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巴金

①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室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②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③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④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⑤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又过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⑥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⑦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⑧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⑨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1.文章划线句子中,“这样”的灯光指的是什么样的灯光?联系上下文解说。
2.阅读⑦⑧两段,“灯光”在哪些情感方面给人指引和温暖?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2024-03-2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第一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摘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材料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状,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风停了,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一阵微风吹来,这些少女就翩翩起舞;有的荷花半开着,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的头发长得只露出半张脸;有的荷花刚刚露出了尖尖的角,花蕾上沾满了露珠,悠然欲滴,像是她细密的汗珠,晶莹在那粉嫩的圆脸上,甜蜜蜜闪烁着幸福的滋味。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更喜欢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摘编自百晓生《湖中看荷》

1.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B.材料二写了荷花的三种形态,分别是全开、半开和花蕾。
C.两则都使用了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增加了音韵美,使文气更舒展。
D.两则材料都使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
E.在语言上,材料一像一幅工笔画,精描细绘,纤毫毕现;材料二像一幅写意画,自由开合,尽情描绘。
2.材料一依次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赏析材料二中划线的句子。
4.读了以上两段文字,你联想到了与荷花有关的哪句古诗?这句诗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写出一句即可)
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弥望:
斑驳的黑影                              斑驳:
2.文中有“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三段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4.第三段抒发的情感与前两段有什么不同?
2024-03-0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理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沉默的墙

梁晓声

①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无墙,则无家。

②建一个家,首先砌的是墙。为了使墙牢固,需打地基。因为屋顶要搭盖在墙垛上。那样的墙,叫承重墙。承重之墙,是轻易动不得的。对它的任何不慎重的改变,比如在其上随便开一扇门,或一扇窗,都会导致某一天突然房倒屋塌的严重后果。而若拆一堵承重墙,几乎等于是在自毁家宅。人难以忍受居室的四壁肮脏。那样的人家,即使窗明几净也还是不洁的。人尤其忧患于承重墙上的裂缝,更对它的倾斜极为恐慌。倘承重墙出现了以上状况,人便会处于坐卧不安之境。因为它时刻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人还能做的事几乎只有一件,那就是美观它,或加固它。

③我家一面主墙的正上方,是方形的特别普通的电池表。大约1983年,一份叫《丑小鸭》的文学杂志发给我的奖品,时价七八十元。表的下方,书本那么大的小相框里,镶着性感的玛丽莲·梦露,正巧逛早市时发现摊上在卖,于是以十元钱买下。“她”的旁边,是比“她”的框子大出一倍多的黑框的俄罗斯铜版画,其上是庄严宏伟的玛丽亚大教堂,是一位表妹送给我的。玛丽莲·梦露的下方,框子里镶的是一位青年画家几年前送给我的小幅海天景色的油画,是印刷品。再下方的竖框里,是芦苇丛中一对相亲相爱的天鹅的摄影,是《大自然》杂志的彩页,我由于喜欢就剪下来镶上了。……墙上还有两具瓷的羊头,一模一样。一具牛头,一具全牛,我花一百元从摊上买的。还有别人送我的由一小段一小段树枝组成的带框工艺品;还有两名音乐青年送给我的他们自己拍的敖包摄影。还有湖南某乡女中学生送给我的她们自己粘贴的布画,是扎着帕子的少女在喂鸡,连框子也是她们自己做的。这是我最珍视的,因为少女们的心意实在太虔诚。还有一串用布缝制的五彩六色的十二生肖,我花十元钱在早市上买的;还有如意结、如意包、小灯笼什么的,都是早市上二三元钱买的……以上一切,挡住了我家墙上的破处、脏处,并美观了墙。

④我这么详尽地介绍我家一面主墙上的东西,其实是想要总结我对墙的一种感想——墙啊,墙啊,永远沉默着的墙啊,你有着多么厚道的一种性格啊!谁要往你身上敲钉子,那么敲吧,你默默地把钉子咬住了。谁要往你身上挂什么,那么挂吧,管它是些什么,美观也罢,相反也罢,你都默默地认可了。墙啊,墙啊,你具有的,是一种怎样的包容性啊!尽管,人可以在墙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挂什么就挂什么,想把墙刷成什么颜色就刷成什么颜色——然而,无论多么高级的墙漆,都难以持久,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褪色,剥落。自欺欺人或被他人所骗往墙上刷质量低劣的墙漆,那么受害的必是人自己。水泥和砖构成的墙,却是不会因而被毁到什么程度的。时过境迁,写在墙上的标语早已成为历史的痕迹,写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挂在墙上的画早已模糊不清,画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挂在墙上的东西早已几易其主,由宝贵而一钱不值,或由一钱不值而身价百倍,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战争早已成为远的大事件,墙上弹洞累累,而墙沉默地直立着……

⑤墙什么都看见过,什么都听到过,什么都经历过,但它永远地沉默地直立着。墙似乎明白,人绝不会将它的沉默当成它的一种罪过。每一样事物都有它存在着的一份天职。墙明白它的天职不是别的,而是直立。墙明白它一旦发出声响,它的直立就开始了动摇。墙即使累了,老了,就要倒下了,它也会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人报警,比如倾斜,比如出现裂缝……

⑥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倒下的,因而人时常观察它们的状况,时常修缮它们。人需要它们直立在某处,不仅为了标记过去,也是为了标志未来。比如法国的巴黎公社墙。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不推倒它的。比如隔开爱的墙;比如强制地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分为二的墙;比如种族歧视的无形的墙;比如德国的柏林墙……人从火山灰下、沙漠之下发掘出古代的城邦,那些重见天日的不倒的墙,无不是承重之墙啊!它们沉默地直立着,哪怕在火山灰下,哪怕在沙漠之下,哪怕在地震和飓风之后。

⑦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像墙的人将没有爱人,也会使亲人远离。墙的直立意象,高过于任何个人的形象。宏伟的墙所代表的乃是大意象,只有民族、国家这样庄严的概念可与之互喻。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过去了,像新的墙漆覆盖旧的墙漆;一批风云际会的人物融入历史了,又一批风云际会的人物也融入历史了,像挂在墙上的相框换了又换。战争过去了,灾难过去了,动荡不安过去了,连辉煌和伟业也将过去,像家具,一些日子挪靠于这一面墙,一些日子挪靠于另一面墙……而墙,始终是墙。沉默地直立着。

⑧而承重墙,以它之不可轻视告诉人:人可以做许多事,但人不可以做一切事。人可以有野心,但人不可以没有禁忌,哪怕是对一堵墙……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有“家”必须有“墙”。
B.作者认为承重之墙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安全,不能轻易损毁它。
C.作者认为往墙上刷质量低劣的墙漆,受损的最终是人自己。
D.作者认为不能推倒那些关乎着人类历史而具有标志意义的墙。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通过实写,强调了“承重之墙”对于一个“家”的意义。
B.④⑤两段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承重之墙”独特的魅力。
C.第⑤段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承重之墙”的辩证态度。
D.⑦⑧两段由“墙”及人展开联想,启示人们要守护好生命长河中的“承重之墙”。
3.作者为什么说“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
2024-03-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创业工贸技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     )的舞女的裙。(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上面两段文字出自《________》一文,作者是_______。在内容上,选文第一段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第二段则主要写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正确的是(     
A.亭亭     田田     层层B.田田     亭亭     层层
C.层层     亭亭     田田D.田田     层层     亭亭
4.结合上面两段文字,解释下列词语。
(1)弥望:
(2)脉脉:
5.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     
A.苍翠欲滴B.轻盈飘逸
C.高高耸立D.舒然展放
6.作者为何说月光“不能朗照”是“恰到好处”?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7.文中在描写景物时,巧妙地运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请指出下面两句中感觉的转移及其艺术效果。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024-03-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职教中心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4高三·专题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     )着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片,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     )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①。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声,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     )着他的,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     )。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随风飘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②。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诉   编写   注视   韵律
B.诉说   编写   凝视   韵致
C.倾诉   编织   凝视   韵致
D.诉说   编织   注视   韵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句式、用词、修辞等角度加以赏析。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形态各异。

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叶、小鱼儿,洗衣,说事。

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①_________。东家长,李家短,自家难念的经,粉墨登场;邻村的旧闻,娘家的趣事,街头巷尾的传闻,喧嚣地传播着;喜事,丧事,无厘头之事,内容丰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骚,或倒苦水,(       )。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       ),②________。讨论也随之冲天而起。当然,不仅有说事的,也有评事的。心有同感,随声迎合者,有之;事不关己,(       )者,有之;觉得说者言过其实,当场批评者亦有之。

不用担心,牢骚或者埋怨挖苦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你在这里说她,她也会在那里说你。更何况说事,听事,评事,只是洗衣时的谈资而已,没有人当真,更无人较真。

1.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一而足、老生常谈、不置可否B.不能自已、不经之谈、置若罔闻
C.不能自已、老生常谈、不置可否D.不一而足、不经之谈、置若罔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然后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伸进池水里,就开始洗衣,说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瓯江上远眺,左边的卧龙山峰峦连绵,临江壁立;右边的伏虎山孤峰崛起,一柱擎天。而旗、鼓二峰对峙如门,险象环生,让石门洞在瓯江的烟雨迷雾里愈加有洞天仙境的意蕴。进入石门,两侧壁立千仞,那连绵起伏如飞虎腾龙的群峰,围出了一个天然洞府。浸透古韵的山中小路似仙人遗落的竹简,在曲径通幽中记录下悠远的岁月,在坎坷不平中衔接曲折的历史。一座山就是一个洞,这应该是 ①__ __。苍穹为顶,群山作壁,在无尽的岁月里,在浩瀚的时光中,石门洞蕴积自然风情的大美和人文景观的厚重。

石门洞以其洞天仙境之幽,       ②       。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等皆在这里留下墨宝。在石门洞一百多处摩崖碑刻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遗迹,还有艺术的再现以及文化的传承。

是奇山秀峰造就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是怪石异水点化了石门洞的奇幻意境。一道石门飞瀑就像一处点睛之笔,将石门洞的美景推向极致。“乱抛雪玉从天下,散作云烟到地飞”,这是何等的气势,在生命的逆境之中,飞瀑把跌落当作了另一种腾飞。

1.第一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对偶、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夸张D.比拟、比喻、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奇山秀峰、怪石异水造就、点化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和奇幻意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时候,我早已不再注意,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树花朵正绽放清香。“情怀”二字已成风花雪月的矫情。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认为它们无用,而这些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恰是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平静台,是这些,给沉闷的生活,送来清风花香。

物质的富足可以让你的脚步抵达想去的地方,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偶尔停下脚步,将一些时间花在看似无用的小欢喜上,其实是毫不可惜的。赏花、读书、喝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诗意和点缀。

翻身下床,打开书柜,抽出一本旧书,弹去微尘,认真地翻阅起来。从今天起,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的时间,留给文学,留给音乐,留给茶艺,留给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B.“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C.这样的 “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处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留给文学、音乐、茶艺、舞蹈、手工、梦想”,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永远的校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真是一块圣地。数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朗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__________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__________,仪态__________,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有更多他们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他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

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到这种恒远同时又是不具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1.下列不属于选文运用的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A.借代B.比喻C.象征D.排比
2.选文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精美       稳健       优雅B.朴素       稳健       从容
C.精美       轻盈       从容D.朴素       轻盈       从容
3.请简析划线句中“火种”的含义。
4.根据选文,请简析划线句“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这句话。
2024-03-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黑龙江对口升学语文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