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5 道试题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度过几天几夜的雪山石洞生活后,人们开始蹒跚地往家走了。每个人都非常沉重和惶惑不安,不知道家里变成什么样了啊!

母亲心里比别人更加重一层负担。每当听说发生了战斗,听到枪声,她——母亲的心,就收紧起来,一直到发痛。她有时埋怨自己不该让孩子们离开她。可是她眼见只因孩子们去参加了战斗,才能使这么多男女老少安全地活着,她心里又觉得孩子们做得对,应该让他们去。

当德强赤着脚、流着血,一只裤腿冻成冰棍,像个雪球似的跑来时,母亲心里一阵酸楚疼痛。可是儿子却一点不显得难受,倒兴奋地讲述他怎样打鬼子的事,骄傲地说着他用手雷炸敌人救出自己的经过。他似乎是在闹着玩,而不是在和凶恶的敌人打仗。这使母亲也受到胜利的感染,她微笑了。人们都称赞夸奖她儿子,使她也觉得光彩。

但是七子夫妇的死讯,唤起人们很大的悲恸。母亲几乎痛哭失声,她越发觉得好人死得太多了,这打鬼子的事多不容易啊!她痛惜死去的人,就越担心子女和人们的命运。慢慢地,她把这一切转为痛恨。没有鬼子汉奸,哪会有这些不幸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非常贴合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妙处。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膝关节非常特殊,它由三块骨头构成,大腿骨、小腿骨,髌骨组成。

髌骨是一个相对活动度大,不是特别固定的一块骨头,向里面突出两边的向外翘的v字形结构,它和大腿的股骨滑车区配,当这两个结构完全扣在一起的时候,膝关节使用的寿命比较长,医学上称作髌骨关节的运动轨迹正常。这样的话使用年限比较长,如果运动轨迹不正常,磨损就多。就像高铁的车轮、车轮跟铁轨需要尽量地匹配,减少摩擦力,才能用的时间长。如果不区配,偏斜了,使用寿命就短。

外面的一圈韧带及里面的软垫半月板,保障了关节的稳定。半月板起到稳定和填充的作用,能让膝关节活动起来。韧带就像马的缰绳,走得慢点时不起作用,走得较快时才起作用。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运河的秋,让人无所适从。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在运河边的村庄停留,梦里都是洪水的涛声。走在南运河的堤岸,满脑子都是回忆。水,断断续续地在深秋的梦里来临,澈澈地流向远方。秋天的夜空,月光如水。那么多的星星在姥姥的絮叨中让我们记住了牛郎和织女的传说,那条长长的天河,带来无尽的遐想。到了深秋,运河仿佛停止了流动,岸边的杨柳纷纷在水面留个影子,一切都明亮起来,太阳也亮亮的,照着两岸的运河村庄。扳罾的老人缓缓提起浸入河底的渔网,顽童拿着抄网网鱼,运河水如羞涩的少妇,一片涟漪向河边荡漾。河水终于在霜色中瘦下来,渐流渐缓。两岸的冬小麦为这个秋天奉献了最后的新绿,成片地包围着运河边的村庄。一只鹞鹰稳稳地在空中飞翔,偶尔有土黄的野兔跑出来,栖栖遑遑地躲开它的眼睛。这是秋天留给运河的最后色彩。

文中画线的语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月光如水”,“水如羞涩的少妇”,那么,能否直接表达成“月光如羞涩的少妇”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恰逢秋日里的初始,因工作从江南来到了首都北京。九月的北京,已然进入了秋季,虽然不乏秋老虎的光顾,相较于江南,已经有了显然的差别。虽然做足了准备,但一下飞机还是觉得一丝凉意。秋天的北京再也没有了酷暑,再也没有了暴雨,轻云慵懒地飘在碧蓝的天上,清风吹动柳絮带来一丝的惬意:天气好了很多。几经周折转乘了地铁后,不经意发现了地图上的陶然亭。陶然亭?岂不是俞平伯笔下飘雪的陶然亭,岂不是映雪瑶台不远的陶然亭,岂不是慈悲庵上的陶然亭,岂不是遍寻墨迹而无功、径自提名以明趣的陶然亭,岂不是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亭!或许真该去看看了,去寻找这秋意里的陶然啊!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稼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澄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麦收地里无闲人,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水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铜梁,位于重庆西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邱少云的故乡和铜梁龙灯的发祥地。

铜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古迹众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当中著名的有建于唐朝的巴岳寺,这座千年古刹位于铜梁城南巴岳山寨子坡半山腰。该寺依山势顺水流而建,左右峰峦相拥,前无堵后有靠,古木森森,林泉潺潺。若从空中鸟瞰,深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巴岳寺如同端坐在一把硕大无朋的椅子上,显得气势恢宏。

2018年以来,铜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把60公里长的西郊绿道作为突破口,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把各类资源要素通过这条绿道整合起来,促进和引领乡村振兴,使西郊片区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一座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处凉风习习的芳草古亭,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流连忘返

铜梁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铜梁龙舞。每逢佳节庆典,龙舞队伍翩翩起舞,千姿百态,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重庆铜梁龙舞凭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压轴戏,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展示巴渝文化独特风情。

此外,铜梁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色彩斑斓,造型各异,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铜梁人民勤劳智慧,心灵手巧,他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艺术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总的来说,重庆铜梁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于一体的美丽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根据明代文人的记载,每年中秋那天,苏州城万人空巷,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纷至沓来。先是万众齐唱,比出优胜者数十人,再唱再比,优胜者渐次减少,最后在一片宁静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场。张岱《陶庵梦忆》中记载:“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听者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清代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也记述过这种曲会,说赛曲过程中万众极其投入,声声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绪烘托得万分高涨:“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在这种曲会中也演戏,但主要是唱曲,可见当时吴地全民对于昆曲剧目的熟悉程度。所谓全民,按张岱的记载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伎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奚僮走空之辈”,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鉴赏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一切没有在虎丘山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很难在昆曲界取得地位。总之,这种普及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剧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铺天盖地般的全民性痴迷形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戏曲唱腔范型具有过如此深广的社会渗透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挑选其中两种修辞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是一个象形文字。古代通“囱”,只不过是“孔”的意思。后来,因要区别于烟囱,逐渐固定成现在的写法。从象形的角度看,“囱”被置于“穴”下,分明已不仅仅是透光通风之孔。而具有了提升房或屋也就是家的审美意味。

若一间屋,不论大小,即使内装修再讲究,陈设再高级,其窗却布满灰尘,透明度被严重阻碍了,那也还是令主人感觉差劲(帝宫王室也不例外)。“窗明几净”虽然起初是一个因果关系词,但一经用以形容屋之清洁,遂成一个首选词汇。

宅屋有窗,不仅是为了通风,还为了便于一望。人既希望透过窗望得广,望得远,还希望透过窗望到美好的景象。“窗含西岭千秋雪”——室有此窗,不能不说每日都在享着眼福。“罗汉松掩花里路,美人蕉映雨中棂”——这样的时光,凭窗之人,如画中人也。不是神仙,亦近乎神仙了。“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如此这般的凭窗闲坐,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呢!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因为心智想要达到比视野更宽广的界域。虽非人人有此自觉,但几乎人人多少都有此本能。连此本能也竟全无之人,是退化了的人。退化了的人,便谈不上所谓内省。而人不内省,往往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窗外是“外边”,外国是“外边”,宇宙也是“外边”。在列车上,“外边”是移动的大地;在飞机上,“外边”是无际天穹;在客轮上,“外边”是蓝色海洋……

结合文段语言,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求从文中选取两种修辞加以分析。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2024高三·专题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之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代,中国风筝发展达到鼎盛,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和装饰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风筝的制作技艺愈发精湛,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的构成及其表达效果。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模拟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