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529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出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②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有改动)

1.对上文中“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解释寄生植物的结构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
B.获得动物家养变异的知识。
C.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D.大量的遗传、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的力量是伟大的,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
2.对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B.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是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C.点明了自然学者得出生物进化论观点的几种渠道。
D.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并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家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就可以得出物种进化论的观点。
B.自然学者们把变异的原因归结为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
C.啄木鸟的巧妙构造,既有外界条件的原因,又离不开其他条件。
D.研究家养动物与栽培植物给作者带来了完备的关于变异的知识。
4.你能看出达尔文具有哪些品格?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甲)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乙)。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画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选自叶圣陶《小记十篇》,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

1.文中“(甲)”处应添加的标点是(     
A.句号B.冒号C.破折号D.逗号
2.文中“(乙)”处应填入的一句话是(     
A.主题制约内容B.内容决定形式
C.内容与形式统一D.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3.关于画线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是为了美观便于出口。
B.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C.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D.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4.对本段段意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
B.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
C.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
D.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
2024-05-1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些工序完成后还要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文段二

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由此可见,景泰蓝工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尤以明朝宣德年间的出产最为精致。到了明朝景泰年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依然在使用的景泰蓝

从那以后,在着色上似乎没有重大突破,但在制胎材料上却有新的进展。清代乾隆年间,工艺家们采用延伸性更好的纯铜材料制胎,使得景泰蓝工艺达到顶峰。

文段三

制作工艺复杂的景泰蓝,常常作为富贵的象征,又由于景泰蓝多铜饰、金饰,在灯光的照耀下十分显眼,因此在居室装潢中,置放一件景泰蓝会使平庸的居室生辉。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是瓷铜两种工艺的结合,明朝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因景泰时期的制品发明了用蓝料制于其上,故称景泰蓝。其制作方法为:用铜做胎,做成各种造型,然后在铜器表面上嵌以设计好的纹饰铜丝或金银丝,再填以各色珐琅质在里面,用高温烧造,最后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融合了青铜器、瓷器、雕刻等多种技术,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景泰皇帝为宣德之子,幼年时就知其父酷爱铜器,鉴于在铸造铜器方面,宣德已达顶端,景泰深知难再突破,就在工艺上另谋蹊径,终有景泰蓝的创制。其工艺精湛,用料考究,成品多为精心之作,因而价格也十分昂贵。之后成化时期的景泰蓝也制作精美,与景泰时期成就相似。这两朝的景泰蓝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胎体略厚重,一部分的原因是故意仿古,仿古的特征之一就是厚重,如仿上三代的青铜器。这类器物色彩深沉,红如宝石红,绿如松石绿。这时期的景泰蓝掐丝较粗(或者说率真、朴实,并不追求精雕细琢),釉上多砂眼,这是工艺不够成熟所致。明朝景泰款式有大明景泰年制”“景泰年制等,款式掐丝并不规整。在景泰、成化之后的各朝,质量明显下降,一直到清朝初期,景泰蓝工艺制作才重新复兴,特别是乾隆时期,品种多,制作精,达到了新的高度。如今常有落康熙、雍正款的景泰蓝出现,但多数是乾隆时期所制,不过是落前朝款式罢了。

清朝景泰蓝在工艺上大大提高,富贵典雅,珠光宝气,由于制作过于精细规整,而略显匠气,不如明朝手工痕迹重。整体风格是:明朝古朴大气,清朝则过于精细。清朝景泰蓝往往胎体薄,掐丝细,彩釉比明朝鲜艳,清朝早期略有砂眼,之后几乎没有了。清朝景泰蓝花纹图案繁复多样,镀金金水比明朝薄,但金色亮丽。民国时期景泰蓝的工艺水平下降,胎体薄,色彩鲜艳漂浮,做工虽也精细,但常见匠气,毫无古气。

1.请分别解释前两篇选文中三处加点的“景泰蓝”的含义。
2.根据第三篇选文,明朝景泰、成化时期的景泰蓝有什么相似之处?
3.从第三篇短文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景泰蓝有什么不同?
4.这三篇选文都对景泰蓝工艺作了介绍,但介绍的角度有所不同。试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每篇短文的说明中心。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月食的时候,为什么月亮不是黑的?

当地球处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并成直线排列时,地球的影子投到月球上,就发生了月食。因此,月食总是发生在满月的时候。太阳本身有很大的发光面积,地球也有较大面积。当阳光照射地球时,地球背面的空间中,有些地方的阳光被地球完全挡住,形成了本影区;有些地方的阳光被部分地挡住,形成半影区。

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就形成了半影月食。此时,月面只是比正常的满月暗了一些,因为还有一部分阳光直接照射在上面。当月球的一部分进入本影区后,就发生了月偏食。这时候的月亮一部分明显变暗,处于半影区的那一部分略微变暗(有时难以察觉)。当整个月球被地球的本影挡住时,就发生了月全食。这时候的月亮整个都变暗了。

显然,在半影月食和月偏食发生时,月亮不会完全变黑。但月全食的时候,月亮也不会变黑,只是变暗。这与日全食发生时白天突然变成黑夜的感觉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地球的表面覆盖着稠密的大气层,大约有80千米厚,大气层中的空气会折射阳光,使一小部分日光拐弯,照到月球上。因此,月全食时的月亮就不是漆黑一片,只是亮度比正常的满月暗很多。

阳光是多种单色光复合而成为白色复合光。照入大气之后,除了红光之外的单色光基本上被地球吸收,唯有红光得以透过大气,折射到月面上。因此月全食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月亮是古铜色或红色的,人们将其称为红月亮血月。对于月偏食,也有类似的折射现象,此时部分月亮是明亮的,另一部分是古铜色或红色,而非黑色的。

并不是每一次月食都会出现红月亮,因为地球大气中的尘埃、温度、湿度以及其他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光的折射。19916月,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喷发出几千万吨二氧化硫等火山气体与火山灰,不仅使此后几年的气候受到影响,也使199212月发生的月食变成了黑月亮,而不再是美丽的红月亮。这是因为空气中气溶胶太多,吸收了几乎所有穿过大气的光,连红光都无法幸免,因此几乎没有光能折射到月面。由人类生产与活动导致的空气污染也会使红月亮受到影响。所以,要想一直看到红月亮,就要努力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最后,让我们设想一下,当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全食的时候,站在月球上的人会看到什么?答案是月球上的人看到的是日食。因为此时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不过,由于地球大气层的折射效应,我们将会看到一圈红色光环,就像是日环食一般。

(选自《科学世界》2017年第3期)

1.根据原文有关月食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地球、太阳与月亮成直线排列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就会发生月食。
B.月食总是发生在满月的时候。
C.月食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
D.月球在半影区或本影区的位置决定了月食的类型。
2.根据原文有关月食时月亮亮度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半影月食时,月面只是比正常的满月暗了一些。
B.月偏食时,月亮各部分都明显变暗。
C.月全食时,月亮整个都变暗了。
D.无论半影月食、月偏食还是月全食发生时,月亮都不会完全变黑。
3.原文中有关“红月亮”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阳光是多种单色光复合而成为白色复合光。
B.地球的表面覆盖着稠密的大气层。
C.阳光照入大气之后,单色光基本上被地球吸收。
D.唯有红光得以透过大气,折射到月面上。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月偏食、月全食的时候,人们都可能看到“红月亮”。
B.受地球大气中的尘埃、温度、湿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并不是每一次月食都会出现红月亮。
C.空气中气溶胶太多,可能使“红月亮”变为“黑月亮”。
D.只要努力减轻对大气的污染,人类就能一直看到红月亮。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