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1 . 小说《项链》最后说出项链是赝品,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多项选择)(     
A.唤起读者对路瓦栽夫人的深切同情,真是极小的一件事败坏了她的命运,使她连遭不幸。
B.债务还清,节奏平缓下来,忽又奇峰突起,使得情节跌宕起伏。
C.表现出路瓦栽夫人性格当中的另一面:诚实、好强,看不透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
D.突出主题,为一晚上的虚荣,付出十年的艰辛;而这挂项链竟是假的,多么不值得。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精品课堂】【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项链》同步练习(基础模块下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鲁迅的《祝福》通过描写祥林嫂在封建礼教和社会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旧社会对女性的残酷摧残。小说以“祝福”为题,反映了表面上的节日喜庆与底层妇女的悲惨生活形成的强烈对比,讽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通过柳妈和祥林嫂的对话,展现了封建迷信对人们思想的深刻影响,揭示了社会底层妇女的无奈与绝望。小说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又要重复她讲了多次的阿毛的往事,她这种反复的、近乎机械地讲述,是想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安慰。
B.柳妈围绕祥林嫂额头的伤疤,谈论祥林嫂再婚的问题,表现了同为下层劳动妇女的柳妈对她的关心。
C.柳妈告诉祥林嫂到阴间将被锯的悲剧,希望祥林嫂捐门槛赎罪。这番话足可说明柳妈是深受封建礼教摧残的。
D.祥林嫂听信了柳妈的话,非去庙里捐门槛,说明她也认为自己是一个罪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暗示了祥林嫂的命运又将“雪上加霜”,遭遇新的不幸。
B.文中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祥林嫂的形象。如“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一句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祥林嫂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悲惨遭遇。
C.对于柳妈,作者用“蹙缩”“干枯的小眼睛”写出她的衰老和令人生厌的形象,“看”“钉住”则表现她内心的阴暗无聊,生动传神。
D.故事特意安排在“祝福”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3.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祥林嫂的故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而以“祝福”为题?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现代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下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本文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的悲剧故事。丈夫虽穷却倾尽所有为妻子定头等舱,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却因妻子生病陷入困境。最终妻子去世,丈夫也在归途中离世,只留下不懂悲伤的小女孩。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生命的脆弱与希望。结尾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忧伤氛围,小女孩的天真更凸显命运残酷,引发读者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角的孤星

许地山

①一走近舷边看浪花怒放的时候,便想起我有一个朋友曾从这样的花丛中隐藏他的形骸。这个印象,就是到世界末日,我也忘不掉。

②他是十年前曾和我一同出海的。新婚的妻子和他同行,他很穷,自己买不起头等舱位。但因亲人不惯行旅的缘故,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他在那头等船票的佣人格上填了自己的名字,为的要省些资财。他在船上哪里像个新郎,简直是妻的奴隶!旁人的议论,他总是不理会的。他没有什么朋友,也不愿意在船上认识什么朋友,因为他觉得同舟中只有一个人配和他说话。

③船向着赤道走,他们的热爱,也随着增长了。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槟榔屿附近一个新辟的小埠。下了海船,改乘小舟进去,小河边满是椰子、棕枣和树胶林。轻舟载着一对新人在这神秘的绿阴底下经过,赤道下的阳光又送了他们许多热情、热觉、热血汗。他们更觉得身外无人。

④他对新娘说:这样深茂的林中,正合我们幸运的居处。我愿意和你永远住在这里。

⑤新娘说:这绿得不见天日的林中,只作浪人的坟墓罢了……”

⑥他赶快截住说:你老是要说不吉利的话!然而在新婚期间,所有不吉利的语言都要变成吉利时。你没念过书,哪里知道这林中的树木所代表的意思。书里说:椰子是得子息的徽识树’,因为百子就是伢子’。棕枣是表明爱与和平。树胶要把我们的身体粘得非常牢固,至于分不开。我们在过林中,好像双星悬在鸿檬的苍穹下一般,快活。

⑦新娘笑说:你的话好听极了!可是,我的人哪,假使我一旦死掉,你要怎么办呢?

⑧死的恐怖和快乐的愿望一齐来,他的眉不由得皱起来了,酸楚的心却拥出一副笑脸说:那我也可以做个孤星。”“咦,恐怕孤不了罢。”“那么,我随着你去,如何?他不忍看着他的新娘,掉头出去向着流水,两行热泪滴下。新娘见他如此,自然后悔,但她也不能对丈夫忏悔,因为这种悲哀的霉菌由母亲的胎里传染下来,谁也没法医治的。只能说:得啦,你何不当作一种吉利话听?她笑着,举起丈夫的手,用他的袖口,帮他擦眼泪。他急得把妻子的手摔开说:你容我哭一会罢。我自己知道很穷,将要养不起你,所以你……”妻子急掩着他的口说:你又来了。谁有这样的心思?你要哭,哭你的,不许再往下说了。这对相对无言的新夫妇,在沉默中,随着流水湾行,一直驶入林阴深处。林中邮件难通,我无从知道他们的光景,也就渐渐把他们忘了。

⑨三年后,我的旅期已到,我买舟从槟榔屿回来。在二等舱上,我遇见一位很面熟的旅客,左右思量,总想不起他的名姓,幸而他还认识我,他一见我便叫我说:落君,我又和你同船回国了!你还记得我吗?我想我病得这样难看,你决不能想起我是谁。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

⑩我很惊讶,因为他实在是病得很厉害了。我看见他妻子不在身边,只有一个咿哑学舌的小婴孩在床上。他把别来的情形给我说了。他说:自从我们到那里,她就病起来。第二年,她生下这个女孩,就病得更厉害了。你看她没有和我一同回来,就知道我现在确是成为孤星了。

⑪我看他憔悴的病容。委实不敢往下动问,但他好像很有精神,愿意把一切的情节都说给我听似的。他说话时,小孩子格外爱哭,他又不得不抚慰她。因此,我也不愿意扰他,只说:另日你精神清爽的时候,我再来和你谈罢。

⑫那晚上,经过马来海峡,船震荡得很。满船的人,多犯了海病。第二天,浪平了。我见管舱的侍者,手忙脚乱地拿着一个麻袋,往他的舱里进去。一问,才知道他已经死了,侍者把他的尸洗净,用细台布裹好,拿了些废铁,几块煤炭,一同放入袋里,缝起来。他的小女儿还不知这是怎么一回事,只咿哑地说了一两句不相干的话。她会叫爸爸”“我要你抱 我要那个等等简单的话。在这时,人们也没工夫理会她了,她只独自说自己的。

⑬黄昏一到,他的丧礼,也要预备举行了。侍者把麻袋拿到船后的舷边。烧了些纸钱,口中不晓得念了些什么,念完就把麻袋推入水里。那时船的推进机停了一会,隆隆之声一时也静默了。船中知道这事的人都远远站着看。

⑭他的海葬礼行过以后,就有许多人谈到他生平的境遇。有些人说他妻子怎样好,怎样可爱。他的病完全是因为他的妻子的死,积哀所致的。

⑮日落了,蔚蓝的天多半被淡薄的晚云涂成灰白色。在云缝中,隐约露出一两颗星星。金星从东边的海涯升起来,由薄云里射出它的光辉。小女孩还和平时一样,不懂得什么是可悲的事。她只顾抱住一个客人的腿,绵软的小手指着天外的金星,说:星!我要那个!她那副嬉笑的面庞,全不像个孤儿。

(许地山《海角的孤星》有删改)

1.第⑧段中划线句子,丈夫为什么会哭?
2.请概括小说中丈夫的形象并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
4.请结合全文,对结尾段赏析。
5.你怎样看待这对夫妻的爱情的,谈谈自己的见解。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一对新婚夫妇乘船去马来西亚度蜜月,途中妻子说了些不吉利的话,不幸两年后戏言成真,新娘病死在小岛上,新郎也死于归家的途中,只留下一个不懂人事的小女儿。
B.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凄美的笔触,通过第三者“我”的见闻,叙述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
C.文中新郎死后侍者将其装入麻袋,烧点纸钱便沉入海中,过程及其简单,人们对他的死漠不关心,让人感到一个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D.小说构思简洁精巧,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优美,口语化的语言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E.小说开头“有一个朋友曾从这样的花丛中隐藏他的形骸”指的是十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死于船上,葬于海中。此句运用比拟,将浪花比成花丛,生动形象。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四)(职业模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4 .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品质》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的视角见证了格斯拉兄弟的职业理想、精神追求以及悲剧命运。
B.《品质》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C.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鉴赏家》通过记述叶三与画家交往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叶三的“鉴赏家”素养。
D.《品质》里的格斯拉兄弟、《鉴赏家》里的叶三,他们都将平凡的工作干得不平凡,令人敬佩。
2024-09-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文学常识专题(职业模块)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是《最后的常青藤叶》的选段。选段主要介绍了老贝尔曼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失意画家,他追求艺术多年却未获成功。他生活落魄、性格暴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自称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苏艾在他昏暗的小屋里找到了他,告诉他琼珊的虚弱和担忧,怕她抓不住与世界的联系而离去。

5 . 阅读《最后的常春藤叶》选段,回答小题。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画过什么。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②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

1.文段中三次提到“杰作”,作者的意图是(     
A.表现老贝尔曼比较懒散,不积极动手创作。
B.表现老贝尔曼绘画水平不高,无法画出杰作。
C.为下文老贝尔曼画出杰作埋下伏笔。
D.表现老贝尔曼因酗酒无法完成杰作。
2.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神态描写B.外貌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3.简单分析老贝尔曼的人物形象。
2024-09-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小说通过老邢接孙女晶晶回大连的故事,细腻地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体贴。老邢为了省钱选择硬座,但女儿却悄悄买了两张票,体现了女儿对父亲的体贴和对孩子的关爱。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展现了老邢的节俭和对子女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和孝心。结尾夫妻间的对话,进一步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理解,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6 .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入冬后,邢老汉发现北京又有霾了。

当晚他打给女儿,说北京又有霾了,让晶晶来大连住一阵,别让她生什么病。女儿说,我也这么想,可这一阵真没时间。老邢说,你嫌我老,走不动了?这几天,我就去接晶晶。

第二天入夜老邢就动身了。这个时节高铁票充裕,卧铺也多,但他只买硬座,多坐七八个钟头省200多元呢。

商量订回去的票时,女儿说订两张,不然大人抱着孩子,两人都累。老邢不乐意,晶晶才四岁,哪用买票?居家过日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再说,你肯定要买高铁票,四五个钟头睡一会就到了。

第二天送行时,见前排有一个空座,问邻座大哥,这有人吗?先生摇头,不知是否定还是不知。女儿将晶晶抱过来,说那你先坐这儿,不能总让姥爷抱,也不能到处跑,知道吗?

那天的旅程,真的很舒适,也很轻松。难得的是,晶晶坐的那个空位一直没人来。

到家后,老邢长叹一口气跟老伴说,我估摸八成还是买了两张票,不然哪有那么巧?

老伴说你也不用心疼钱,女儿是怕委屈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不能总趴你怀里。老邢腾一下坐起,低着嗓子吼,咱闺女自打八岁跟你到了这个家,是啥样还用你告诉我!她是怕我累,又怕我心疼钱,我还不至于那么不识好歹!亏你是亲妈,咋就歪出这样的话来?

1.从以下选项中,给这篇小说选取一个最适合的题目(     
A.至亲B.父亲C.父女D.亲情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北京又有霾了”,意在表现雾霾的恶劣影响,揭示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B.小说写带娃买票这些事,表现了老邢父女之间互相的关心与照顾。
C.“晶晶坐的那个空位一直没人来”为下文老邢猜测买了两张票做了铺垫。
D.结尾夫妻间的对话,表现出老邢直爽的性格,又反映了这对半路夫妻相互理解,感情融洽。
2024-09-1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是一篇充满怀旧与感慨的散文,作者通过探访相思古镇的古戏楼,勾起了对往昔戏曲岁月的回忆。文中以“小贱妃”这一虚构人物为线索,穿插了对古镇风貌、村民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一位背柴草的老婆婆的细致刻画。老婆婆的形象与“小贱妃”产生微妙联系,引发了对气节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篇文章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刘建超

小贱妃是红酒一篇小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是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格外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得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杂耍的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做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摘自:http://cz.suqian.gov.cn

1.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郁郁”一词的意蕴。
2.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这篇文章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请分别指出。
4.简要说明红酒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5.文中的“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根据原文进行简要说明。
2024-09-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中职生对口高职考试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路瓦栽夫人借项链过程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她的心理变化。从犹豫不决到发现项链后的惊喜,再到焦急借取,人物形象鲜活。佛来思节夫人的慷慨借出为后文埋下伏笔。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将人物的欲望与命运巧妙交织,引发读者对人性中虚荣与现实冲突的思考,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短篇小说片段。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闷。

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

挑吧,亲爱的。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          ,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          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接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依据上下文,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挑三拣四        果断而坚决B.犹豫不决        迟疑而焦急
C.挑三拣四        迟疑而焦急D.犹豫不决        果断而坚决
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B.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C.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D.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3.下列对玛蒂尔德“我只借这一件”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只”字,强调给对方听,表现出她怕对方不同意,自己会失去好机会的心情。
B.强调“只”和“一件”,表明自己绝不多拿,表现她一定要把这挂项链借到手的心情。
C.突出“只”和“一件”,强调自己借的少,表现她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D.突出“只”和“一件”,说给对方听,表现急不可待又怕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的心情。
4.下列对文中玛蒂尔德的心理状态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
B.慎重而担心→意外→迟疑→得意
C.贪婪→惊喜→焦急→得意
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
5.下列对佛来思节夫人慷慨大方、毫不犹豫借出钻石项链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玛蒂尔德是她的好朋友。
B.与下文呼应,暗示玛蒂尔德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借给她也不用担心。
C.衬托了佛来思节夫人是个有身份的上流人士,不借就会显得小气。
D.这是铺垫,暗示项链是假的,借出去也不心疼。
2024-09-1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中职生对口高职考试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和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残酷压迫。小说以“我”的视角,细腻描绘了祥林嫂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变化。反语手法和对比描写,强化了对封建迷信和社会冷漠的批判。结尾的“祝福”场景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残酷。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祝福》节选

鲁迅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福”,运用反语手法,说明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所谓的“幸福”只是有钱人的,像祥林嫂那样的穷人无“福”可言。
B.“也懒散而且舒适”表明“我”开始变得懒散舒适,不再苦恼,内心已经摆脱了沉重的、难以解脱的负疚感。
C.柳妈的“关心”使祥林嫂恐惧并“悟”出自己有罪,“被人吃者”却有意无意地帮助了“吃人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了作品主题。
D.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祝福》中,封建礼教(以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以婆婆为代表)、社会(鲁镇的人们),是“他们”一步一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乃至《祝福》全篇,是以“我”为叙事视角,虽然“我”所占的篇幅相当大,但“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只是次要角色。
B.捐门槛后四婶依然不让祥林嫂碰祭品,小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当时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打击之后,自卑、恐惧、精神崩溃的心理状态。
C.最后一段写天地圣众使用了反语的修辞,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骗人、杀人的本质。
D.最后一段写了鲁镇年底“祝福”的景象,与小说《祝福》开头形成呼应,以乐事衬哀情,揭示出封建迷信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3.“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4.小说题目是“祝福”,以“祝福”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原小说全文分析。
2024-09-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题(三)(基础模块下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善意。朋友在雨天得到了一杯温开水的关爱,这种小小的善举不仅温暖了他的身体,更温暖了他的心灵。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节,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精神。标题“一杯温开水”既是故事的核心情节,也是象征人性温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寓意。整体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动和启示。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杯温开水

①这是朋友对我讲的故事。

10年前,他还在深圳打工,整天帮人家掏下水道,身上总有一股下水道的异味,让人侧目。所以,他一般不到热闹的地方去。那个城市的繁华和优雅是那个城市的,装不进他兜里一点点儿,他住工棚,倚墙角,吃冷馒头。

③一日,天下着雨,是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他当时已掏好一家酒楼的下水道,雨大,回不了家,就倚在酒楼的檐下躲雨,掏出了怀里的冷馒头吃。

④冷。他抱臂,转过脸,隔着酒楼玻璃的窗,望着里面蒸腾的热气和温暖。一些人悠闲地在吃饭,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他看天,只等雨歇,好回他的工棚去。

⑤这时,酒楼的门忽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服务员,服务员径直走到他跟前,彬彬有礼地对他说:先生,您请进。他愣住了,结巴着说: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只是躲会儿雨。服务员微笑着说:进来吧,外面雨大。朋友拒绝不了那样的微笑,跟进去了。他暗地里想,想宰我?我除了身上的破衣裳,什么也没有。

⑥他被引到一张椅子上坐定,另一个服务员端来一杯温开水。先生,请喝水。同样彬彬有礼。朋友不知道她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想,既来之,则安之。遂毫不客气地端起茶杯,把一杯水喝得干干净净,且把怀里的另一冷馒头掏出来吃了。服务员又帮他续上温开水,他则接着喝,喝得身上暖暖的,额上渗出了细密的汗,舒坦极了。

⑦后来,雨停了。他以为那些服务员会来收钱的,但是没有。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一个人来问他的事。刚才喊他进来的服务员正站在大门口送客,他忍不住走过去问:开水多少钱?服务员微笑:先生,我们这儿的白开水是免费的。

⑧那一杯白开水的温暖从此烙在了朋友的记忆里。每每谈到深圳人,朋友的眼里都会升起一片感激的雾来。朋友后来从深圳回来发展,也开了一家酒楼。在酒楼里,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雨天在他檐前躲雨的人,都要请到店里来坐,并且要给人家倒上一杯温开水。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

1.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朋友的处境,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A.动作、心理B.肖像、动作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主要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B.这篇小说讲“我”在雨天得到了陌生人“一杯温开水”的关爱,并把这种关爱传递了下去。
C.文章语言自然朴实,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更添生活气息。
D.第②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氛围,突出表现了朋友处境的窘迫。
3.文章以“一杯温开水”为题好在哪里?
4.谈谈你对“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的理解。
2024-09-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