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21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谓不祥也             殆:大概,恐怕B.不与焉             是:这
C.用而不             任:信任D.乃此者             若:如果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召晏子而问之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上山见虎,虎室也B.何陋
C.录毕,走送,不敢稍逾约D.马千里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下列各句中,画线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也(规律)          ②赂秦耶(全都)
③诸侯之所(灭亡)          ④不在战矣(所以)
⑤思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力亏/秦兵又至矣B.破灭道也/暴秦欲无厌
C.不赂者赂者丧/秦攻取之外D.获邑,大则得城/秦之所大欲
3.下列对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     ③类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不厉害,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
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那么,秦国最向往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不在于战争了。
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文: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
2024-03-3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下面的文章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选自《资治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受制
B.愿将军量力处之             事急不断
C.众士慕仰,若水归海       田横,齐壮士耳
D.今战士还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荆州之民附操
2.下列句子全都表明诸葛亮用激将法劝说孙权的是(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②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⑤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游说孙权时纵谈形势,闭口不谈“求救”,并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句保持了刘备遁逃于此的尊严。
B.“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这一句承上启下,向下文波澜起伏的事态过渡。
C.诸葛亮预见的战争结局是曹操失败,孙刘联盟形成。
D.诸葛亮出使东吴,准确地分析了形势,针对孙权的犹豫心理采用激将法攻心,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使孙刘联盟得到进一步的酝酿。
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2024-06-01更新 | 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司马迁《鸿门宴》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霸军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怎,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                  内:接纳
C.秋毫不敢有所                  近:接触、沾染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至丹以荆卿
B.私见张良,具告事/申之孝悌之义
C.贪财货/冰,水为之,而寒
D.今人有大功击之/择善从之
3.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此天子气也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私见张良,密告军情,还把刘邦的话转述给项羽,竭力为刘邦说情。可以看出项伯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
B.张良得知项羽要攻打沛公,认为刘邦有难时自己“亡去不义”,于是把这紧急情况告诉了刘邦。可以看出张良忠心为主。
C.刘邦在危急时刻,采纳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借项伯的嘴向项羽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可以看出刘邦善于应变。
D.项羽得到刘邦部将曹无伤的密报“沛公欲王关中”,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决定“飨士卒”“击破沛公军”。可见项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