦攻取之外D.获邑,大则得城/秦之所大欲
3.下列对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不厉害,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
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那么,秦国最向往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不在于战争了。
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
2024-03-3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D.暮/而果/大亡
2.简析“邻人之父亦云”中“亦云”词的作用。
3.“其子”与“邻人之父”同样的先见之明,为什么“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写出文章的寓意。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