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731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玩(执着)B.爱(非常)C.不(沾染)D.甚(多)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翻译最贴切的是(     
A.唉!对于菊花的热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说起。
B.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
C.唉!陶渊明之后,就没有人爱好菊花。
D.唉!像陶渊明这样爱好菊花的人是越来越少。
3.下列各组全都是莲花别名的是(     
A.缅桂、芙蓉、菡萏B.荷花、水芙蓉、菡萏
C.含笑,芙蓉、菡萏D.木兰、芙蓉、水芙蓉
4.找出文中点明主旨的原句______
5.陶渊明以“逸”来保持自己的气节,本文作者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他追求什么?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乙】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卿。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得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祸焉——由“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可推断“速”为“招致”之义。
B.李牧连之——根据上文“后秦击赵者再”可推断“却”为“后退”之义。
C.今太子之——根据相关语法知识可知,“迟”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迟了”。
D.发尽指冠——方位名词“上”放在动词“指”的前面且不作主语,可推断“上”为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向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洎牧谗诛             ②皆白衣冠送之
B.①至丹以荆卿             ②乃装遣荆卿
C.①则胜负             ②今太子迟
D.①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②往不返者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是一个无典型标志词的被动句,“诛”是“被诛杀”之义。
B.“取之百金”是一个省略句,根据文意可补全为“取之(以)百金”。
C.“往而不返者,竖子也”是一个以“……者,……也”为典型标志的判断句。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一个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
4.【乙】文中,在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体现了太子当时怎样的心态?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五小题。

(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鹂?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鳝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二)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解释下列实词含义。
(1)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________(2)其君兴国________
(3)惠等哭,归营_________________(4)空以身草野________
(2)句子翻译。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茅坤评价《屈原列传》“以议论行叙事体”,即采用在叙事中插入议论的写法。范晔评《汉书》“文赡而事详”“详而有体”,试结合两篇文章来加以赏析。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之,则难者亦       易:容易,形容词
B.贫者于富者曰       语:告诉,动词
C.西蜀之南海       去:距离,动词
D.而不可恃也       恃:依靠、依仗,动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而”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为学有难易乎             吾欲南海,何如
僧富者不能至贫者至焉       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