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 题号:2362804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1.阅读选文,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旷野

冯彩霞

小师傅叫细刻,只有十八,和我同岁,而我得叫他师傅。在知道他的实际年龄后,我喊师傅就不大情愿了。我跟在他身后,看他将漆熟练地刷在门框上,刷子翻飞,漆薄而匀。刷完后他扭回头,脸上有得意之色。我撇嘴,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是刷漆吗?用不了两天我就会刷得比你好!

看我不服,又领我走到另一个房间。一扇未完工的木门架在工作台上。他拿起刨子,闭上一只眼。刨子在木门上轻快地滑翔,刨花像浪花一样翻卷,木头的清香塞满了我的鼻孔。他吹着口哨将刨子交给我。我整个身子俯在木门上方,双手端平刨子,然后向前推进,刚推了不足二十公分,卡住,拿起刨子再推,再卡住。我满头大汗地抬起头,他眉梢眼角里满是挑衅,好像在说,怎么样?服不服?

我从背包里拿出素描纸,对着他唰唰几笔,一幅肖像出现在纸上。他瞄了眼,不屑地说:怎么把我画成这样?

后来,他刨木门,我就在旁边看书,看《诗潮》,看《十月》。他偶尔看一眼封皮,嘴撇得能跨过鸭绿江。他指着窗外的梧桐树说:诗人,你能为它做首诗吗?我瞧一眼那棵梧桐树,一棵破树有什么好写的?既没开花,也没落叶。我涨红了脸说:你也知道诗?

这叫实习吗?考进这个学校,而且学习装饰设计专业,刚入校两个月,学校就将我们扔到这个工地上,美其名曰:初步感知。

日子就像窗外无精打采的梧桐。

小师傅今天对着块小木料雕刻。我坐在旁边的一块木板上,大声朗读海子的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小师傅的刻刀上下翻飞,偶尔他会将那块惨遭蹂躏的木块举到眼前,反复地看。他当我不存在可以,怎么可以漠视海子?小师傅只会背《咏鹅》,他也许根本不知道海子这个人。

百无聊赖,我又拿出素描纸,细细端详他,擦了又改。发现他正盯着我看,我长舒一口气,师傅,没把你画丑吧?他点了点头说:太俊了,这还不是我。到底哪里不像了?他慢声细语地说:你画的人在想什么?我一愣,我怎么知道?他说:你都不知道他想什么,怎么能画得像呢?我把嘴张得老大。这好像应该叫神韵,教画的老师曾说过。

与此同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条龙的龙爪正努力张开着伸向我。龙鳞片片都微张着,龙头高昂,龙目奋睁,龙尾遒劲。底座是朵朵祥云。云的线条柔和,龙则恣肆张扬。龙嘴里还含着一颗龙珠。我看呆了,小心地伸出手指,拨转那颗木珠。木珠轻盈地旋转起来,像踮着脚尖跳舞的少女。我心花怒放,搂过那条龙细细抚弄。他说:大小姐,慢着点,我还得打磨呢。我有些疑惑,这还用打磨?小师傅说:不仅要打磨,还要上漆。我结结巴巴地问:师傅,你能雕小的吗?项链坠那么小。

再后来,我马不停蹄地跟在他后面刷漆,打排钉,弹线,刨木板,忙得不亦乐乎。他总是表现得一本正经,说:你得动脑子想想如果是你,这儿你想怎么设计,那儿你又想怎么设计,知道了吧?我说:我学是因为你,我以后断然是不干这个的。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再接到一套图纸,设计师的名字是你,你说会怎么样?说完,他好像还充满了遐想似的咂咂嘴。

工地外面是大片的旷野,绿草新鲜逼人。此后的很多天,他常常在旷野里独坐,或者看天,或者叹气。

春节将至,工地还没放假,小师傅竟提前走了,连个招呼也没打。有人说,他走前在工地前的旷野里,一个人坐了半夜。

春节过后,我拿出小师傅的肖像,左看不像,右看不像。果真不像小师傅。有股热血直冲脑门,我支起画板开始重画。小师傅紧锁的眉头,抽动的嘴角,偷偷的笑,不屑,羞,窘。小师傅恨铁不成钢的苛责。小师傅轻快的口哨,躲避的眼神……我的心怦怦跳动,我拿笔的手颤抖不止,我决定去找小师傅,并将这幅画交给他,问问他,现在像他了吗?

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又坐了五个小时的大巴,再转乘一辆当地蹦蹦车。蹦蹦车将我甩在大山的脚下,扬长而去。

姑娘,你是想进山吗?我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我们是一个寨子的,细刻他师父的女儿,叫精雕,和她爸闹翻了。她不同意嫁给细刻了,说怕耽误他。她爸一着急,得了场大病,接着瘫痪了。细刻这孩子,跟师父亲着呢。也是,他亲爹娘也够狠心的,把这孩子扔山上,要不是他师父,细刻早就冻死了,要不就被狼吃了。听说细刻灵光得很,什么都一学就会,城里人都看重他呢。他骨头里可能就是城里人!

我找到了小师傅家,精雕不在,小师傅正在喂鸡。这个院子和别的院子一样,都是石头屋子木栅栏,还有个木匠的工作台。

小师傅看见我,一脸的惊喜。他局促地用毛巾擦净凳子递给我,把水杯烫了一遍又一遍。我对细刻说:这小院真温馨,要是再有两个孩子,就更温馨了。床上的老人眼神复杂地望着我说:你看看,这个家就这个样儿。

我说:这个家挺好呀,放心吧,老师傅,有细刻在,这个家会越来越好!

我要走了。

我说:再见,小师傅!

小师傅的喉结动了动,并没有发出声音,只是冲我挥了挥手。

开学后不久,我收到一个包裹,打开层层包装,最后是一个小锦盒,红色绒面上静卧着一只精巧的小龙。这只龙晶莹剔透,它的眼睛有些无奈,似乎在看着我。我的眼睛潮湿起来。我的手指无法伸进去拨弄龙珠了,我用针拨弄它,它旋转起来,像快乐的木马。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师傅细刻,记忆中,常看到一个男人的背影,在旷野里安静地坐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与小师傅细刻比拼各自的“手艺”,两个充满好胜心互相看不上的少男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B.小师傅虽然不懂诗歌,但能在短时间内将手里的木头雕刻成一条极具神韵的龙,让“我”非常震惊。
C.春节过后,我的重画之作方才抓住了小师傅的某些神韵,为了把这幅画作交给他并当面询问,我决定前往其家乡寻找他。
D.小说以“我”对细刻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充分运用多种手法去塑造人物,语言质朴有感染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写到旷野,由旷野独坐的叹气,到记忆中男人的背影,在旷野里安静地坐着。为十八岁的细刻心理的变化提供广阔的活动背景,更有利于表现年轻的细刻美好的品质。
B.“他局促地用毛巾擦净凳子递给我,把水杯烫了一遍又一遍”,表现了细刻的羞涩、善良淳厚,运用了细节描写。
C.刨木板时,把“我”的“卡住”“满头大汗”与细刻的“滑翔”“吹着口哨”形成对比,衬托细刻虽然年纪轻轻,却手艺高超,技术全面。
D.“小师傅的喉结动了动,并没有发出声音,只是冲我挥一了挥手”说明小师傅的内心很无奈。

(3)小说中有两次对细刻所雕之龙的特写,请分别概括所雕之龙的特点,并描写背后蕴含的细刻的情感。
(4)法律上,细刻并无尽孝于师父的义务,但小说结尾,细刻作出回乡照顾师父的选择,体现了细刻怎样的品质?请依据小说内容,结合《乡土中国》理论方面的阅读积累,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2024-08-26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小说通过老邢接孙女晶晶回大连的故事,细腻地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体贴。老邢为了省钱选择硬座,但女儿却悄悄买了两张票,体现了女儿对父亲的体贴和对孩子的关爱。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展现了老邢的节俭和对子女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和孝心。结尾夫妻间的对话,进一步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理解,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推荐2】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入冬后,邢老汉发现北京又有霾了。

当晚他打给女儿,说北京又有霾了,让晶晶来大连住一阵,别让她生什么病。女儿说,我也这么想,可这一阵真没时间。老邢说,你嫌我老,走不动了?这几天,我就去接晶晶。

第二天入夜老邢就动身了。这个时节高铁票充裕,卧铺也多,但他只买硬座,多坐七八个钟头省200多元呢。

商量订回去的票时,女儿说订两张,不然大人抱着孩子,两人都累。老邢不乐意,晶晶才四岁,哪用买票?居家过日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再说,你肯定要买高铁票,四五个钟头睡一会就到了。

第二天送行时,见前排有一个空座,问邻座大哥,这有人吗?先生摇头,不知是否定还是不知。女儿将晶晶抱过来,说那你先坐这儿,不能总让姥爷抱,也不能到处跑,知道吗?

那天的旅程,真的很舒适,也很轻松。难得的是,晶晶坐的那个空位一直没人来。

到家后,老邢长叹一口气跟老伴说,我估摸八成还是买了两张票,不然哪有那么巧?

老伴说你也不用心疼钱,女儿是怕委屈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不能总趴你怀里。老邢腾一下坐起,低着嗓子吼,咱闺女自打八岁跟你到了这个家,是啥样还用你告诉我!她是怕我累,又怕我心疼钱,我还不至于那么不识好歹!亏你是亲妈,咋就歪出这样的话来?

1.从以下选项中,给这篇小说选取一个最适合的题目(     
A.至亲B.父亲C.父女D.亲情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北京又有霾了”,意在表现雾霾的恶劣影响,揭示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B.小说写带娃买票这些事,表现了老邢父女之间互相的关心与照顾。
C.“晶晶坐的那个空位一直没人来”为下文老邢猜测买了两张票做了铺垫。
D.结尾夫妻间的对话,表现出老邢直爽的性格,又反映了这对半路夫妻相互理解,感情融洽。
2024-09-13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孙犁《荷花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得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语段的内容。
2.“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水生嫂怎样的思想性格?说说句末省略号的用法。
3.请从水生嫂等妇女的话语中找出一个能说明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队伍乐观向上的精神的句子。
4.“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联系课文,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获取的信息。
2024-06-24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