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845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着看着土壤。

2)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3)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4)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第(1)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第(2)段写作者跟在袁隆平后面的有种“瞬间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这样写对表现人物起到怎样的作用?
3.下列对引号作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表示讽刺)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表示强调)
C.“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表示着重指出)
D.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表示简称)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小说,它被置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甚至与民族的文化自信联系在一起,您认为呢?

张庆善: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有着重要作用。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文学史上,《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共同矗立在世界文学的顶峰。《红楼梦》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贾宝玉及年轻女子们的悲剧,充分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美被毁灭的悲愤。这种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正是《红楼梦》200多年来为何一直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心灵共鸣的根本原因,看到了这一点,你就走进了《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记者:今天的年轻人,应从什么价值角度来读《红楼梦》?

张庆善:我认为欣赏、审美、感悟,是年轻人阅读《红楼梦》的主要追求。首先要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文学作品阅读,而不要总是去猎奇、猜测是不是映射当时的政治,甚至将其当成了清宫秘史,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次,对当代读者来讲,伟大文学经典给予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可以提高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当然,也不要把《红楼梦》仅仅看作是一部爱情小说,尽管它描写了缠绵的爱情故事。

(摘编自《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红楼梦>:一幅完备的社会历史画卷》)

材料二:

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

首先,使《红楼梦》融进去,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所谓融进去,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融入当代社会中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子,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读者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看清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正道。要将《红楼梦》融入人们的生活,把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让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

其次,让《红楼梦》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所谓活起来,就是重拾红学经典,深入挖掘《红楼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习近平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加强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普及,让这部经典活起来,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增加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这定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此外,让《红楼梦》走出去,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一部优秀的文学经典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使者,一个展示国家和民族的窗口。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尤其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能缺席。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道:伟大的文学经典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用战略性的发展眼光调整研究路径,更新研究方法,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

(摘编自李响《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当代价值思考及传播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讲述的贵族家庭的衰落和年轻人的悲剧是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也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B.作为一部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作品,《红楼梦》曲高和寡,目前只能处于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
C.更广泛地普及并深入研究《红楼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D.《红楼梦》是民族的骄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读懂《红楼梦》,就读懂了中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庆善认为年轻人要把《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审美和感悟,而不是一味去猎奇和猜测。
B.基于《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价值,《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是当下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C.《红楼梦》不能缺席中外文化交流,让《红楼梦》“走出去”,就一定会得到更多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同。
D.《红楼梦》当代传播的多元性趋势给红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红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在逻辑上逐层递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第三段引用中央领导人的话,目的是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C.第四段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的话强化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D.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红楼梦》的传播策略,分别是使其“融进去”“活起来”和“走出去”。
4.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红楼梦》的当代价值。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红楼梦》?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实践谈谈你的看法。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怎样解决人类即将面临的能源危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苦苦思索的问题。目前全球蕴藏的煤和油气等资源仅够人类今后数十年之用,一旦消耗殆尽,我们能用什么来作为替代能源?是核能还是太阳能?或是其它什么类型的能源?

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

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它真有如此巨大的潜在能力吗?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已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两倍以上。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1.对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气体与水在中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
B.“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中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C.“气藏”,气田。选文中指甲烷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储藏于介质的空隙中形成的“可燃冰”矿藏。
D.“传统化石能源”就是指煤、石油、天然气水合物、油页岩等能源。
2.下列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B.打比方       下定义     列数字
C.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D.列数字       作比较     作引用
3.根据选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燃冰”有着巨大的潜在能力,可以作为替代能源解决人类即将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
B.“可燃冰”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海底大陆架和永久冻土带都存在。
C.“可燃冰”质量高,是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
D.“可燃冰”的储量很大,已探明的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
4.根据选文,概括语言特点。
2024-02-0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①据新华社电浙江宁波好人顺其自然”17年来每年都会在11月末或12月初献出自己的爱心,2015年也不例外,善款如期而至。宁波市慈善总会27日上午收到了署名然顺的挂号信,里面有85万元的汇款单。

②据介绍,从1999年至2015年,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17次,捐款数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每年数量都有增加。顺其自然捐款有相同的特点;每年都是差不多的时间段;每次都用不存在的虚拟地址;每次都会把汇款收据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署名总是在顺其自然几个字里颠来倒去。2015年这笔善款是1126日,分别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波分行营业部和海曙区邮政大厦营业所汇出40万元和45万元,署名为然顺,地址是宁波市人民路1号。这次是第17次捐款,也是最多的一次。至2015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768万元,前16次捐款已经全部用于助学、助困。宁波市慈善总会将把今年这笔善款用于明年大学新生助学。

③据悉,顺其自然的真实身份至今未明,他已入围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提名。

(1)对上述文字材料解读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文第①段传达全文最重要的信息,后两个自然段起到细化补充的作用。
B.“顺其自然”捐助的善款已全部被用于各级各类院校的助学、助困。
C.汇款人在汇款时将“顺其自然”4个字不断地颠来倒去,是不想为人所知。
D.尽管捐助人的身份未明,但是他已人围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提名。

(2)如果用一个标题来概括这段文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宁波人献爱心
B.“顺其自然”捐善款
C.宁波好人“顺其自然”
D.宁波好人“顺其自然”17年捐善款献爱心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