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363174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生至,尉佗结、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族、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威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也。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耳,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留陆生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陆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曰A越B中C无D足E与F语G至H生I来J令K我L日M闻N所O不P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檄”,是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的官方文书,在文中是发布文告晓示的意思。
B.“箕倨”是一种傲慢无礼的坐姿,与《荆轲刺秦王》“箕踞以骂曰”的“箕踞”含义相同。
C.“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谢”在文中的意思是“谢罪”,与《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的“谢”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海尉任器将死之时,嘱托赵佗可在南越据险立国,并假借朝廷名义,发给赵佗委任书,让其接替自己职务,管辖南越。
B.秦亡之后,赵佗夺取部分土地,自立为南越王,在陆贾刚到南越之时,他并未以礼相待。
C.陆贾主要从赵佗家庭、汉和南越力量对比等角度说服赵佗臣服汉朝,语带威胁,赵佗听后胆颤心惊。
D.赵佗钦佩陆贾的见识和才华,不仅盛情款待他,还送上丰厚的礼物。最终归附汉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子安

蒲松龄

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白:报马来。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王乃眠。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绐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

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然犹记长班帽落。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共疑之。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哑然失笑哉?顾得志之况味,不过须臾;词林诸公,不过经两三须臾耳,子安一朝而尽尝之,则狐之恩与荐师等。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描写王子安翘盼金榜题名场景的一项是(     
①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                  ②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
③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                            ④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
⑤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            ⑥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
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②④⑤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衷功名的王子安,久困考场多年,由于担心辜负了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使得他在放榜前,先用酒将自己麻醉,以逃避“候榜”时的煎熬。
B.王子安内心充满了科举高中的欲望,因而为狐仙所利用。作品把王子安的幻觉同狐仙的恶作剧联系起来写,行文流畅而有波澜。
C.王子安幻境中想到的是“不可不出耀乡里”,这说明当时的一些士子考取科举图谋的乃是个人名利和虚荣。
D.“异史氏曰”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秀才入闱的七种情景,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个体心灵的扭曲和人性摧残的本质。
3.翻译文中画线句。
(1)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
(2)子安一朝而尽尝之,则狐之恩与荐师等。
4.作者是如何描绘王子安的人物形象的?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善留侯张良                       向来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君安与项伯有                  缘故
D.秋毫不敢有所                 接触、沾染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今人有大功击之             买五人之脰函之
B.项伯杀人,臣活             彭蠡口有石钟山焉
C.具沛公言报项王             作《师说》贻之
D.良曰:“长臣。”             冰,水为之,而寒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
A.异乎三子者之撰B.遂与秦王会渑池
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D.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项伯回到军营,把刘邦的话如数告诉项羽,并趁机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答应了,刘邦也如愿了。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C.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D.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机密泄露给了张良,这里,项伯本是为个人情谊,结果却坏了项羽的大事。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耻相                    师:老师
B.作《师说》以       贻:赠送
C.其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D.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择师教之                                        耻学于师
B.师道不复,可知矣       欲人无惑也难矣
C.不拘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D.其皆出于此                 吾前
3.下列对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师说”这个标题中,“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畴。
C.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D.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