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76826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节选)

(1)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6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2)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 100千克左右。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 19 亿多亩,增产粮食近 2000 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求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3)袁隆平进而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

(4)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贬斥杂交稻为“三不稻”的文章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是袁隆平写信给《人民日报》的原因。
B.袁隆平用事实回击了“三不稻”的说法,这是对真理的捍卫,也是对杂交稻的刻意宣传。
C.之所以会有“三不稻”的说法,是因为人们没有认清杂交稻的品种不同,产量也有差别。
D.事实上,杂交稻比起一般水稻,是有产量优势的,对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2.上面节选部分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请分析其作用。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详实的叙述,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文章不仅展现了发射现场的壮观场面和杨利伟的英勇形象,还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突出了几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精神。通过对比和引用国际评价,文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整体结构清晰,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舞作用。

【推荐1】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A

200310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腾空而起,直刺云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B

2001110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近了一大步。

……

9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1.(A)段是文章的开头,概括了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属于新闻结构中_________部分。这几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报道了神舟五号发射这一重大科技事件。
2.若将(A)段中的第二段改为“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巨响,运载火箭喷射出火焰,飞船升空……”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3.(B)段中的最后一段具有什么意义?
4.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事件,而这篇报道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样做是否妥当?请谈谈你的看法。
5.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6.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文章的脉络结构。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25任港督的庭院。

4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6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6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8411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7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选自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

1.下列对选文体裁判断正确的是(     
A.事件通讯B.人物通讯C.新闻特写D.新闻公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迹”写尽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的民族尊严、民族自豪感。
B.“最后”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暗含了对英国的讽刺挖苦之意。
C.“日落仪式”是指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D.“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暗示着“不列颠尼亚”号和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3.下列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
B.“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香港回归中国。
C.在看似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反思历史时心潮的起伏。
D.语言凝练,庄重而又明白晓畅。
4.选文第一段导语,采用了何种叙述方法?有何好处?
5.课文标题有哪些含义?
2024-07-27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节选),完成各小题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两个故事之后,我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答复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从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是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当笔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他们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1)文章叙写了季羡林和冰心两位老人的各一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②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
(3)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这条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用原文语句答复)
2024-08-24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