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280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至夜月明       莫:通“暮”
B.余方心动欲还       心动:心里害怕
C.臆断其有无,可乎       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泊绝壁之下       夜:夜晚
2.下列各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秦王恐破璧
B.涵淡澎湃为此也       子路率尔对曰
C.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今其智反不能及
D.自为得其实       樊哙侧其盾
3.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判断句)
B.磔磔云霄间。(省略句)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倒装句)
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被动句)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阴森可怖的石钟山夜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作者以反问的方式点明了全篇主旨,语气强烈。
C.作者分析人们无法得知石钟山得名的根本原因是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实地考察和准确记录。
D.文章重在记叙游览石钟山过程,叙议结合,寓叙事于论断说理之中,使谋篇布局更周密细致。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七十者帛食肉                    衣:穿。
B.王无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保养身体。
D.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是亦走也。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非我也,兵也。D.申之以孝悌之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
C.其岸势犬牙差互D.王无
4.下面对“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B.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受伤的士兵逃跑。
C.咚咚地敲响战鼓,拿新的兵器与对方对抗,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D.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和武器逃跑。
5.阅读材料,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麻蒿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事。门徒其勤学,更净衣易之,非圣人言不视。临终诫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谓之行尸走肉耳

(东晋·王嘉《拾遗记》)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西汉·刘向《说苑》)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笈不远险阻——由“命夸娥氏二子二山”可推定“负”为“背着”之义。
B.暗则麻蒿以自照——此处“缕”活用做动词,可翻译为“捆绑”。
C.何不烛乎——由上下文内容可推定“炳”为“拿着”之义。
D.门徒其勤学——由“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可推定“悦”为“喜欢、喜爱”之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暗则缕麻蒿自照             ②更净衣易之
B.①削荆             ②窃大王不取也
C.①非圣人言不视             ②炳烛
D.①以记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3.对下列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是宾语前置句,“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B.“晋平公问于师旷曰”是状语后置句,可以理解为“晋平公于师旷问曰”。
C.“非圣人之言不视”是判断句,“非”为判断标志词。
D.“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是省略句,根据文意补全为“(师)每言……”。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1)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①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②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③哪有做臣子的人却戏弄他的君王呢?
④哪有人认为臣子可以和他的君王嬉戏呢?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6-15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瑟希               ②以君子             之以师旅
之以饥馑        章甫                 乎大国之间
2.翻译下列语句: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反映了儒家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本文段是对孔子弟子________理想志趣的描绘,表现了他 _______的性格特点。
4.孔子对冉有、公西华二人志向的评价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达。
5.简要分析子路的志向和性格及孔子哂之的原因?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