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20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大国工匠神奇妙手复活兵马俑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今日中国骄傲于世的文化丰碑。但你可知道,兵马俑刚出土时,两千多年的历史积尘已经把它们压成了碎片。马宇,就是一位将这千万碎片化零为整的文物修复师。

②为了抢救这座历史丰碑,让中国的历史文化重现辉煌,马宇率领他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修复工作。马宇团队正在修复的是最为著名的一号坑。兵马俑深埋两千多年,大部分陶俑和地下环境已经融合在一起,突然出土,会使兵马俑的存身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为了避免环境变化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害,一号坑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马宇团队的大量修复工作只能在现场进行。每到夏季,覆盖着大棚的兵马俑坑就成了一个大蒸笼,坑内温度经常达到40摄氏度,酷热难忍。工作期间,马宇和同事们一直是大汗淋漓,整天像是在用热汗洗脸。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因为酷热而失去专业化的细心和冷静。

③在拼接兵马俑的过程中,只要有一块陶片位置出现错误,整个拼接过程就必须重来。拼接难度最大的是那些体积小、图案较少的陶片。为了一块陶片,马宇有时需要琢磨十多天,反复预演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使陶片回归最准确的位置。正因为如此,修复一件兵马俑,往往需要耗时一年,甚至更久。

④由于埋在地下年代久远,兵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复人员用刮刀清理的时候,既要刮净泥土,又要保证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需掌握得极为准确。马宇曾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你把它破坏了,便不可能再把它复原回来。我们要凭自己的良心,把这件事去做好。这是作为一个文物修复人员最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大国工匠,一位国家文化使命承担者的内心世界!

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国工匠马宇带领着他的团队,以崇高的使命感和精湛的技艺挑战困难,用他们的神奇妙手复活了一个个兵马俑。修复后的兵马俑再现了中国尘封两千多年的文化奇迹,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瑰宝。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马宇是一位文物修复师,从事修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工作。
B.兵马俑被埋藏的时间太久,大部分陶俑和地下环境已经融合在一起。
C.外界环境的突然改变不会对兵马俑造成二次伤害。
D.拼接难度最大的是那些体积小、图案较少的兵马俑陶片。

(2)根据意思从第①②两段中找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a.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
b.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
(3)文章第④段“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大国工匠,一位国家文化使命承担者的内心世界”中的“内心世界”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文中的马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马宇和他的团队说?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往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以展陈、展览、展演等形式对非遗进行宣传是最常见的做法。这种定期集中的技艺展演与作品展示,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大,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有限。短视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短视频随手拍、随时发的在场性,使非遗文化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被方便快捷记录与传播。虽然单条短视频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完整展现一些非遗技艺的全部环节,但长期的、海量的传播,却能逐渐揭开非遗的面纱,让它露出完整的容貌。

(摘编自《遇上短视频,非遗活了、靓了、年轻了》)

材料二

非遗记录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是城市文脉中最富特质的内容。借助短视频去扩大传统文化传播空间,已经成为当下非遗传承传播的有效方式。现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加上技术不断下沉、应用的便捷以及流量的快捷等条件,带来的是多元文化主体的崛起,类似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获取广泛的受众,折射出文化的生产者如今从精英阶层走向广泛的人群。

(摘编自《非遗嫁接短视频,彰显更大魅力》)

材料三

非遗短视频促进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一方面通过符号重构、剪辑技术、视觉再现,突破了非遗传承的时空限制,缔造了一个沉浸式的非遗活现视觉景观;另一方面,年轻群体更倾向于用平民视角来探索非遗的现代价值,通过利用影视技术与文化创意,建立起与受众有效沟通的桥梁。

非遗短视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但是,这种传播形式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传播内容浮浅,文化内涵尚未深度挖掘表现;传播形式娱乐化,文化精神受到削弱甚至亵渎;传播利益商业化,文化价值遭遇过度解读等。相关部门应当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环境营造、趋利避害,尽力探索出适合当地特色的非遗短视频传播创新路径。

目前,非遗短视频的传播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非遗传承人、从业者及兴趣爱好者,他们了解非遗的精髓,但缺乏传播技巧的训练,作品质量普遍不高;二是传统媒体、自媒体等专业机构,他们掌握娴熟的传播技能,但对非遗缺乏深入的了解,作品容易流于表面化、片面化;三是专注于非遗传播的内容运营商,他们以商业为目的,帮助非遗传承人拍摄短视频内容、做社交平台运营、打通商业变现链条,作品的商业功能要高于文化功能。在应用短视频进行非遗传播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将传播主体力量进行整合与统一规划,建立起政府鼓励、专业媒体指导、平台支持、传承人响应、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传播机制,促成各类传播主体的互助合作和优势互补。

此外,还要在内容创新、渠道开发等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创新传播内容,引发情感共鸣。利用短视频对非遗文化内核进行挖掘,探索最能表现非遗魅力的文化元素,并将这些文化元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拉近受众与非遗的距离。在进行短视频内容策划时,可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拍摄系列短视频,进行深度传播,以还原非遗全貌,展现非遗之美。其次要精准传播,多渠道分发。利用大数据技术锁定传播对象,确定传播内容,实施精准推送。还可以利用短视频的互动社交功能,将线上流量引入线下社群,组建线下兴趣社群,组织实地体验活动,这对建立良好的非遗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非遗短视频:有了网络流量,更要有文化含量》)

1.将“在这种情况下,整合传播主体,实现优势互补尤为重要。”这句话放回材料三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解决了非遗技艺展演与作品展示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扩大了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B.互联网技术带来多元文化主体的崛起,短视频平台在短时间内获取广泛的受众,折射出文化的生产者从精英阶层走向更广泛的人群。
C.利用更容易被接受的技术形式和媒介,不仅能较为真实地还原非遗面貌,还能彰显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
D.帮助非遗传承人拍摄短视频内容的运营商能打通商业变现链条,但传播利益商业化使其忽略了作品的文化功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遗活态传承方式的一项是(     
A.MCN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锁定传播对象,通过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实现流量变现。
B.面人郎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与时代潮流结合,发布的每一条视频中既有出神入化的手艺展示,又有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
C.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非遗传承人通过短视频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D.北京西城区推出的“观旗合影绘京扇”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游客可以体验北京折扇制作,品传统文化魅力。
4.请结合材料,简析非遗短视频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5.作为网民代表之一,你即将参加“执数字之笔,绘非遗之美”非遗数字化创新工作交流会。请结合上文拟几条发言要点,谈谈非遗短视频传播需要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2024-09-03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itywalk(译为城市漫步),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城市漫步作为一种旅游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城市漫步逐渐发展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其特点鲜明,以步行为主,将车辆交通减少到最低限度,将空间重点放在行人活动和社区互动上;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步行街区购物、美食探索、文化体验等。

在我国,城市漫步近年来也受到关注和追捧。许多城市推出了一系列的城市漫步线路和活动,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步行道和步行街区,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行走空间和休闲体验。

(节选自《城市漫步,能治愈所有不开心》)

材料二:

。人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城市空间,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Citywalk火了,说明人们追求更有深度、温度的高质量旅游体验。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无需精心规划,更不必拘泥于必打卡清单,只需随心而行,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风景Citywalk满足了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寻觅新趣的需求,体现出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除了外地游客,Citywalk也颇受当地市民欢迎。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往往使人们对居住地和办公地附近习以为常,缺乏对所在城市的深入观察与了解,更不要说对城市形成情感认同与归属感,利用闲暇时间,来一场Citywalk,能够帮助人们再次发现消失的附近,重新认识并爱上所在的城市。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城市漫步不仅是个体的心灵之旅,还为一座城市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

。作为感受城市烟火气的最佳方式之一,Citywalk对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着重大意义。它需要文旅工作者挖掘、形成、推广一系列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标,城市管理者活跃思维、统筹谋划,将优质服务与便利设施输送到大街小巷,提升城市的漫步友好度,让游客与市民在城市中慢下来、留下来,带动起漫步与消费的热潮。

(节选自海报新闻

1.把“与高强度、快节奏的‘特种兵式旅行’不同,Citywalk强调松弛感与慢节拍”这句话放回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Citywalk是指深度体验城乡各处的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
B.Citywalk时,人们放弃车辆交通,以步行的方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
C.Citywalk需要城市管理者盘活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建设者统筹谋划。
D.Citywalk是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参与者可以是外地游客,也可以是城市本地居民。
3.关于Citywalk对城市的意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itywalk能让城市的当地居民深入观察与了解居住城市,提升市民的城市归属感。
B.Citywalk是感受城市烟火气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重大意义。
C.Citywalk能促使城市盘活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属于每座城市独特的旅游产品。
D.Citywalk不仅能帮助市民重新认识并爱上所在的城市,还为城市提供发展新机会。
4.小鹿精心设计了一份“衢城一日游”Citywalk攻略,请指出这份攻略设计合理之处,并结合材料内容给出依据。
衢城一日游”Citywalk攻略
推荐地点衢州博物馆、非遗馆、孔庙、马站底美食街、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
出行方式步行、公共自行车、共享电瓶车、公交车等
推荐活动了解地域历史脉络,打卡小吃街区美食,感受南孔文化诗意儒风,体验衢城民俗文化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二: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四: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D.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E.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3.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9-01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