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 题号:236408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火树银花

胡天翔

从后墙走到门口是九步。

掂起墙根的帆布提包,刘小海刚走三步,裤兜里的手机响了。刘小海打开手机,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女子说的是普通话,语音轻柔,刘小海听来却似五雷轰顶。

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

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年吧。午觉醒来,刘小海急忙去药店买口罩。药店结账的人排着长队,大家手里都提着药品。出门戴上口罩,刘小海赶到超市。超市的人更多,刘小海买了点生活用品,排队八分钟才结了账。

回到出租屋,刘小海先给儿子打电话。刘小海严厉地教导儿子,要戴口罩,要少出门,儿子“嗯嗯”地应着,听起来并不上心。每次和儿子联系,刘小海鼻子都会发酸。儿子没读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父子俩憋着劲,想着干三四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但一场车祸让爷俩梦想落空了。前年夏天,骑自行车的刘小海和一辆电动车撞上了。刘小海尾椎骨粉碎性骨折,对方伤得也不轻,双方各负其责。刘小海出院了,攒的钱也花完了。打了十三年的工,单亲爸爸刘小海没给儿子盖起两层小楼。

嘱咐过儿子,刘小海又联系老家的大哥。父亲去世五年了,八十岁的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大哥告诉刘小海,刘小海因病致贫,乡里把他纳入贫困户,还帮他盖了三间新房,三间堂屋就快上楼板了……

除夕夜里,想起每年父子的春节一聚,想起大哥说的三间快成的新房,刘小海辗转反侧,最后干脆起身浏览新闻。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医生和护士的逆行,让刘小海心潮澎湃。看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刘小海心里一动:“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焊工,能帮就帮,咱也去出一份力吧。”

大年初一,刘小海早早就起床了。到了工程部,刘小海说:“俺是一名电焊工,来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

大年初二,数百台挖掘机在平垫土地,成千名工人在卸载建材。忙了一上午,刘小海边吃着盒饭边看护施工定位旗。一个记者拿着手机朝他走过来。

“师傅,你们很辛苦吧?”

“不辛苦,还可以。”

“师傅,您是河南人?”

“是的,俺在武汉打工,封城了,回不去,就来这儿当志愿者了。”

“谢谢,谢谢您!”

刘小海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火了。很多人转载他的视频,上百万人为他这个河南人点赞。晚上下班,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

“爹,俺看到你的视频了,很多人夸你呢。”

儿子是在为自己骄傲呢!刘小海却在电话里叮嘱儿子不要给奶奶说。刘小海不想让母亲担忧。

“中,你要照顾好自己啊。”儿子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老家的很多媒体也希望通过视频连线采访刘小海。有个记者问刘小海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刘小海哽咽了。刘小海说希望娘好好的,疫情结束就回家好好陪陪她。

刘小海希望母亲看不到视频。夜晚,工地上的灯亮起来。上千个工人还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刘小海刚把焊机电线连好,大哥打来了视频通话。

“小海,俺都看到你的视频了,都说你给咱村人长脸哩。”大哥笑着说。

“哥,你别给咱娘说啊,她该担心哩。”刘小海说。

“小海,娘也知道了,娘让俺给你打电话,娘要给你说话哩。”大哥把手机递给躺在椅子上的娘。

“海儿啊,娘好好的,你别担心娘,你要好好干活。”刘小海看到了娘的白发。

“海儿啊,你做得对,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呢”娘继续说。

“海儿啊,照顾好自己,娘——娘等着你回家。”娘流泪了。

“娘——”刘小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哭了。

挂了视频电话,刘小海戴上口罩,左手拿着面罩,右手拿焊钳稳稳地夹起焊条,一下一下地触碰着眼前的钢管,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

1.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80~120字。
2.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这部分内容起什么作用?
3.请赏析小说最后一段。
4.刘小海身上体现了哪些中国精神?
5.刘小海在疫情中体现出的精神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

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光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日怪了。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呐,谁不馋呢。”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鱼、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故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起锹,儿子说:我来吧。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

知道。

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不过,儿子不敢吭声。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儿子有些焦急。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

儿子说:说啥呢?

老铁说:说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

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来,我唱,你也跟着唱。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

月光光,照山冈。骑竹马,过河塘。河塘水深不得过,娘子牵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此去何时返……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

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老铁看看鱼。这个,小了,放吧。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老铁说:走吧,回家。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1.下列对句中画线词语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儿子强调烟是自己买的,让父亲放心地抽。
B.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儿子刻意打扮自己,说明非常重视晚上的活动。
C.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父亲的话戳中了要害,令儿子心虚、紧张。
D.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说明老铁对辛苦劳累的儿子非常关心。
2.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诗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既点明了时令,又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B.小说写父亲退休后义务巡逻小河,也写儿子将捕获的鱼放生,深化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C.文中插叙老铁退休后的生活,对塑造老铁这一形象起到了补充作用,凸显了人物特质。
D.文中两次使用拟声词“咯噔”,形象地写出儿子面对父亲的提醒时内心产生了触动。
3.作家给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蕴含深意,如本文中的“老铁”。下列对作品人物命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贾府四姐妹名字中的“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人物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B.《药》取“华”“夏”两姓,意在体现“华夏”本为一家,却陷入了“吃”与“被吃”的悲剧之中,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C.《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绰号是人们从描红纸上截来给孔乙己的,表现了众人对他的嘲弄,蕴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D.《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满银”和“孙兰香”,他们的名字寄寓了百姓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也鲜明地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4.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倡导环保的演讲稿,下列不适合作为素材引用的一项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B.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C.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D.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2024-08-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夜,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要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师傅的车。上车以后把师傅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车队司机绝不搭任何不认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上车。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话我才破例的。

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仆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护卫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我一时没明白过来,但司机凶狠的眼神启发了我。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采取最紧急的自救措施: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怎么样?最低他也是个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想到贼娃子一举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提包的主意了,心里安宁了许多。

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过去呢……

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里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说成。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母亲喝不上小米粥,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司机一字一顿地说:甭啰嗦了。拿好你的东西,回家吧!

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来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自己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中,他操作了一路……

[注]翻浆本指春天积雪融化,道路出现泥泞、破裂和冒浆等现象。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简要分析搭车人的性格特点。
4.文中“我”这段经历,给了你哪些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50-70字)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夫老妻

冯骥才

他俩又吵架了。

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两人互相顶嘴,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这普普通通的世界,顷刻变得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她突然觉得自己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小说几次写道“雪”,试分析“雪”在文中的作用。
2.妻子是一个如何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解析。
3.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解析和概括,最合适的一项是(     
A.妻子的唠叨让老头儿深恶痛绝,老头儿怒气呼呼地摔门而去,离家出走,想以此来教训妻子。
B.妻子心情宁静后,为自己吵嘴时喊“离婚”的话语感觉荒谬可笑。老夫老妻,快七十岁了再离婚,只会引人笑话。
C.两个小时过去了,老头儿还没回来,妻子忧虑万分,担忧老头儿雪夜出门会遇到什么不幸,以致给自己带来麻烦。
D.妻子雪夜寻夫,想起年轻时自己与丈夫相恋相爱、相伴互助的几幕情形,心中倍感“老来伴”的重要性。
2024-08-18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