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三小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手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这折戏一开始,监斩官、公人、刽子手陆续登场,击鼓鸣锣,摇旗提刀,吆三喝四,押解着一位五花大绑的平民弱女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滚绣球】这段唱词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列举出其中的四种,并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出序号即可)做简要赏析。
(3)【滚绣球】中的两句唱词,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为什么?《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日历

冯骥才

①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②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每一页日历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④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⑤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⑥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7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⑦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⑧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⑨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⑩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⑪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文中第②段画线句“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4.请对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做简要赏析。
5.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
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B.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种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D.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E.作者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忆清楚、仔细。
2024-08-0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镜子中的难题

吴再丰

人人都照镜子,对镜子总是使物体左右反转习以为常。然而,为什么镜子使物体左右反转,而不使物体上下反转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镜像难题。镜像问题不仅涉及镜子的几何光学性质,还涉及人在看映在镜子里的像时的心理作用,这是镜像问题成为千古之谜的原因之一。

当你面对镜子,举起左手,这时映在镜子里的自己举起了右手。这时你猛然发现,镜子让自己左右反转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镜子形成像的机理是怎样的呢?找一面镜子垂直于地面放置,在镜子前面依次放三个箭头,箭头的指向分别是向上、向右和向前。垂直镜面,从镜子外向镜子里移动箭头,我们将看到,向上和向右箭头的实像和虚像会重合在一起,箭头与箭头重合,箭尾与箭尾重合。可是,唯独与镜面垂直的向前的箭头,实物和虚像方向反转,箭头和箭头不能重合。这样看来,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前后反转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左右方向的反转呢?原来,通常在面对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它们的位置情况。如果看到自己头上的物体,就会判断那个东西在上面;如果看到自己左手方向有个物体,则会判断那个东西在左边。在照镜子的时候,我们却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本来是前后反转,最后却强加给了左右方向,于是在人的眼中,镜像和实物出现了左右反转。

我们照镜子,就会感觉到左右发生了反转;但是生活中也有感觉不反转的事例,比如说汽车的后视镜。假设你坐在车里,有人骑摩托车试图超越你的车,在后视镜里,当你看到试图从右侧超越自己的摩托车时,真实的情况是,它的确是打算从右边超越过去。在这个情形下,尽管我们看到了映在镜子里的车后的像,但是却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如果将这个搞错了,以为既然是镜像,左右反转,因此判断摩托车是想从左边超越自己,则十有八九会发生交通事故。

为什么我们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呢?在驾驶员的视野中,不管是镜子内或镜子外,都能看到延伸向前方或后方的道路,两者的方向实际上是相反的。但这个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在镜子内外的世界里使用同一个坐标系,所以有后视镜的场景中,人对镜中的像不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人们用共同的坐标系捕捉镜子内外的世界时,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而如果人们用不同的坐标系分别适用在镜子内外的世界时,我们就会产生反转的感觉。很显然,镜子的神秘有潜在的心理机制的作用。

通过对镜像问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大脑意识是具有可塑性的,脑内生理上的机制可以根据后天情况加以改变,产生对后天情况的适应。通常,我们毫不怀疑地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生活着。但是,如果情况改变,我们的大脑能够把过去的常识封锁,重新塑造出另一套坐标系。总之,镜子既平凡又神秘,它把我们的大脑引向无边无际的深邃世界里,而且,它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

(有删改)

1.下列对“镜像难题”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们看映在镜子里的物体时,有时会感觉到左右反转,有时却感觉左右不反转。
B.从镜子成像的机理来看,镜像只是把物体的前后反转了,而不是左右方向的反转。
C.镜像反转这一镜像难题,不仅与几何光学的性质有关,更与照镜子的人当时的心理有关。
D.人们在照镜子时发觉,镜子会使物体发生左右反转,而不能使物体发生上下反转。
2.下列对于“镜像难题”形成原因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
B.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
C.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前后反转了。
D.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因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
3.依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镜像难题其实并不玄妙,它只是人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置换了定向的坐标系。
B.有过驾驶经验的人,一般情况下不易产生左右反转的错误感觉,尤其是在驾驶过程之中。
C.多数情况下,镜子中的虚像通常与镜子前面的实物能够重合在一起,唯独那些与镜面垂直的实物不能。
D.镜像难题之所以让人有神秘之感,是因为其中有潜在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2024-08-0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第⑦段中加粗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4.“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从人物描写方法上,试赏析该句子。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职教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卫星监测

各大国现在已掌握了监测与预警几乎所有自然灾害所必须的技术。在监测和通讯方面,航天技术将发挥核心作用。

离地面500公里的卫星一天可以绕地球15圈,这样它就可以覆盖并监测到几乎整个地球。卫星监测有不少好处:卫星是监测地球各种自然现象的理想工具,其观测范围是极少考虑各国政治边界的;它很适宜进行国际间合作,因为各国不可能单独全部使用卫星的这些观测能力。

卫星对地球的观测可以使人们确定大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现象发生在何处,可以使人们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对这些现象有所预防、监测。另外一些监测正在建立,主要用于预防与追踪火灾或预测洪水。所有这些应用数据可以很容易地传往地球的任何地方、任何国家,因为这样的监测都是通过卫星实现的,因而可以全球共享。

在改善对南半球的气候预测方面,卫星监测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其可靠性已经大大提高。由于南半球大部分被大洋覆盖,因此很难在这里进行地面观测。尤其是这里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没有资金建立气象站网,也没有资金用于传输气象资料,更没有资金发展现代化的自主预测。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监测可靠性相同的情况下,卫星监测系统始终比地面监测系统的费用低廉。欧洲的整个地面监测系统一年的费用可达50亿-100亿欧元。相比之下,整个卫星监测系统的费用不到10亿欧元。

当然,所有的手段需要各国共同协调,才能更有效,更经济,因而也才能被各国所接受。欧洲和美国已经行动起来了,其目的是协调航天及非航天的监测手段,协调现代通讯能力,以搜集用于监测环境、管理资源、保障居民安全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并能把这些信息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1.下列关于卫星监测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多数国家都有了卫星监测技术,这对全球监测、预防自然灾害有很大好处。
B.监测卫星每天都可以绕地球旋转15圈之多,这就使它的监测几乎覆盖到整个地球。
C.卫星监测的作用很广,可用于预防、研究、跟踪和管理等,而这些都与航天技术的进步分不开。
D.卫星之间可以简单而迅速地进行数据传送,这就可以使监测资料实现全球共享。
2.下列关于地面观测相对欠缺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地面观测的范围相对狭小,首先因为它难以跨越政治边界。
B.观测范围的限制,决定了地面观测进行国际间合作的效果没有卫星观测那么显著。
C.地面观测的费用相对较高,如全球地面观测系统一年的费用比卫星监测系统至少高出40亿—90亿欧元。
D.地面观测受地形的影响较大,如海洋的覆盖、山脉的阻隔都会使观测数据失真。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监测渐渐普及,地面观测由于种种缺点而将被淘汰。
B.大自然是一个庞大而统一的整体,为有效防灾抗灾,各项技术在监测上的合作必然会进一步加强。
C.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监测技术的发展,卫星监测将向着细微化、多样化发展。
D.建立卫星监测的国际间合作,有助于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并缩小南北半球的预测差距。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职教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1世纪的电子书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乔·雅各布森率领的科研小组研制出一种电子书,电子书内装解调器、电池微理器和其他元件,一按动功能开关,即可改变字的大小,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用尖细的笔在空白处做上批语。此外,还可从互联网上选取文章加进该书。该书容量大,内容丰富,可顶一个图书馆,可谓一书在手,一生读不完

该书将油墨变成电子油墨。书的每一页上都涂上亿万个用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每个显微小囊单独能和一个电荷发生反应:小囊内的微粒向后移动显黑色,向前移动显白色。微粒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加上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加负电荷为黑色,加正电荷为白色。每个显微小囊大小约为40um(还不到头发丝的12)。

每一特定书页上要使用的小囊数量巨大。如在这种书页上要产生字母A,可能要用1000个小囊。字母越小,用的小囊越多,因此其分辨率也就越高。他们研究的目标是要研制一种分辨率比现在的微机显示屏的分辨率还要高的纸显示器。该显示器要拥有更多的静态字母。这些显微小囊可排出程序,使其黑白状态迅速翻动。例如,可在一个显示汽车怎样工作的图解上提供一种动感。

该书由于使用了电子油墨,它通过书背内装的各种电子装置接收每一页发来的指令,基本上可以自行排版。从利用能源方面来看,它的效率非常高,它与液晶显示不一样,液晶显示屏时时都离不开电源,而电子一旦排好版,观看时就不需要用电。它总共只用一节小电池。而相比之下,便携式微机及其液晶显示需要用一些大电池。

该书由于信息采用电子形式,所以使用起来灵活自如。例如,为方便阅读,可以让体积大一些,阅读中还可以用尖细笔在书的空白处做上批语,将见解储存在书背中微小的瞬间储存卡上,过后不用还可消去。

该书预先装上了文章选择器,可以通过瞬间储存卡再补充新文章。雅各布森认为文章的来源可以从互联网上选取,输入一部《莫比迪克》只需一分钟。如果对选择的文章不太满意,只要一触开关,就可再另选一篇新文章。

该书价格不贵,但随便携带较为困难,为此,雅各布森仍在研究使电子油墨适合该工艺的最佳方法,为了不在每页上都使用几千根细导线,油墨本身必须导电。雅各布森说:实际上,我们正设法印制成芯布。据书业行家预测,这种书将成为21世纪的书本。

(选自《世界发明》,标题为编者所加)

1.下面的表述中不属于电子书的主要特色的一项是(     
A.在阅读时,可根据需要按动相应的开关,改变字体的大小。
B.书的每一页上都涂亿万个用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且能和电荷发生反应。
C.阅读中还可以用尖细笔在书的空白处做上批语,将见解储存在书背中微小的瞬间储存卡上,也可消去这些批语。
D.该书可以通过瞬间储存卡从互联网上选取文章加进该书,可顶一个图书馆。
2.对电子书与便携式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功能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书通过书背内装的各种电子装置接收每一页发来的指令,基本上可以自行排版,而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则不能。
B.从利用能源方面来看,电子书的效率要高于微机及其液晶显示。
C.在携带上,随着芯布制作的实现,电子书的方便也远远超过微机及其液晶显示,并将成为21世纪的书本。
D.液晶显示屏时时都离不开电源,而电子书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共只用一节小电池。
3.下面对电子书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电子书的物质基础是“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其工作机理则是小囊单独和电荷发生反应。
B.在电子书中,“油墨”的称呼只是就其能够显示文字的功能而言,其他方面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油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C.每一特定书页上要使用的小囊数量巨大。这些小囊对字母的分辨,其分辨率和小囊的数量成正比。
D.电子书负荷加载后,负荷小囊内的微粒可以移动,移动中显示出多种不同的颜色,如向后移动显黑色,向前移动显白色。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职教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审视

连亭

这些年我不止一次地审视自己和村庄的关系。在很小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逃离,那时我所知道的方式有外出打工、远嫁、读书。

我仔细地比较过各种逃离的方式。首先考虑的是打工,因为每逢过节,外出务工的人回来,总是光鲜亮丽的,说起话来神气十足,羡煞我们这些土里吧唧的孩子。后来,我发现他们最终是要回到村里娶妻生子的,即他们并不能彻底离开村庄。于是,我想到远嫁。我热切地参加一个又一个姑娘的婚礼,最后失望地发现,她们只不过是嫁到别的村庄罢了。换句话说,只不过是从一个村庄搬到另一个村庄罢了。我跑回瓦屋问外婆,怎样才能不待在村里呢?外婆说,只要上大学,就可以远走高飞了。

我走上了读书进城的路,走得艰难而决绝。我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审视村庄的匮乏,一次又一次地剖析我的不足,我才能在前进的路上披荆斩棘。我成功了,以磨损村庄的属性作为代价。

当我在城市蒙受委屈时,我对村庄的感情却发生了改变。一种叫做乡愁的东西逐渐缠绕我。

它第一次俘获我是在高中时期,是因为赤裸裸的贫穷。那时我在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市区高中念书。我的城市同学,多是衣食无忧,日子飞扬而快乐。而我,总是因为缺钱小心翼翼地躲避宿舍的集体活动。我的内心是孤独和羞耻的。我多么渴望和他们一起飞扬。我开始思念村庄,渴求它的庇护。在复杂的怀念中我对村庄重新找到了认同感。

人大约非得走出了自身的境遇之后才知道缺失了什么。无论主动或是被动选择,每个人都有他的命运,无论保留或者抛弃,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命运。由此,我也对村庄有了更多的理解。

如今,贫穷已经难不倒我,我依然被乡愁缠绕。它如河流般在我血脉里流淌。然而,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依然不愿意回到村庄,这是我不得不诚实面对的一点。

我依然在努力远离它,即使漂泊不定,风餐露宿,我也不停下脚步。那么这仅仅是因为村庄是村庄,所以我才离开吗?显然,不全是,这里面有梦想的推动,有远方的诱惑。然而,反过来想,不也正是因为村庄无法承载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和野心,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吗?

起先只是一些人,后来是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源源不断地朝一个方向而去,进入新的世界,那些人背后的世界,就冷寂下去,隐没在背影里。然而,又因为背后的世界承载他们过去的生息,他们在新的世界呼吸时,总能隐微感到一种来自往日的疼痛。

在过去的世界,村庄的先辈和草木杂居,与河流相伴,只要愿意,先辈们随时可以同鸟儿一起唱歌,同鱼儿一道游玩,在太阳下劳作,在黄昏后饮酒,在日与月的间隙里大笑、悲伤。他们唱歌,是因为阳光如此美好。他们劳作,是因为庄稼如此勃发。他们悲伤,是因为总有人免不了告别这世间的冷暖。

后辈们进入新世界,经历动荡与迷惘,忍不住频频回望早已远去的昨日。这时候,他们所生发的思念是单纯的吗?他们对村庄所燃起的强烈感情是真实的吗?是真实的,但却不是单纯的,而是复杂曲折的。因为,他们当中没有人愿意再回到过去的世界。即使只能在新的世界强撑面子,纵然面庞已积累太多尘垢,他们宁可在虚荣中郁郁寡欢,唉声叹气,也不愿意回头。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悖论。

当我们在城市定居后,村庄的老房子已不能承载的全部含义。那么,村庄这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故乡的地理位置?是心灵的慰藉?是童年的芬芳?是亲友的音容笑貌?

任凭祖先不断呼唤,偶尔回乡我也只是短暂地停留,而对于我的背弃,村庄以一抔黄土,几缕花香原谅了我。外婆用含糊不清的唠叨给予我祝福,她的嘱咐携带着风霜的粗粝。风霜在外婆的皱纹中刻下岁月的痕迹,这些皱纹又在我心中织就一张命运之网,致使一切平衡都被打破。

如今我已年近三十,依然忍不住回望,只是目光多了几分凝重,几分释然。我更多时候想着去理解它,而不是向它索取,面对它,我也已不是逃离的姿态,因为它已经拴不住我了,它连迫使我逃的力量都没有了。这时我们的关系开始变得单纯。

这时候,不是我在审视村庄,而是变成村庄在审视我。

每逢我回乡,村庄就盯着我的面庞,衣着,审视一番,直到得出满意的结论,才会放心地接纳我。随后,我发现村庄在嘀嘀咕咕,话语夹杂着往日的嫉妒、今日的释然。

起初,村庄的眼神在说,我们之间存在天然的界限,如同我们都是相似的父母所生。直到有一天,村庄看见我也穿上粗布衣裳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村庄终于在认同中接纳我,你们读书人没啥不一样的,村庄说,我们是一样的人了。

这时候,村庄不再对我的离开和归来特别看待了,仿佛我还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孩子,每一次的离开和归来,就如同小时候背着书包上学放学一样。

这时候,村庄对我而言,既是一个地名,又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还是一种情绪,一种声音,一种气息,一种心理意义的念想。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部分写自己对两种逃离村庄方式的否定,但外婆和外婆所指明的逃离方式赋予村庄特有的感情和意义。
B.在与同学们的对比当中,作者对来自村庄的经历感到孤独和羞耻,开始重新寻找对村庄的庇护和认同感。
C.作为逃离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的代表,作者和更多的人一样经历过动荡和困惑,甚至忍受虚荣心的折磨。
D.文中对乡村美景的描写流露出一种田园情趣,是作者在多次摆脱之后认可村庄生活的真实原因。
E.作者在审视村庄的时候感觉村庄也在审视,其实是用村庄生活的特殊视角审视自己的思想与变化。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我们这一代人的悖论”,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作者不止一次地审视自己和村庄的关系,得到哪些认识?
(5)文中多次强调自己的“逃离”,又多次审视“与村庄的关系”,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1)这几支曲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3)剧情中,窦娥的三桩誓愿全都应验,这种写法的作用是什么?
(4)“煞”是元曲中结尾的曲牌,可是作者为何要分为【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长亭送别》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A.“云”是道白,“旦”这里指正旦崔莺莺,“快活三”“朝天子”是词牌名。
B.长亭别筵上,美酒佳肴不如“土和泥”,反映崔莺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C.“相思泪”化用苏东坡的名句,典雅蕴藉;“这壁”“那壁”等口语活泼自然。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表现了崔莺莺骄傲自满,看不上“虚名”“微利”。
2024-08-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地球上出现海洋,深海便处于黑暗、高压和低温之中,亘古不变。

与被阳光照耀到的海面完全不同,大海深处没有日夜和四季之分,有的只是永远的冰冷和漆黑。究其原因,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很快被上层海水所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90-770纳米之间,其中波长为622-770纳米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然后是597-622纳米的橙色光,577-597纳米的黄色光和492577纳米的绿色光陆续消失。到了水深300米处,只剩下455-492纳米的蓝靛色光和390-455纳米的紫色光还依稀存在。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600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再往下就只有永远的黑暗了。

没有了光照,深海也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与此同时,北冰洋和南极周围冷冰冰的海水却源源不断地沉入深海。虽然墨西哥湾暖流流过深海,许多海底火山口和热泉也会带来不少温暖,但对于约占地球表面一半的深海而言,这些热量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1℃

至于海底的压力,水深每增加10米,就增加0.96个大气压。马里亚纳海沟深1.1万米,该处的压力接近1100个大气压,也就是说那里每平方厘米的压力超过1吨。即使在水深3000米处,压力也已经达到288千克/平方厘米。换句话说,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能揽瓷器活儿的,必有金刚钻,深海生物之所以能够悠然自得来去自由,一是因为其表皮或体膜渗透性良好,体内组织充满了水分,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二是因为其肌肉和纤维组织柔韧而富有弹性,抵消了强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可以把刚性的金属破坏,却不能把橡胶板压碎,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依靠鱼鳔在水中浮沉的鱼类如果急速上升,会导致组织膨胀破裂乃至死亡。潜水员在水中如果上升过快则会得潜水病甚至氮中毒,所以他们必须进高压舱缓慢减压。然而同是温血哺乳动物的鲸却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至今无人能对此给出合理解释。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是(     
A.其中波长为622-770纳米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
B.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600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
C.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1℃。
D.没有了光照,深海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
2.下列对第2段中关于海水吸收可见光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可见光的波长越长,照射进海里的距离越长。
B.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可见光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C.深海海底,没有可见光。
D.在可见光中,红色光最先被海水完全吸收,紫色光最后消失。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墨西哥湾暖流,海底火山口和热泉对深海水温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B.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承受288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
C.深海生物能来去自由,是因其身体特质既能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又能抵消强大压力。
D.由于深海压力巨大,人们至今没有弄清鲸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