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649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不美,大脑说了算

①那些在很多凡人眼里看起来的信手涂鸦,怎么一到艺术家眼里就成了了不得的神来之笔?到底是他们夸大其词、装模作样,还是你眼睛出了问题?

②美好的事物谁都喜欢,不管是美景、美图还是帅哥美女,光是看看都能让人赏心悦目。但同时又是一个神秘而主观的词,对于美的理解和看法,人跟人之间可能相去甚远。比如,面对同一幅毕加索的画,有人激动不已,觉得这简直是传世尤物,但也有人对此毫无感觉——不就是一堆不规则图形的随意拼凑吗?

③你看,不同的审美眼光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那么,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对象时常会出现有人欢喜有人愁的状况呢?近期,一项研究发现,这可能与人类大脑某些特定区域的结构或功能有关。如果给予这些特定区域一些刺激,则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强和激发人们对视觉图像的审美鉴赏能力。

④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志愿者观察了70幅抽象派绘画作品和80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并让他们记录下自己对每一幅作品的喜爱程度。就结果来看,两种类型的绘画作品得分都很低,志愿者大都反映看不懂这些画作或压根儿没有什么感觉。

⑤随后,学者给他们颅腔的左背外侧前额皮质进行了直流电刺激(向大脑发送的微弱电脉冲,过程中志愿者完全无法察觉)或刺激。这个区域就位于眉毛后面,它与人类的情绪加工息息相关。处理完志愿者的大脑后,学者再次为他们提供了一组与之前作品类似的画作,并要求他们对此进行鉴赏评估。

⑥结果显示,被直流电刺激过的志愿者对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大大提高了。在他们看来,这些画作无论是视觉冲击力还是情感表现力,都有了更立体而丰富的含义。而接受刺激的志愿者则没有发生这种变化。科学家相信,这是因为刺激左背外侧前额皮质能促进人们将具象物体转变和联想成具有美感的图像。虽然这一区域的刺激并未改变人们对抽象派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但学者相信,大脑中一定有另一个特定区域与抽象图形表达相关,而这个区域究竟在哪里,目前学者还在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⑦看来,审美这件事还真是有天赋的。是不是做画家的料还得大脑说了算。

⑧其实,不仅的体验可以靠后天大脑刺激,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人为刺激激发。比如,一些实验也证实,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能够提高志愿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些之前难倒他们的奥数,经过大脑电脉冲刺激,瞬间成为一碟小菜。另外,也有一些实验发现,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刺激还能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快地掌握一个新的高难度动作,也使得音乐家能够更熟练地把玩一种新的乐器。

⑨除了锦上添花之外,学者发现,对大脑的电刺激还能雪中送炭。比如,神经系统科学家认为,这项技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或许就是一个福音。在他们眼里,周围世界的色彩和美好都被压抑遮挡了,而只要找到与之相关的大脑区域并进行电刺激,则有可能唤回他们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从而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⑩但学者也指出,人们还是应该尊重和接受自然规律。除非治病、救人或其他紧急关头偶尔为之,否则,人为操控大脑,以期升级自己能力的事儿还是在科幻电影里看看就好。

1.从说明手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文章第四段的结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文章中的实验对大脑功能的提升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最后一段认为我们不应人为改变大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全球变暖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并预测全球变暖所产生的生态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它的响应,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作为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植物,其组成和生长发育对全球变化表现得十分敏感。许多观测和研究已经证实,一方面,在全球变暖的作用下,植物个体形态首先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在极地等一些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如随着温度升高,苔原植物的枝条显著变长,且叶片增大。全球变暖对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物候的变化: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导致植物的生长季延长。这一过程可能有利于植物生长量的积累,但物候的提前也会使得植物提前开花放叶,这对某些植物(如早春的林下植物)完成生命周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变暖显著影响物种的分布,不少地区物种分布的暖化现象就是明显的证据。譬如,对欧洲山地的研究发现,不同物种的数量有所变化,适应温暖环境的物种增加,而适应低温环境的物种显著减少。此外,随着全球变暖,很多动植物向高海拔和高纬度迁移。例如,20世纪以来,欧洲西部山脉发生了植物物种集中向山顶迁移的现象,每年的平均速度达3m;在英国、美国及芬兰等地发现鸟类大量向北方迁移,其北扩幅度在20年内可高达70km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组成的影响——例如通过改变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分布,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引起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温度升高和干旱的加剧,更有利于喜温、耐旱植物的扩散和入侵;而一些极端气候事件(旱灾、霜冻、雪灾、洪涝、飓风等)的发生则会造成本地物种的快速死亡,从而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最终,那些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劣势的物种被迫退出,新的物种侵入,从而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类型。

现有研究表明,极地增温会导致木本植物在极地苔原带扩张,并导致其优势度及群落生物量的增加;相对地,苔藓和地衣的高度、覆盖度出现下降,苔原群落的多样性降低,进而改变极地植物群落的结构。模型研究显示,随着全球变暖,温带将向极地方向扩展,而温带森林也将侵入当前的北方森林地带。对于北方森林来说,高纬度地区显著的增温将使其分布面积缩小;同时温带内陆地区由于受夏季干旱的影响,现有的森林——草原景观将向草原——荒漠景观转变。生态系统类型的变化引起区域乃至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显著变化,并可能打破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态。

总之,气候变暖使得全球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可能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的这种改变又会对全球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减缓或者加剧气候变化的发生。这将深刻影响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及其可能后果仍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选自《科学通报》2018年第2期)

1.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不属于全球变暖引起的变化的一项是(     
A.极地的苔原植物较以往长得茂盛茁壮。
B.在欧洲山地,适应温暖环境的植物种类有所增加。
C.在美国及芬兰地区,鸟儿迁徙到北方更远的地方。
D.在温带内陆地区,森林的面积不断向四周扩大。
2.关于“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变暖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物生命周期的完成。
B.全球变暖影响了植物物种的分布,这些植物生长的地区或数量发生了变化。
C.受全球变暖影响,植物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系统类型。
D.生态系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后,通过反馈作用,也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他地区相比,高纬度的地区如极地更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B.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中,喜温、耐旱的植物可能会不断扩张生长空间。
C.目前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现象的研究,能使人类在未来避免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
D.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将影响到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24-08-23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体细胞中许多酶反应都需要钾离子的参与。比如,人在进食后,血液吸收了食物水解产生的葡萄糖,血糖就会升高,这时需要把葡萄糖合成糖原暂时储存起来,这些糖原会逐渐水解成葡萄糖,供各种器官和肌肉使用,而钾离子会参与糖原的合成,并在糖原水解时被释放出来。

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同样会释出或需要一定的钾离子。比如,当人体组织受到创伤时,蛋白质分解释出钾离子;在受伤组织修复时,则需要钾离子促进蛋白质合成。

人体各种组织的运动都需要能量,供给反应所需能量的分子是三磷酸腺苷(ATP),它的生成也需要钾离子的参与。细胞内的钾离子与体液内的钠离子使得细胞和体液得以达到电解质平衡。这种平衡不仅使细胞能够稳定存在,而且许多生物反应都有赖于这种平衡,比如,神经传递的速度就与神经细胞中钾离子的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无机盐(旧称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钾离子和钠离子都是人体必须摄入的重要的无机盐离子。人体摄入的钾主要在小肠吸收,吸收率约为85%,吸收的钾再通过钠泵将其转入细胞内。正常成年人体内的钾含量为1955毫克每千克,其中有98%分布于细胞内液,其他则分布于细胞外液。

钾和钠是兄弟,钾的原子序数比钠多8,说明它的原子核内比钠多了8个质子,核外多了8个电子。钾的电子结构与钠相似,只是多了一个壳层,其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余的电子形成与惰性气体氩相似的结构。所以,钾原子与钠原子一样,也是很的。单质钾的密度只有0.862克每立方厘米,熔点仅有63℃,它的化学性质比钠还活泼,所以都以离子化合物形式存在。

如上所说,钾和钠这一对兄弟在人体细胞和体液的电解质平衡与体液的酸碱平衡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得人体的许多化学反应得以正常进行。当然,我们不需要刻意补充钾,因为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钾,比如小麦、大豆、马铃薯、油菜、小白菜、猪肉等,都含有较为丰富的钾。

钾也是植物生长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从化学角度看,钾在植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与在人体内和动物体内是一样的。例如,钾离子能够活化很多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得以正常进行。比如,钾离子能促进ATP的合成,而ATP在光合作用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钾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又比如,钾离子促进糖的合成,促进由葡萄糖合成淀粉、合成纤维素。有了足够的淀粉,植物才能够产生供繁殖所需的营养;有了足够的纤维素,植物的细胞壁才能够坚挺,才能够抗倒伏,果实才能够成型。

1.下列对钾离子的作用的解说,正确的是(     
A.钾离子会参与糖原的合成,人的血糖就不会升高。
B.供给人体各种组织的运动的能量,都需要钾离子的参与。
C.钾与钠的电子结构与惰性气体氩的电子结构相似。
D.钾既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促进植物体内糖的合成。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从人体到植物,说明了钾离子在其中的作用。
B.人体内的钾含量绝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内液,少量分布于细胞外液。
C.文章通过比较说明的方法得出钾原子与钠原子的特性相似的结论。
D.钾离子主要是通过参与人体、植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而发挥作用。
3.下列作为本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A.生物体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钾离子
B.钾离子的作用及其他
C.钾离子在有机体内的化学反应
D.钾离子在人体及植物体中的作用
2024-08-19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地球上出现海洋,深海便处于黑暗、高压和低温之中,亘古不变。

与被阳光照耀到的海面完全不同,大海深处没有日夜和四季之分,有的只是永远的冰冷和漆黑。究其原因,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很快被上层海水所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90-770纳米之间,其中波长为622-770纳米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然后是597-622纳米的橙色光,577-597纳米的黄色光和492577纳米的绿色光陆续消失。到了水深300米处,只剩下455-492纳米的蓝靛色光和390-455纳米的紫色光还依稀存在。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600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再往下就只有永远的黑暗了。

没有了光照,深海也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与此同时,北冰洋和南极周围冷冰冰的海水却源源不断地沉入深海。虽然墨西哥湾暖流流过深海,许多海底火山口和热泉也会带来不少温暖,但对于约占地球表面一半的深海而言,这些热量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1℃

至于海底的压力,水深每增加10米,就增加0.96个大气压。马里亚纳海沟深1.1万米,该处的压力接近1100个大气压,也就是说那里每平方厘米的压力超过1吨。即使在水深3000米处,压力也已经达到288千克/平方厘米。换句话说,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压力。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能揽瓷器活儿的,必有金刚钻,深海生物之所以能够悠然自得来去自由,一是因为其表皮或体膜渗透性良好,体内组织充满了水分,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二是因为其肌肉和纤维组织柔韧而富有弹性,抵消了强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可以把刚性的金属破坏,却不能把橡胶板压碎,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依靠鱼鳔在水中浮沉的鱼类如果急速上升,会导致组织膨胀破裂乃至死亡。潜水员在水中如果上升过快则会得潜水病甚至氮中毒,所以他们必须进高压舱缓慢减压。然而同是温血哺乳动物的鲸却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至今无人能对此给出合理解释。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是(     
A.其中波长为622-770纳米的红色光在海面下不足百米处就被完全吸收。
B.继续向下,即使海水非常清澈,在水深不足600米处,紫色光也彻底消失。
C.因此,全球的深海大都冰冷刺骨,水温只有0-1℃。
D.没有了光照,深海就失去了太阳的热量供给。
2.下列对第2段中关于海水吸收可见光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可见光的波长越长,照射进海里的距离越长。
B.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可见光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C.深海海底,没有可见光。
D.在可见光中,红色光最先被海水完全吸收,紫色光最后消失。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墨西哥湾暖流,海底火山口和热泉对深海水温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B.所有存在于深海之中的物体或生物,都必须承受288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
C.深海生物能来去自由,是因其身体特质既能使体内外的压力平衡,又能抵消强大压力。
D.由于深海压力巨大,人们至今没有弄清鲸为何可以急速升潜自如。
2024-08-0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