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85690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家是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房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一直念到太阳出来。

祖父说:起来吧。”“再念一首。祖父说: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那里,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粱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子在地上。于是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成群了。喂完了鸡,往天空一看,太阳已经三丈高了。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荚豆和小葱子。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破东西,东一件西一样的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选自《呼兰河传》第四章)

1.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到“荒凉”,请依据原文分析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3.茅盾在《呼兰河传》(1946年)序言中认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结合文本具体谈谈选文表现出的诗意。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赔偿

余显斌

马爷也就五十来岁年纪,身板笔直,一点儿也不老,可人人都喊他马爷。

马爷开着一处古董铺子,生意很红火,人来人往的。红火的原因,大概是马爷为人宽厚。一次,有人拿了一个酒壶放在柜上,说要一万块钱,等着急用。马爷走过来,拿起壶看看,袖中伸出三根手指一笑道:“给三万。”他解释,这壶是明朝的,值这个价。说着,马爷慢慢用绵纸擦着壶底,擦着擦着就擦出了一点隐隐的字迹,蘸了墨一拓,是“嘉靖”二字,告诉对方,这是老古董,反悔还来得及,实在要卖,三万块。

对方见了,连连鞠躬感谢,拿了三万块钱走了。

儿子见了埋怨说“爸,你咋告诉他实情啊?”

马爷回头看看儿子说:“咋的,想昧良心啊?”

儿子不说话了,气呼呼的,将不满写了个满脸。马爷告诉他,人啊,做人第一,生意第二。人品上去了,生意也差不到哪儿去的,跟爸学着点儿。

马爷的生意红火,还有一个原因,他是业内高手,啥古董到了他的手里,看看,摸摸,嗅嗅,或者敲敲,是真是假,什么朝代,一清二楚,很少有错。

就说那次吧,鹭岛古董权威张老板来访,两人坐下,一人一杯绿茶,叙说古玩典故,钟彝鼎觚,很是投机。然后,张老板慢条斯理地拿出把折扇,唰地一声打开,上面填词一首道:“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旁边有兰草数茎,修长如带;几朵兰花,淡雅如蝶。张老板微笑着解释,近日淘得一明清闺阁折扇,竟然为河东君柳如是手书,不胜欣喜,特来与兄共赏。

马爷双手接过,拿在手里细细一看道:“张兄大概早已看出此为赝品了吧?”

张老板眉头一挑,低声问道:“怎讲?”

马爷吱儿喝一口茶,说道,河东君虽为红粉佳人,却有壮士之气、健儿之志,故其字虽娟秀,却内含筋骨;表面虽柔美,内里却不失端庄方正,有王昭君出塞之势、公孙大娘舞剑之韵。而此扇书法秀媚,低回掩映,柔媚气充溢其中,绝非河东君的。

“就这点?”张老板啜口茶,缓缓问道。

“河东君擅画楼台高柳、绿水长天,兰花小品,非其所长。”

张老板听了,放下茶杯,站起来对马爷拱手一礼,呵呵一笑,挥手而去,此后见人就说,这个马爷,是个业内高手,让人佩服。

最让张老板和业界佩服的,还是另一件事。

那天早晨,雾气浓浓地弥漫着,遮着房子街道和树木,也遮着来去人影。马爷早早起来,提着个袋子,和儿子一起走出去。这时,一辆三轮车驶来,从他身边擦过,人没挨着,他手里的袋子却被撞着了,咔嚓一声响,打开来一看,里面的那个罐子碎了。开三轮车的忙停住车,跳下来,用手掌搓着衣服,连连说对不起,多少钱,我赔。马爷的儿子在旁边气呼呼道:“你赔?你以为这是……”马爷回头看了儿子一眼,拦住他的话头,笑着对开三轮车的道:“值不了几个钱,也就是一个腌菜坛子。”

开三轮车的听了,吁了一口气,擦了一把汗,问多少钱啊。

马爷想想道:“给一百块吧。”

那人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包,仔细打开,找出一把票子凑够一百块,放在马爷手里,连连点头,转身上车走了。马爷儿子等着对方走远了,回头不满地道:“爸,那可是几万块钱的一个康熙朝的罐啊。”

“几万块钱在我们不算啥,在他就是一年的收入,如果赔偿,这一年他家咋生活?”马爷问儿子。

“可你为啥又要一百块啊?”儿子不解。

“免得他心存愧疚啊。”

这事传到张老板耳中,张老板当天带着一群业内朋友,抬着一块匾,上书“天地良心”四个大字,吹吹打打来到马爷的铺子前,特意挂上。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把马爷的三件事串联起来,从实价收购明代酒壶,到明眼鉴别明清折扇,再到宽待三轮车夫,层层递进,富有意味。
B.小说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充分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把马爷这位富有个性的古董商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C.小说中马爷的生意非常红火,一方面是因为他是业内高手,对古董非常精通,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奉行做人与做生意同等重要的原则,不唯利是图。
D.小说通过业内权威张老板和同行朋友对马爷的一致认可,让马爷的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E.小说两次写到马爷的儿子“气呼呼”,主要是为了衬托马爷的为人和品行,使小说人物塑造更饱满。
2.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
开三轮车的忙停住车,跳下来,用手掌搓着衣服,连连说:“对不起,多少钱,我赔。”
3.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小说主人公马爷的形象特点。
4.有人认为小说以“赔偿”为题不太恰当,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2024-02-0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了?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轻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字说成了,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掠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

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

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的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

[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323日对胡华的采访。

1.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一的故事情节。(100字左右)
3.文本一在叙事过程中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本一中“蓦地,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对于文本一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人觉得这句话降低了主人公的英雄形象,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原文: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E.从艺术手法和效果角度来看,文本一是小说,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塑造出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文本二是纪实文学,所以重在真实,疗伤的过程是真实的记录,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两个文本的共同点是都没有环境的烘托渲染。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1.以上文段出自课文《______》,它是鲁迅的小说集《_______》中的第一篇,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_____》和《__________》,鲁迅的散文集是《____》,散文诗集是《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或一轮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烟霭:
(2)间或一轮:
4.为什么说祥林嫂对“魂灵”又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5.根据鲁四老爷的短工和“我”的对话,可以看出短工对祥林嫂的死是怎样的态度?
6.选文第一自然段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024-01-2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