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509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                                牺牲玉帛,弗敢
B.不百步耳                                      系向牛头充炭
C.弃甲曳而走                                   斩木为,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日出江花红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师说》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吾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D.其闻也固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其强,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秦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廷,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 终不可强夺, 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强                              负:依仗
B.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格
C.臣请汤镬                       就:接受
D.廷见相如                       卒:终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传之美人,戏弄臣        乱易整,不武
B.设九宾                      而君幸赵王
C.秦王度, 终不可强夺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D.且秦强赵弱                  夜缒出,见秦伯
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游褒禅山记》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点燃B.则或其欲出者   咎:追究
C.其漫灭    文:文章中的文字D.至于幽暗昏惑   至于:到达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2)又以夫古书之不存
3.翻译下列句子。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