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746818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打米糖

①费干部跟老槐说,老槐,过年给我打两锅米糖吧。

②老槐莫名其妙地盯着费干部看,了一声说,满大街都有得卖,谁还自己打?

③费干部说,老槐你还不知道啊,手工打的,那是甜而不腻、脆而不紧,比起店里机器生产的,口感好了去了,更何况你老槐打的米糖。费干部这么一说,老槐的脸就笑成一堆褶子。

④乡下的年总是来得更早些,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打大米果、做扣肉滑肉,好不热闹。自然,还得打米糖。老槐就是打米糖的,早些年十里八村的,米糖打得很有些名气,一直到年边,那是没得一天的休息。东家打了西家打,倒也能够多少赚些过年的用度。当然,这说的都是以前。如今,厂里什么都能生产,店里什么都有的卖,就说米糖,县里有好几家食品加工厂都加工米糖,这产量不是手工所能比得了的,至于口感吗,老槐不做评价,只哼一声。

⑤但不管服不服气,反正老槐多年的手艺便歇了空。少了这一块的收入,虽然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每逢过年,老槐还是有些许的紧巴。答应了费干部,老槐就要做些准备了。还好,打米糖用的工具手工栏搭还在,只是布满灰尘,翻出来清洗一番,就可以用了。再去邻居家要点糯米,弄点麦芽、芝麻、白糖、豆末,万事俱备。

老槐先将糯米淘洗,浸泡三四个钟头,然后磨浆、上锅,用柴火蒸熟,搁麦芽发酵后滤渣,熬制成饴糖,饴糖在渐冷却时候缓慢成形,就可以上手工耷拉糖。老槐将糖坯缠绕于木棍,双臂裸露,将饴糖拉直再反向缠回木棍,动作极快,倒也像极了咏春练功手法。米糖打的好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此反复,遂成白色,搁案板搓揉捏制成圆袋状,灌上配制好的芝麻、豆末和白糖,从一个口上以抽丝的方式做成条形,剪成一寸左右的糖段,一锅米糖大功告成。

⑦老槐打米糖是在室外空地,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都啧啧称奇。还有一中年男子求购。老槐说:我这不卖,给朋友专门打的。中年男子仍不死心:卖给我便是,朋友那你可再打。老槐想想也是,离过年还早,再说费干部也不见得近日会来。心中细算一下,说了个价钱。中年男子倒也爽快,掏出钱来给了老槐。老槐算了下账,除去糯米、芝麻、白糖成本,小赚几十,心里倒也畅快。

⑧至于费干部那儿,糯米等物品还有,继续打便是,保证不耽误。接着又是蒸米熬糖打糖,虽然费些体力,但老槐还是能钉得住。说来也怪,一连十几天,每天打两锅,最后都卖了。老槐家地处河埠老街,常有城里人过来游玩,见老槐打米糖觉得新鲜,顺带就买个几斤,甚至还有人上门订货。白花花的银子,老槐要不挣也是言不由衷。先前准备的糯米、芝麻等早就用尽,老槐又采购几次。倒是费干部的米糖一直没有着落,让老槐多少有些不安。两年多来,费干部是老槐的帮扶干部,人不错,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米送油,还帮着干些体力活计。

⑨眼看就要过年,老槐算着日子,心想最后再打两锅给了费干部,谁买也不答点。正在蒸糯米时,费干部来了,一脸笑嘻嘻地说:老槐,听说你最近打了几十锅米糖,生意好得很啊。费干部没提自己米糖的事,但老槐心里有数,便有些尴尬,嘿嘿一笑说:这最后两锅就是给你打的。两人正说着,一辆小车开到边上,车上下来两人,其中一个说:喏,就是这儿买的。另一个便对老槐说:师傅,给我打两锅米糖。老槐将脑袋摇得如拨浪鼓,说道:不行不行,这两锅得给费干部,人家早定了。这人仍说,师傅,我可是从县里专门跑来买的,就卖给我。可老槐仍摇头:不行不行。

⑩费干部说:老槐,看你人家大老远慕名而来,这不扫了人家的兴致吗,你就先给他吧。

⑪老槐说:不行,给了他,你的米糖咋办,过两天就是年了。

⑫费干部微微一笑,附在老槐耳边说:老槐,告诉你个秘密,我有糖尿病,吃不得糖,一点都吃不得。

⑬说完,费干部拍了拍老槐的肩膀,哈哈大笑而去。老槐一时没反应过来,摸了摸后脑勺,一脸的呆萌样子……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随着社会进步,科技日新月异,许多传统手工艺有了机器代替,在民间慢慢没落,有很多就此失传。老槐拿手的这门打米糖手艺,就是日渐失传者之一。
B.对老槐来说,卖一锅米糖小赚一笔是最开心的,来来往往的人对他这独门手艺的赞叹与青睐倒是其次的。
C.从打米糖中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手艺,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传递的是最为朴素的劳动人民间的情谊。
D.小说结尾写老槐“摸了摸后脑勺,一脸的呆萌样子”,与开头老槐“莫名其妙地盯着费干部看”相呼应。
E.小说使用诗化的语言,营造出皆大欢喜的审美意境,使小说读来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别有一番意蕴。
2.赏析文中第六段画线的句子。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费干部的人物形象。
4.费干部决定利用互联网帮助老槐进行宣传和推销米糖。
(1)他拍了一段短视频,以费干部的身份设计一段解说词,宣传和推销老槐的打米糖手艺。要求:依据文章内容,语言生动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并在使用修辞的句子后面用括号注明修辞名称。
(2)同时,费干部还在某平台直播带货,请你设计一则推销词,帮老槐推销米糖,要求:依据文章内容,不得对产品作虚假宣传,50字以内。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

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光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日怪了。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呐,谁不馋呢。”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鱼、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故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起锹,儿子说:我来吧。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

知道。

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不过,儿子不敢吭声。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儿子有些焦急。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

儿子说:说啥呢?

老铁说:说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

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来,我唱,你也跟着唱。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

月光光,照山冈。骑竹马,过河塘。河塘水深不得过,娘子牵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

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老铁看看鱼。这个,小了,放吧。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老铁说:走吧,回家。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1.下列对句中画线词语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儿子强调烟是自己买的,让父亲放心地抽。
B.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儿子刻意打扮自己,说明非常重视晚上的活动。
C.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父亲的话戳中了要害,令儿子心虚、紧张。
D.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说明老铁对辛苦劳累的儿子非常关心。
2.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既点明了时令,又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B.小说写父亲退休后义务巡逻小河,也写儿子将捕获的鱼放生,深化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C.文中插叙老铁退休后的生活,对塑造老铁这一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凸显了人物特质。
D.文中两次使用拟声词“咯噔”,形象地写出儿子面对父亲的提醒时内心产生了触动。
3.作家给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蕴含深意,如本文中的“老铁”。下列对作品人物命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贾府四姐妹名字中的“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人物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B.《药》取“华”“夏”两姓,意在体现“华夏”本为一家,却陷入了“吃”与“被吃”的悲剧之中,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C.《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绰号是人们从描红纸上截来给孔乙己的,表现了众人对他的嘲弄,蕴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D.《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和“孙兰香”,他们的名字寄寓了百姓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也鲜明地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4.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倡导环保的演讲稿,下列不适合作为素材引用的一项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B.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C.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D.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2024-08-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选自鲁迅《祝福》)

1.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她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2.第一段中前三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文中起到哪些作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动作描写。以静衬动,为我的浮想提供契机。
B.环境描写。以自然景物的寂寞,暗示社会环境的冷酷。
C.侧面描写。以静衬动,为我的浮想提供契机。
D.悬念。以自然景物的寂寞,引起人们对祥林嫂命运走向的期待。
3.对小说中“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鲁镇人的代表,鲁镇是中国社会的缩影。
B.“我”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目睹见证了祥林嫂的一生。
C.“我”是小说主人公故事情节的叙述者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者。
D.“我”是作者,直接对鲁镇人作人性的批判。
2024-08-1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地里的迎春花

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1.说说文章以“雪地里的迎春花”为题有何妙处?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3.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哭泣,请简要回答母亲每次哭泣的原因。
4.请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5.家是我们的港湾,作为子女,你想对你辛勤劳苦的父母说些什么?(至少引用一句名言、诗句或谚语,字数不少于150字)。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父亲走的那天,母亲独自默默流泪,是因为舍不得父亲离家。
B.“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一句话运用了夸张和联想的手法,写出了母亲很高兴。
C.每次听我读完父亲写的信,母亲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这是因为她非常牵挂和担心父亲。
D.从母亲买了一个大衣柜,觉得放在家里够气派这里可以看出母亲爱慕虚荣、争强好胜。
E.父亲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这是因为父亲吃坏了东西,着急上厕所。
2024-03-30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