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247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乙】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秦所为,未可专以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弱肉者,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1.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由“吾得兄之”可推断出“事”是“侍奉”之意。
B.彼六国者皆欲秦所为——由“所欲为”可推断出“为”是“做”之意。
C.未可专以秦也——由“王无岁”可推断出“罪”是“怪罪”之意。
D.秦无异也——由“子孙之不甚惜”可推断出“视”是“看待”之意。
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则   ②其   ③而   ④之B.①而   ②且   ③以   ④者
C.①而   ②其   ③以   ④之D.①则   ②且   ③而   ④者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是被动句,“为……所”结构表被动。
B.“苟以天下之大”是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C.“是以卒自弱”是宾语前置句,“自”作为宾语提到谓语之前。
D.“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是状语后置句,“于攻伐”“于虞诈”介词结构作状语。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③后代嫌恶秦国的人,难道不是在使用他们的暴力吗?
④后代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对同一历史事件,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苏洵和李桢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你更赞同哪一个,为什么?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B.江陵                                                  下:攻占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鱼砍柴
D.沧海之一粟                                        渺:小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A.固一世雄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C.渺沧海一粟D.羡长江无穷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在选段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项是(     
A.郁乎苍苍B.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
C.哀吾生之须臾D.挟飞仙以遨游
4.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原本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B.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驾着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在这里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杯互相劝酒。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做那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蜉蝣和沧海之中的一颗粟米。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文:希望偕同仙人一起遨游,抱着明月永世长存。
2024-05-1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足以妻子                         蓄:供养
B.明君民之产                         制:限制
C.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耽误
D.乐岁终身苦                         乐岁:丰年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在文章的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善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而葬之     最终B.则其好游者不能   穷尽,走尽
C.而余亦悔随之     自己D.则或其欲出者          责怪
2.下列语句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C.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D.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地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
3.将课文中相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