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6981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初冬的早晨,寒气袭人。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进百货大楼。

嗬,糖果组的柜台前好热闹!人们拥挤在柜台前,看一位戴着劳动模范胸章的老售货员卖糖果。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顾客们悄悄议论道:

“他就是劳动模范张秉贵!”

“你瞧他拿糖,一抓就准。”

“他卖得真快,又那么热情,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一位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还没轮到她买,孩子就哭闹起来嚷着要吃糖。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老张又对这位顾客说:“这块糖等会儿一块儿算账。”她感激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这位顾客激动地对孩子说:“快谢谢爷爷!”孩子天真而又亲昵地叫了声:“爷爷!”周围的顾客不约而同地笑起来,赞扬张秉贵比当妈妈的想得还周到。人们常用体贴入微来形容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糖果组的柜台前,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张秉贵在卖糖时,发现排在队尾的一位顾客,一会儿看看手表,一会儿又抬头看看墙上的电钟,神色不安。他忙问这位顾客:“您有什么急事吗?”“我急着赶火车,再有半小时就开了,可我又想买点首都的糖果……”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他连声道谢。老张说:“你要谢就谢大家,这是同志们的支持。”

张秉贵22年来,没有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有人问,难道张秉贵从来没遇到过不讲理的个别顾客?张秉贵说:“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遇到个别顾客冷,绝不能以冷对冷,而要以热对冷,变冷为热。”一天中午,商店里的人不多,一位女顾客气呼呼地来到糖果柜台前,张秉贵满面笑容地问她:

“同志,您想买点儿什么糖?”

“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

说完,这位顾客连看都不看张秉贵一眼,绷着脸从中间柜台向东头柜台走。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顾客被张秉贵那火一般的热情感动了,她抱歉地说:“刚才我冲您发火,您没见怪吧,我那孩子不吃饭就去游泳,气得我真想揍他。您瞧,刚进大楼那阵儿,我的气还没消呢!”

“您教育孩子是应该的,可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孩子。”

“您的服务态度真好,我无缘无故向您发火,您还这样耐心做我的思想工作……”

打这以后,这位顾客每次来百货大楼,都要到糖果柜台前来看望老张。

张秉贵服务态度这样好,有人问他:“难道你自己就没有过不顺心的事吗?”张秉贵回答:“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19709月,张秉贵老两口最心爱的唯一的女儿得了重病,日夜说着胡话。张秉贵心神不定,坐卧不安。他把女儿送进了医院,在上班的路上,边走边想:我是人民的售货员,每天都要接待几百个顾客,自己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儿,决不能让顾客不顺心。于是,他用最大的毅力克制住内心的焦虑,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进了柜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

张秉贵今年59岁,出身贫农家庭,从10岁起就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17岁到私营的德昌厚食品店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毛主席。1955年他刚到百货大楼时,认为只要为商店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报答了党的恩情,因此他比较注意抓大号买卖。一次,有位农民顾客来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让这位顾客等了很长时间。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张秉贵。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对他说:“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没过多久,张秉贵在柜台上遇到一件事,使他受到更深刻的教育,有位面带病容的女顾客来买糕点,她对张秉贵说:“我身体不好,一吃甜的就腻,你能帮助选择几种适合我吃的点心吗?”张秉贵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些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顾客感激地说:“你们的服务态度真好!”几天后,这位女顾客又来到柜台前,把一大包枣和梨放在柜台上,说:“这是我家乡出产的水果,特意送来让你们尝尝。”张秉贵急忙摆手谢绝,可是顾客已经跑出门了。夜里,张秉贵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在德昌厚当伙计时遇到的一件事,又浮现在眼前。一个国民党兵痞来吃冰激凌,因为等了一会儿,就发起火来,一拳打在张秉贵的心口上,还恶狠狠地骂:“看你还敢把老子当生西瓜‘蹲’起来!”那时候啊,张秉贵有气往肚里咽,有泪朝心里流,挨了打,还要装出一副笑脸赔不是。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为了当好顾客的参谋,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商品。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下班后,他又到医院向医生学习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经过刻苦钻研,张秉贵的商品知识十分丰富,为群众服务也有更多的主动权了。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分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对消化不良的顾客,他又请顾客买柠檬糖和橘子糖……在售货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

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10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每天,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有时,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后边的也嚷道:“您喝口水,歇会儿再卖!”当他端起缸子匆忙地喝着水,又有人对他说:“您喝足了,我们多等会儿没关系……”这些热情的话,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张秉贵的心田,他感到自己的心和顾客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不久前的一天,张秉贵去东风市场一家饭馆吃夜宵。这里已经座无虚席,他买了一盘炒面站着吃起来。突然,厨房里有位大师傅,举着凳子一边吆喝着闪道,一边朝他走来。人没到话先到了:“您是百货大楼卖糖的那个老同志吧,我在您那儿买过糖,快坐下来吃!您这么大岁数了,站一天柜台,够呛啊,该歇歇了。”说着把凳子放在张秉贵的身后,张秉贵不由得眼里有些湿润了。他又一次感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只有低人一等的思想,绝没有低人一等的工作!商业、服务业既是平凡的工作,又是光荣的岗位,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1977年以来就收到200多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学的10名学生写道:“张伯伯,我们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辽宁省阜新矿务局高德煤矿三八掘进队的女队长写道:“我要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宁让煤尘粘满脸,不让资产阶级思想沾半点!”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晚上住在旅馆,从收音机里听到张秉贵的先进事迹后,久久不能入睡。他从床上爬起来,披起衣服伏在灯下,给张秉贵写了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

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

请收下我这青年社员当徒弟,

到了那金色的季节,

在您笑迎顾客的同时,

我正坐上喜送公粮的大车!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本文一大特色,文章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张秉贵的形象?体现出了他怎样的品质?试加以分析。
2.文章在描写张秉贵的时候,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3.本文紧扣“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展开。找出文中表现“一团火”精神的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探界者”钟扬》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接盘导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不少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我们每个人招研究生有一个数量限制,但是他招得特别多,后来我就去了解,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卢老师说。

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提出转导师。这样,问题来了,谁来接盘

这时,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兜底。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在这个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钟扬的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位博士生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于是,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1.联系上下文,诵读和揣摩下列划线语句,说说它们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2)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2.如果是你,你愿意成为像钟扬这样的人吗?说出你的理由。
2024-07-22更新 | 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睡前拖延是荷兰学者Kroese等人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这一概念在国内常被称为晚睡强迫症习惯性熬夜。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习惯性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异常和免疫力下降,使人们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加大。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觉醒节律代表了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睡眠类型。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睡前拖延存在关联。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偏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更不易于睡前拖延。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懂得延迟满足;而偏晚睡晚起型的人则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

研究显示,睡前拖延特别容易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因为决定去睡觉的时间点本来就是在一天结束时,而那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通常都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往往会自我调节失败,不能按预期的时间去睡觉。

(摘编自李露、孙慧敏《睡前拖延研究综述》)

材料二:

年长、年轻两辈作息规律及认识比较

年长一辈年轻一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规律。华灯初上,我的精彩才开始。
按照中医养生来说,23点开始肝脏排毒,是子午觉的黄金时期。西医认为,人的生物钟不一样,只要整体睡眠时间够就行。
遵守自然规律,天黑了睡觉,天亮了起床根据个体习惯自定规律,我的时间我做主,适合自己就好。

萤火虫族的六大特征

年轻化族群成因为职业选择和互联网影响,以90后、95后、00后年轻群体为主。
主动熬夜为主他们熬夜是工作或个人原因的主动熬夜。
越夜越欢,享受夜时光习惯夜晚,享受夜晚。
在夜间发光发热在夜间,通过工作和消费切实为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多样化夜间生活夜间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在奋斗,有的在工作,各得其乐。
不断扩大的萤火虫部落随着00后、10后互联网一代的成长,群体不断扩大,并形成独具属性的夜间社群。

(摘编自《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材料三:

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6.92个小时,接近六成的人每周熬夜超过3次,拥有深度睡眠的不到1/3,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成为当代国民的三大睡眠现状。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光污染打破睡眠节律,职场、社交和社会阶层压力导致身份焦虑和群体孤独,失眠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干扰睡眠的因素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9年我国手机网民达8.47亿。某科技公司数据则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6.2个小时,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娱乐文化的繁荣和对自由时间的把控欲让熬夜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报复性熬夜”“解压式狂欢是职场人在内心焦虑状态下带有证明性的自我宣誓,此外,00后和年轻妈妈也是萤火虫族中的典型人群。00后学生党娱乐学习两手抓,而年轻妈妈处于职场和家庭双重压迫中,在工作+带娃的模式下过着双面黑洞的生活,20%的人甚至发生天天熬夜的现象。

(摘编自《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解读》,消费日报网)

(1)下列关于“睡前拖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荷兰学者Kroese等人提出的“睡前拖延”,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习惯性地推迟自己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
B.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懂得延迟满足,即使睡前拖延也会补足睡眠。
C.睡前拖延可能会影响激素和免疫力水平,增加人们患上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
D.决定去睡觉的时间点就是在一天结束时,而那时自我控制资源通常比较匮乏,往往会导致自我调节失败,引发种种睡前拖延现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年长一辈信奉中医“子时入眠、肝脏排毒”的自然规律,而年轻一代认为这并无科学道理,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习惯自由安排睡眠时间。
B.受职业选择和互联网影响,萤火虫族以90后、95后、00后年轻群体为主,年轻妈妈是“萤火虫族”中被动性熬夜的典型人群。
C.萤火虫族的夜间活动丰富多彩,他们或为工作而努力奋斗,或为享受夜晚生活而消费的同时,为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近六成人每周熬夜超过3次,拥有深度睡眠不到1/3,20%的人甚至天天熬夜,这反映了当代国民睡得晚、睡得浅、睡得短的现状。

(3)根据材料,概括人们习惯性熬夜的原因。
2024-07-28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下面的文章选自王宏甲的《王选的选择》,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远大的前程从哪里起步

我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是选择专业。王选说。

那是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要选专业了。同届有两百多名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尖子,大家最热门的是选择纯数学。

纯数学,真的很迷人。老师说,西方有人讲:上帝是按照数学语言来创世的。恩格斯则写道:数学在一门科学中应用的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总之,纯数学的光芒可以照耀到一切科技领域。计算数学,是一个分支学科,北大刚有这门专业,连教材都还缺乏,可称冷清而荒凉。王选就选了这个冷门。为什么这样选呢?

多年后,王选看到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写的一个公式:I+we=fully。眼前忽然一亮,他觉得这个美国人把我多年来抉择前程的一种方式抽象出来了,在这个式子里,I代表我we代表我们,相加之和就等于完整的我

他说他选择计算数学是看了我国19561月刚刚制订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看到规划中把原子能、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周恩来总理也说,计算技术是我国迫切需要的重点科研……19岁的抉择就这样选定,看起来没有多少他的个人意志,只是听从了国家需要

其实,这次选择真正的收获是,知道把去与时代、与国家的迫切需要相结合,这将使他在天时”“地利上都更得到好处。此外还可以注意到,在社会的、公众的需要中,永远蕴藏着人生的大好前程。

多年后,王选还深切地体会到:市场的需求,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这都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至于冷清与荒凉,那才是更容易出彩的地方,没有那么多高大建筑,阳光会更直接地照耀到你的身上。

没有什么比跨领域研究更能为前途开辟道路

……

1961年他做出了成年后的第二次抉择: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

24岁的王选很快看到了这次抉择所带来的好处:我已经搞了三年计算机,如果谁说我不懂计算机,我能同意吗?可是现在,我忽然发现,只有了解了软件,才真正懂得计算机。

这其实是选择了跨领域研究。

广义地说,如同阴阳结合分娩出生命,没有跨领域就没有创新。电子计算机就是数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当两百多年的工业经济使世界朝能源危机、资源耗竭的方向发展,二十世纪后半期一批低耗高效的高技术,都是从跨领域的研究中诞生,从而为人类的前途开辟道路。没有跨领域研究,王选就不会是今天的王选,所以他把这次抉择看作: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他还说自己当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这时他还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三次重要选择:每天半小时收听英国BBC广播的英语。王选上大学时学的是俄语,现在隐约感到,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自己搞的这项研究恐怕还是要从美国学东西,因此有必要学英语。

……

让年轻人的思想开出鲜花

……

1993年春节前夕,像往年一样,王选闭门搞设计。年后,他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回来,王选把设计给他看。

王老师,你设计的这些都没有用。学生刘志红25岁,看过后对导师说,“IBMPC机主线上有一条线,你可以检测这个信号。

王选愣住。因为他明白了,自己苦苦钻研了两个星期的设计,被学生一句话否定了。这是王选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事件。

本来,我以为自己做一线的工作可以做到六十岁。现在,犹如看见一个海边的黄昏,往事潮水般在夕照中涌来……从投身这项科研至今,18年了,他奉献了所有的寒暑假,所有的节假日,“18年来可以说一口气都没有歇过。他为自己始终能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感到自豪。可是,今天,我看到,在我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我已经不如年轻人了。在我不那么熟悉的领域,岂不是更差!

这似乎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我已经是黄昏的太阳了。但就在这年,王选56岁获得了一个觉悟,他做出了一生中第六次重要抉择:让年轻人来挑重担!

他表扬了刘志红:你这个主意非常好。接着也批评他,你这好主意,为什么自己出不来,非要我花两个星期,用一个馊主意才把你的好主意逼出来呢?

这是非常有力的一问,这更像是一句对自己的追问。这是由于你还没有把他放到一个担负重任的位置上去,你自己还在扛着,他的大脑中就不容易产生出新思想新方案。

王选的抉择在这一问之后发生了裂变!一个特别宝贵的亮光出现,这亮光——不在于发现自己做一线的工作已不如年轻人,今后可以由自己出思想,年轻人出干劲……不,不是这样,而是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一种气候,这种气候要能让年轻人自己的思想里不断开出鲜花来,才会硕果累累。

是的,恐怕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一个人,只有当他的主体意识、他的心愿与心情、他的精神与体力都活跃起来时,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生机勃勃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一个主人。能这样让学生去实现自己,这就是教授所应该做的。

……

他也想到了曹操五十多岁作《龟虽寿》,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曾激励不少老骥,使人总想在晚年继续做出重要贡献。他说这种心态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以为,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为人梯’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王选与年轻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生命就在自己的身心依然绿油油地生长,而不是变成那种人称的泰斗。从前苏东坡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我发现56岁以后的王选在往年轻的方向活,这是一种让时光倒流的活法,非常高妙。

王选的学生们的一系列创新成就,均得益于年轻人在第一线能随时随地积极地思想。王选在感到自己不如年轻人的时候做出的第六次抉择,是他人生中最智慧的抉择。

伟大的会师

……王选的声誉正使他走到哪儿都像一个著名的广告。这期间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和方正集团仍处在分立状态,许多人劝王选,我们研究所为什么不自办公司呢?

王选经慎重考虑,做出了人生第七次重大抉择:率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全员汇入北大方正集团。方正技术研究院是在这时199571日,正式成立,王选任首任院长。至此,研究所与公司两支队伍胜利会师。

……

王选还有一个说法,叫顶天立地模式和一条龙体制。如果说王选搞“748工程一开始就选择了在技术上要追求顶天,他渴求立地的愿望并不仅仅是泛指走向市场。如果把市场比作海,你得为自己的技术找到一艘船,才能远航。这艘船,就是企业。否则,你虽有先进的技术和远大的抱负,也会无立锥之地。

……

(资料来源:王宏甲:《王选的选择》,《中国精神:王宏甲中短篇纪实作品精选》,中译出版社,2018年,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选选择计算数学,是他将个人与时代、国家需要相结合的表现。
B.文章指出,每天收听半小时英国BBC广播是王选一生中最智慧的抉择。
C.当王选发现自己做一线的工作已经不如年轻人时,他决定今后自己出思想,年轻人出干劲。
D.王选渴求“立地”的愿望只是指走向市场。
2.文中提到了王选的几次抉择?它们分别是什么?
3.文中多次引用王选的原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概括王选的优秀品质。
5.你对王选的哪次抉择最有感触?为什么?
2024-06-10更新 | 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