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89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2.解释下列词语。
慰藉                                        伟岸
3.“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4.结合全诗,谈谈“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的含义。
5.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女诗人_______ ,与北岛、顾城、梁小斌等同为__________诗派代表人物。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文段出自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篇名)。
2.“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段在结内上属于________段,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于“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有以下几种不同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A.作者主张把“烟枪和烟灯”“放进博物馆”,他对“烟枪和烟灯”持肯定态度。
B.作备主张把“烟枪和烟灯”“放点进博物馆”,其余的都毁掉,他对“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既肯定又否定。
C.作者主张把“烟枪和烟灯”的大部分毁掉,“放一点进博物馆”留作反面教材。他对“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否定的。
D.作者对“烟枪和烟灯”没有表明态度。
4.拿来主义者应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用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用鸦片来比喻________
6.文中用鱼翅来比喻外国文化中的精华,用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________
7.我们要拿来的是“大宅子”,拿来之后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023-12-13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乙】

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选自莫泊桑《项链》)

【丙】

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司马迁《史记》)

1.【甲】文通过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根据示例将文中的比喻论证加以归纳,填写下面的表格。
序号比喻论证观点
1登高而招见者远______
2_____
3_____
4假舟楫绝江河

2.找出【丙】文中可以证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话。
3.你觉得【乙】文的路瓦栽夫人“善假于”项链吗?说明理由。
2024-06-13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二

在乡土社会,乡下人生于斯,长于斯,农民聚村而居,关系上来说,世代定居——不流动是常态;迁移,或者说是流动,是变态。一方面,农民安居乐业,区域间的联系紧密,形成了独特的乡土社会;另一方面,乡土社会的地方性造成了区域与社会的隔膜,反而妨碍了社会的流动性。

(选自费孝通《乡土本色》)

1.结合以上两段材料,下列表述不能体现“乡土本色”的一项是(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D.与时俱进,时不我待
2.结合《乡土本色》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和游牧业或工业不同,它直接取资于土地,靠土地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因而不易流动。
B.村落是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村落虽然有大有小,但是成因都是一样的,村落内部是“熟人社会”,但村落之间是相互孤立、隔膜的关系。
C.以农业为生的人,附着于土地,形成定居常态。因此,这种不流动性就成了中国乡土社会最重要且唯一的特性。
D.“生于斯,死于斯”“终老是乡”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生活常态,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
3.结合全文,下列对本书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中国》是一本运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中国现代基层社会的著作。
B.费孝通先生在书中多次运用比喻,这些比喻都是形象而具体的,特别有助于读者理解抽象概念。
C.书中除了大量举实例,还善于引用历史文献和故事,从这些引用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
D.本书包括14篇论文,这些内容之间具有前后联系,使得整部著作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给读者以清晰的框架感。
4.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不熟悉的妖怪,会先去找谁?从这个情节中,你能看出怎样的文化特征?
5.有人认为《乡土中国》描述和分析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阅读的现实意义不强,你怎么看?
2024-07-16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