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403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遂良复职,黜仁约为清水令。或慰勉之,仁约对曰:仆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不能碌碌为保妻子也。时武侯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协而诬奏之。高宗临轩问仁祎,仁祎惶惧,应对失次。仁约历阶进曰:臣与仁祎连曹,颇知事由,仁祎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请专对其状。词辩纵横,高宗深纳之,乃释仁祎。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人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注],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卑之!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后为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矣。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注]雕鹗鹰鹯:四种猛禽。

1.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字的正确词义是(     
(1)知事由
(2)臣之
A.(1)稍微 (2)怨恨
B.(1)稍微 (2)遗憾
C.(1)很,甚 (2)遗憾
D.(1)很,甚 (2)怨恨
2.句子“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如果有了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难。
B.如果有了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作。
C.借助着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难。
D.借助着强大的权力,遇事就要发作。
3.句子“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像仁会这样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祎遭受极大的罪名。
B.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祎遭受极大的罪名。
C.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祎犯了极大的罪过。
D.像仁会这样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祎犯了极大的罪过。
4.韦仁约谈到自己对王公卿相的态度时,运用了一些比喻与称代,以下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众禽”比喻王公卿相,“雕鹗鹰鹯”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王公卿相。
B.“雕鹗鹰鹯”比喻王公卿相,“众禽”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王公卿相。
C.“众禽”比喻王公卿相,“雕鹗鹰鹯”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自己。
D.“雕鹗鹰鹯”比喻王公卿相,“众禽”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自己。
5.以下各句中,能够反映韦仁约不甘“碌碌为保妻子”品格的一组是(     
(1)弹右仆射褚遂良
(2)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
(3)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
(4)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
(5)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
(6)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A.(2)(5)(6)B.(1)(2)(4)C.(1)(3)(5)D.(3)(4)(6)
6.对文中自“后为左丞”至末尾一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韦仁约的谦逊之辞。他认为自己尚不是合适的人选,但皇上既然选中自己,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B.这是韦仁约的赞叹之辞。他知道没有合适的人选,官职宁可空缺;感谢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是指国家的经济财富。
C.这是韦仁约的自信之辞。他认为自己正是合适的人选,皇上又知人善任,因而知恩图报,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D.这是韦仁约的自得之辞。他认为由于有了自己这样合适的人选,官职就不必空缺,因而为感谢皇上而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的经济财富。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卿                                      拜:古代授予官职
B.使人赵王书                           遗:送给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膀
D.王无人                                      必:必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王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A.君何知燕王
B.臣窃为其人勇士
C.秦城求璧而赵不许
D.宁许负秦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宁许以负秦曲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C.臣请完璧归赵
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4.下列对文段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译文: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从燕国逃跑。
B.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译文:燕国害怕赵国,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
C.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译文: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下列各句中,画线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也(规律)          ②赂秦耶(全都)
③诸侯之所(灭亡)          ④不在战矣(所以)
⑤思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力亏/秦兵又至矣B.破灭道也/暴秦欲无厌
C.不赂者赂者丧/秦攻取之外D.获邑,大则得城/秦之所大欲
3.下列对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不厉害,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
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那么,秦国最向往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不在于战争了。
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
2024-03-3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盖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宝藏
D.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哀吾生须臾       耳得而为声
B.浩浩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C.月出东山之上       寄蜉蝣天地
D.举匏樽相属       挟飞仙遨游

(3)下列句子中,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

(4)对这几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B.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C.①②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D.最后一段以叙事作结,写了主客借酒消愁,酒后杯盘凌乱、酣然入睡的情形。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