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接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文中“迟疑”表现了主人公借项链时的什么心情(     
A.担心项链太贵重而不敢开口
B.担心朋友不肯借
C.担心项链太贵重而不想借
D.想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首饰
2.节选部分内容出自哪位作家及作品(     
A.《变色龙》一一契诃夫
B.《最后一课》一一都德
C.《项链》一一莫泊桑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一普希金
3.节选部分写出了女主人借项链过程的心理变化,这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多选)
A.发现项链时的高兴B.开口借时的担心
C.借到后的狂喜D.借到后的犹豫
4.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多选)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D.心理描写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骥才

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是靠他娘缝穷拉扯大的。打他能走的时候,他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他娘死在了路上。他孤单一人,只能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这天下晌,他来到一个村子,想进村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他赶紧奔过去,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火上烧烧就有了。”

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过去抓起泥来捏。可是他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木案上,给他盛粥。当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

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棒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似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他像是在自言自语。罐儿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罐儿很快烧成,老汉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他把热粥喝下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时做不好也没关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他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

多少年后,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都知道了。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村里一人,手艺极佳,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盏陶罐。他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年年都有,逃难的人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又过了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家家门口都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从此,这小村就有了大名。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文章以“罐儿”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结合上下文分析“他”明白了什么。
4.最后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结合罐儿的成长经历。谈谈个人应如何“修行”。
2024-07-2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礼物

赵凝

那一年我家来了一个帮做家务的小阿姨,名叫雨花。雨花年纪虽轻,人却有些木讷。她的刘海儿一直盖到眉毛底下。她总是躲在厚厚的头发后面用不安的眼神四处张望,干活儿的时候手冻得红红的。

母亲说雨花这孩子干活倒很勤快,只是每天下楼买菜动作慢得很,每天9点多钟就去了,要到快11点了才回来,烧中饭常常都来不及。我跟我妈说从前那个小阿姨倒挺好的,下楼买菜要不了一刻钟就回来了。

快过年了,我妈想放雨花的假让她回老家,然而她不肯,说回去也没什么意思。我们都明白她大概是想多挣那一个月的工资。家里人都说雨花表面看上去木讷,其实心性是很高的。我倒看不出来什么,只是看她平时抹东西的时候爱在琴凳上坐坐,有时也伸出红萝卜一样的手指在钢琴上杵两下,看见有人来了就羞涩地把手指缩回到棉袄袖子里去,用另一只手里攥着的抹布在琴盖上掸巴掸巴地擦着,装着在搞卫生,偶尔弄响了琴键的样子。她还喜欢在书柜这儿摸摸那儿弄弄的。因我父亲的书标有概不外借的字样,她像个被拒之门外的孩子那样站在书柜前,人也显得矮了一截。

我妈是很舍得送衣服给小阿姨的,却最看不得她浪费时间:中午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她可倒好,一下楼买菜影子都不见了。

有一天上午9点多,雨花提着篮子又要下楼去买菜了,母亲冲我吸呶嘴示意我跟上她去菜市场,看她到底每天拐到哪儿玩去了。雨花和我前后脚出了门。

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暖融融地照在格子砖地上,有穿得鼓鼓的小孩子在砖地上玩跳房子。雨花从孩子身边绕过去的时候,照着一个梳了翘翘辫的女孩头上轻拍了一下。那女孩看她一眼,说了句讨厌,雨花就独自一人边走边嘿嘿笑出声来。她今天看上去心情很好。从我家到菜市场的路上有一排铁栅栏,她走到那儿的时候就把一只手平伸开来,用手指尖咯啷咯啷地从那排栅栏上划过去,好像在钢琴上弹奏一个流畅的音阶。

菜市场是挤在一条狭窄的马路里的,离老远就听得见各种吆喝声,提着篮子的雨花一会儿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一会儿又从另一处人堆里冒了出来,她买完菜往回走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了她的秘密——她拐进了我家楼下的一家小书店,小书店的门是全玻璃的,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雨花先是把那一篮子菜在门边的空地上放下,然后她在书架上随手抽出一两本来翻翻,很快又放回了。她的举动似乎是要让人相信,她在挑书,她最终肯定会买下一本书走的。

她到她去熟了的地方站住,然后看也不看地从头顶第三格抽下一本书来,稔熟地翻到其中的一个页码,聚精会神地读起来。那是一本很厚的书,我看不清书名,但我可以断定,那是一本小说。雨花走了以后,我从书架上把她看的书抽下来看,那是一本新版的《飘》。回到家我妈把我拉到一边问这问那,我只敷衍了几句。

过新年母亲让我们一人送一件小礼物给雨花。我妹送给雨花一只漂亮的发卡,我的礼物是包在红纸里的,迟迟不肯拿出来给大家看。大年三十晚上我把我的礼物送给雨花——是那本《飘》。我期待着她感激而又快乐的表情,可是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种表情:雨花咧了咧嘴,显得很不自然。

我想你喜欢这本书,所以我就——

雨花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好像无地自容的样子。我从来不知道一份礼物竟会如此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了。雨花再也不到楼下拐角处的小书店里:看书了,我送她那本书也从未见她拿出来看过。

1.在家中、路上、书店三种环境下,雨花呈现了不同的状态,请简述。
2.文章大量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试举两例进行赏析。
3.文章巧妙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4.文章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厨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1.这篇文字出自_________
2.文中描写宝玉、黛玉容貌的句子有哪些?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行为偏僻性乖张             乖张:
(2)可怜辜负好韶光             可怜:
(3)仔细你娘知道了             仔细:
4.如何评价宝玉摔玉这一行为,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段考二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

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里,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这些巷子形成许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线。一条街本身往往交叉一两回。有一次,一个艺术家发现这条街有它可贵之处。如果一个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账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碰上一文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因此,搞艺术的人不久都到这个古色天香的格林威治村来了。他们逛来逛去,寻找朝北的窗户,18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接着,他们又从六马路买来了一些锡蜡杯子和一两只烘锅,组成了一个艺术区

苏艾和琼珊在一座矮墩墩的三层砖屋的顶楼设立了她们的画室。琼珊是琼娜的昵称。两人一个是从缅因州来的;另一个的家乡是加利福尼亚州。她们是在八马路上一家德尔蒙尼戈饭馆里吃客饭时碰到的,彼此一谈,发现她们对于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十分相投,结果便联合租下那间画室。

那是五月间的事。到了11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潜蹑着,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着,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但是,在这错综复杂,狭窄而苔藓遍地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肺炎先生并不是你们所谓的扶弱济困的老绅士。一个弱小的女人,已经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吹得没有什么血色了,当然经不起那个有着红拳头,气喘吁吁的老家伙的赏识。但他竟然打击了琼珊;她躺在那张漆过的铁床上,一动也不动,望着荷兰式小窗外对面砖屋的墙壁。

一天早晨,那位忙碌的医生扬扬他那蓬松的灰眉毛,招呼苏艾到过道上去。

依我看,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他说,一面把体温表里的水银甩下去。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海湾。苏艾说。

绘画?——别扯淡了!她心里有没有值得想两次的事情——比如说,男人?

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一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那么,一定是身体虚弱的关系。医生说,我一定尽我所知,用科学所能达到的一切方法来治疗她。可是每逢我的病人开始盘算有多少辆马车送他出殡的时候,我就得把医药的治疗力量减去百分之五十。要是你能使她对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我就可以保证,她恢复的机会准能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医生走后,苏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声,把一张日本纸餐巾擦得一团糟。然后,她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曲调昂首阔步地走进琼珊的房间。

琼珊躺在被窝里,脸朝着窗口,一点儿动静也没有。苏艾以为她睡着了,赶紧停止吹口哨。

她架起画板,开始替杂志画一幅短篇小说的钢笔画插图。青年画家不得不以杂志小说的插图来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而这些小说则是青年作家为了铺平文学道路而创作的。

苏艾正为小说里的主角,一个爱达荷州的牧人,画上一条在马匹展览会里穿的漂亮的马裤和一片单眼镜,忽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重复了几遍。她赶紧走到床边。

琼珊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望着窗外,在计数——倒数上来。

“12……她说,过了一会儿,又说“11”;接着是“10”“9”;再接着是几乎连在一起的“8”“7”

苏艾关切地向窗外望去。有什么可数的呢?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和20英尺外的一幢砖屋的墙壁。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怎么回事,亲爱的?苏艾问道。

“6琼珊说,声音低得像是耳语,它们现在掉得快些了。3天前差不多有100片。数得我头昏眼花。现在可容易了。喏,又掉了一片。只剩下5片了。

“5片什么,亲爱的?告诉你的苏艾。

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3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哟,我从没听到这样荒唐的话。苏艾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地说,老藤叶同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你一向很喜欢那株常春藤,得啦,你这淘气的姑娘。别发傻啦。我倒忘了,大夫今天早晨告诉你,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你好的希望是101!哟,那几乎跟我们在纽约搭街车或者走过一幛新房子的工地一样,碰到意外的时候很少。现在喝一点儿汤吧。让苏艾继续画图,好卖给编辑先生,换了钱给她的病孩子买点儿红葡萄酒,也买些猪排填填她自己的馋嘴。

你不用再买什么酒啦。琼珊说,仍然凝视着窗外,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4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下来。那时候我也该去了。

琼珊,亲爱的,苏艾弯下腰对她说,你能不能答应我,在我画完之前别睁开眼睛,别瞧窗外?我明天要交那些图画。我需要光线,不然我早就把窗帘拉下来了。

你不能到另一间屋子里去画吗?琼珊冷冷地问道。

我要呆在这儿,跟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藤叶。

你一画完就告诉我。琼珊闭上眼睛说,她脸色惨白,静静地躺着,活像一尊倒塌下来的塑像,因为我要看那最后的藤叶掉下来。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

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我去不了一分钟。在我回来之前,千万别动。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纪60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40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没有画过什么。他替艺术区里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25年。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去世。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她病得很厉害,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吗,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替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好的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做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翻转过身的权充岩石的铁锅上,扮作隐居的矿工。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20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

但是琼珊没有回答。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凉的了。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

……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去支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2.概括选文中贝尔曼的性格特征?
3.“可是,看哪!……它傲然挂在离地面20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说说你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4.分析“常春藤叶”在文中的作用?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段考一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紫砂壶

①古朴的老街上有一个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用的链子。

②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你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躺在竹椅上,眼睛微闭,手里拿着一只小半导体收音机,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③他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的。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非常满足。

④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__________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小心翼翼地端起那把壶。

⑤壶嘴处有一记印章,__________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时便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省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一位华侨手里。

⑥商人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那把壶。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随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⑦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将近60年,而且一直以为那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一时转不过弯来。

⑧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却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特别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来,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⑨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邻居,当众把那把壶砸了个粉碎。

⑩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用的铁链子,今年他已经102岁了。

1.依次填入文中第④⑤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偶然   竟然B.偶尔   竟然C.偶然   果然D.偶尔   果然
2.请根据文意说明商人用重金购买老铁匠的那把紫砂壶的原因。
3.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第⑥段老铁匠“一惊”和“拒绝”的原因。
4.文章首尾重复出现老铁匠“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用的铁链子”这样的文字,请说明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5.下列对于这篇小说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老铁匠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他陷入痛苦之中,最终砸碎了紫砂壶。
B.传统的手工店铺纷纷倒闭,没人再需要铁匠铺打制的铁器,老铁匠无法改变所处的艰难处境。
C.老铁匠为了告诉所有的人,也为了维护自尊,才“当众”砸碎了那把紫砂壶。
D.文章结尾写到“今年他已经102岁了”,一方面是为了暗示他习惯了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非常满足”;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态度。
E.老铁匠是一位注重内心宁静的老人,也是一位不带一点宽容,恪守行规,不愿接受现代科技文明的老人。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中职2022年上学期期中大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八号风球下

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

天色很暗,这一带木屋区在暴风狂雨之下,飘摇欲坠。这一天不用上课,朱明生老师的小房亮起了灯。

他正在全神贯注地伏案批改作业。可是风声、雨声、锌片屋顶的稀里哗啦声,声声入耳;孩子的吵闹声、电视广播声、音乐声,也声声烦人。设在阁楼的这小书房,小得只能放一张写字台,坐一个人。他隐隐约约觉得屋子在摇,他分明看到屋顶震摇得快被掀开了。看看玻璃窗外,湍急的雨水迅猛地从山上向下流,那土坡正在蠕移,快要崩塌了……他轻轻叹一口气:不会那么坏吧,不要担心。他这样安慰自己,继续批改学生的作文。

刚改了一本,他又胡思乱想:这住处迟早得搬……朱老师入校任教不久,家里大小口有许多张,太太身体不好……教师应有的那些好待遇,他还没享受到。此刻,他又强打精神,打开另一本作文簿。作文题目是规定的八号风球下。就在一星期前,八号风球袭港。他给同学们出了有关八号风球的作文题,要他们谈些看法和感受。那么巧,今日又是八号风球。

有好几位同学都写得不错,他们目光远大,胸襟宽阔,朱老师读了深受感染,给他们打上不低的分数。……这时,改到新的一本,它的头一句就这么写着:八号风球真好,又不用上课了。他正欲读下去,忽听得玻璃窗噼里啪啦一阵响。抬头一看,玻璃窗已被震裂,碎片纷纷散落。朱老师慌得抓住一片方板,挡住那窗口玻璃破碎处。他继续读那篇作文:每当八号风球来到,我喜欢睡懒觉。要不然呢,就听听音乐……读到这儿,朱老师又被一阵巨响所打扰。屋外的狂风这时大施淫威,猛然一刮,将一片锌片刮到阴沉的天空去了。雨,从那露天的一角扑进来。屋破成这样了,毫无办法可想。朱老师想,继续看那篇作文:要不然呢,我喜欢看看窗外的风景。八号风球下的海真有气势,真美啊!

看到此,朱老师不能不翻看写这篇作文的学生的姓名了。一看,是洪成平的。他记起了,他的家坐落在浅水湾畔那一列三四层高的别墅群之中。我该给他打几分呢?朱老师知道洪成平的父亲并不好惹,常为儿子学业的恶劣而怪罪老师。他继续读下去:八号风球下的窗外风景,雄壮美好!刚读完这一段,朱老师抓笔的手停在半空,就听到楼下妻儿凄厉的尖叫,他看到窗外泥坡向下滑去,一股很大的泥流迅速地朝自家滚涌而来……

(有改动)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2.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朱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其实是多余的,因为下文都有交代。
B.朱老师分几次读洪成平的作文,这是因为洪成平的文章写得很不通顺。
C.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全文属于顺叙,而朱老师分几次读洪成平的作文并不属于插叙。
D.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洪成平的父亲,朱老师只是起线索作用的人物。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理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卷1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②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选自鲁迅《祝福》)

1.第①段“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主要揭示了(     
A.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B.农村在社会生活变迁中的保守
C.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彻底D.国民政府对农村的无耻掠夺
2.对第①段中鲁四老爷书房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壽”字,是主人追求长生久安思想的体现,一般是挂在正堂或卧室的,而他却直接挂到书房里,可见主人家的心志不在读书一事,从侧面看出鲁四老爷的庸俗,也反映出鲁四老爷这位封建卫道士道貌岸然的本质。
B.鲁四老爷挂陈抟老祖的“壽”字,大概正如后世儒家弟子供奉孔子的画像一般,含有尊崇之意。这一点强调了鲁四老爷的身份,为他在后文中顽固残酷地对待祥林嫂做了铺垫。
C.脱落的对联暗讽思想的腐朽。祥林嫂的死与不死,鲁四老爷自然全不在乎,似乎是“心气和平”,但她死于新年,忌讳仍然极多的鲁四老爷就难免大为光火、恶言相加,于残酷之外,更显其迷信愚昧,腐朽顽固。
D.书房中有《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说明鲁四老爷热爱读书,并且以程朱理学为自己行为规范的宗旨,证明了他“老监生”身份的货真价实。
3.对第②段中肖像描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比五年前苍老,头发花白程度跟年纪不相称,面容黑瘦,表情麻木,再加上乞丐的衣着,这一切暗示着,祥林嫂这时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
B.这里的肖像描写体现了祥林嫂不幸的起点,给读者造成悬念,引导读者阅读下文。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祥林嫂精神麻木,不复有生的希望。
D.用“分明”“已经”“纯乎”三个状语,强调祥林嫂的变化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4.对文章倒叙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B.避免叙述平板和结构单调。
C.从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出发,使结构有变化,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D.这是作者写作的手法,为了展示其高超的写作技巧。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碜,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挂,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1.本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 ,作者是19世纪______ 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_______,他的成名作是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     )   (     )   (     )   (     )
3.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本部分写了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塑造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从文中可以看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6.以上文字所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_______,第三段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襄城县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夙愿

薛培政

坐在轮椅上的爷爷,爱给小孙子讲鹁鸪岭的故事。

鹁鸪岭在哪儿?小孙子问。

鹁鸪岭啊,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鹁鸪岭上有好玩的东西吗?

鹁鸪岭上呐,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山泉和小溪,有野生的果子和山珍,还有好多松鼠、野兔、山鸡、狐狸这些小动物……”爷爷颤抖着声音说。

哇,我长大了一定要去鹁鸪岭!充满憧憬的小孙子乐了。

爷爷却将头扭到一旁,泪滴落在衣襟上。

爷爷说,在鹁鸪岭,是打鬼子那会儿,鹁鸪岭人的恩情,几辈子也报答不完。

那年,刚满二十岁的爷爷担任了区武工队队长。一天上午,为阻击下乡扫荡的鬼子,掩护乡亲们转移,他身负重伤,被抬进鹁鸪岭。

这是一个大山皱褶里的村庄。山地贫瘠,十年九旱,散居在山上的村人,半年糠菜半年粮地过活。养伤的日子里,乡亲们你一瓢他一碗,将仅存的一点白面拿出给他吃。那次,房东大嫂刚烙好一张面饼,将要扶他起身时,身后多了一双直勾勾的小眼睛,那是大嫂五岁的独子。趁大嫂转身的间隙,小家伙偷偷撕下一小块面饼,可未填进嘴里,就被大嫂发现夺下,一把将孩子推到室外。他泪流满面地握着那张面饼难以下咽。

伤愈归队时,他对送行的乡亲们含泪发誓:等仗打完了,俺一定回到鹁鸪岭,让老少爷们吃上饱饭!

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后,他谢绝进荣军院疗养,拄着拐杖走进鹁鸪岭村。

他没有食言,用安家费买炸药、铁镐、铁锹和手推车,带领乡亲们打响劈山改岭造良田的战斗。把一座座山梁翻个底朝天,造出一片片梯田。就在他向往着让鹁鸪岭人年年有余粮,天天吃饱饭的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将造出的梯田一夜之间冲毁。

望着漫山遍野裸露的山石,这个七尺高的硬汉号啕大哭:没能让乡亲们吃饱饭,却糟蹋了大片山林,我有罪啊——他连伤带痛晕倒在山坡上后,整个人瘫痪了。

此后,恶化的生态蚕食着这片贫瘠的土地,像魔咒困扰着鹁鸪岭人,也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还不上这笔账,我死不瞑目啊!

三十年后,省城一位林学博士,担任了鹁鸪岭村第一书记。

博士书记进村后,白天满山跑,寻宝似的走走看看,时而抓起一把土,对着放大镜端详半天;时而走向山崖边,用手指蘸起石缝间的水滴看了又看。晚上就到村民家拉呱,专拉山上的事。一个月后,他当着全村父老乡亲的面,拿出了脱贫致富的规划——造林。

咋,要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山上栽树,咋栽?能活吗?乡亲们把头摇成拨浪鼓。能!就看咱老少爷们有没有这个心劲。他一口唾沫一个钉说。

望着一双双疑惑的眼睛,他发话了:请大伙放心,栽活了,谁栽归谁所有;栽不活,树苗费、误工费,我来出!

也许被他那热诚劲感染,乡亲们随他上山了。

山上缺土,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没有水,请来水利专家当顾问,开挖泉眼,修蓄水池,建拦水坝,铺设管道;买树苗资金不足,他带村民到外地采种繁育苗木;还修成盘山路,架线引电上山。

后来,他索性带上铺盖卷,半年竟没下过山。住在省城的妻子想不通,坐火车、赶汽车找上山来:你堂堂一博士,放着省城不待,跑到这光秃秃的山上来,你傻不傻呀?

说傻也傻,说不傻也不傻,我就想让这漫山遍野长成苍翠树林,站在林间,能看到泉水静静流淌,看到鸟兽随意嬉戏……”

我看你是发疯了!妻子气得头也不回地走了。

为植树,他胶鞋磨烂上百双,镢头换了几十把。除了脸上架的那副眼镜外,黝黑的皮肤,淳朴的装扮,与村人没二样。长年超强劳动,曾几次累倒在山上。望着他那羸弱的身体,乡亲们心疼了:这孩子咋恁实诚啊!

下乡任期到后,痴心不改的他又续三年。等到第二个任期满时,鹁鸪岭道道山梁已是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丰草茂。

下山那天,他虔诚地跪倒在山林前,仰望蓝天高呼:爷爷,如今的鹁鸪岭又有了大片的森林,森林里有山泉和小溪,有野生的果子和山珍,还有好多松鼠、野兔、山鸡、狐狸等小动物,您看到了吗?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从村庄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到乡亲们你一瓢他一碗,再到房东大嫂的一张面饼,都直接表现了鹁鸪岭人对爷爷的恩情。
B.鹁鸪岭人贫穷,是因为在当时的年代,爷爷缺少生态规划意识,带领乡亲们劈山改岭造良田,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
C.第一书记的承诺,打消了鹁鸪岭乡亲们的疑虑。经过三年的奋斗,鹁鸪岭已经变得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丰草茂。
D.小说写了不同时代祖孙两人带领乡村脱贫致富的故事,从“炸药”“铁镐”到“水坝”“管道”,突出了知识扶贫、生态致富的主题。
E.小说语言运用巧妙,切合叙述格调和叙述内容,俗语、口语、方言的使用,使文章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2.小说四次写到爷爷的眼泪,每次爷爷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照应手法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
5.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