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269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40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平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造成了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60%一70%。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时药性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选自《大众科技报》)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能用来杀死感冒病毒,但是不能滥用。
B.抗生素通过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通透性,进而干扰蛋白质或核酸合成来抑制感染。
C.抗生素在抑制细菌感染的同时,也促进了细菌的进化,使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
D.在后抗生素时代,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人们难以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染。
2.根据文意,对“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滥用抗生素使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细菌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B.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C.抗生素的大量运用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D.耐药性细菌的大量出现,会使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而国际上的正常水平约为30%。
B.耐药菌的出现完全是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人类不得不继续与这些细菌斗争。
C.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极为突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耐药细菌毒力极强,人体受到它的感染后,无药可治,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彻底解决耐药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生素。
B.抗生素多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感染。
C.在畜牧业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D.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5.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下面的文章选自《中国青年报》中的《“探界者”钟扬》,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米的小屋。

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的职位也产生了巨大反差。

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32604版,有改动)

1.节选片段为什么从钟扬的住房写起?
2.第十一段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钟扬怎样的性格特征?
3.从文中可以看出,钟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大国工匠“彭祥华”》(节选),完成小题。

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

2015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彭祥华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开工的成昆铁路,那是上世纪的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彭祥华所在的中铁二局二公司,拥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团队,承担过很多严重隧道的施工任务,彭祥华是这个团队的翘楚,被同事们公认为爆破王……

那些在外人看来狂烈的爆破,在彭祥华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弹奏。

彭祥华和同事们可以保证自己不会出现误差,但是,大地心中的秘密总有人类猜不透的地方。彭祥华和工人们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青藏高原充沛的山体内蓄水,在爆破之后大量地涌流出来。这是隧道爆破最怕遇到的情况,一旦水势过大,泡软岩体,很可能就会出现塌方,这将导致已经完成的隧道爆破工作量完全报废,影响到整个线路的工期。

设计院、监理、业主、施工单位紧急召开了多方研讨会。

讨论最终有了结果,大家认为彭祥华提出的建议是最为便捷合理的,也是最佳解决方案。

彭祥华这个方案最主要的实施条件是必须彭祥华自己来完成,最细微处都要他亲手操作。但这个时候大面积岩层已经浸湿软化,隧道爆破面上围岩部分非常差,隧道崩塌很可能会在操作过程当中发生,而那样的话,彭祥华是没有机会走出隧道的。

彭祥华没有让其他工人一起来装炸药、插雷管,一切都是他独自操作。这一次,他必须要更加精准爆破。

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彭祥华还是阻止其他工友近前,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这就是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身。

烟雾中,一束强光闪动,这是圆满完成的信号。大家不记得彭祥华曾经让工友们失望过。

1.为何要穿插彭祥华父辈的事迹?
2.赏析划线句子。
3.选文中最能体现大国工匠职业担当的细节是什么?体现出他什么样的精神?
2024-04-29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化赋能,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来驱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创新与增长的过程。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当前,以技术和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赋能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数字化赋能助力实现要素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数字化赋能改变了企业的生产与顾客的消费方式,有利于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在政府层面,借助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可以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有效地结合。在企业层面,数字化赋能有利于企业产品和工艺设计方案的创新,有助于实现智慧制造、绿色生产和定制化生产,为需求端提供更高质量、更加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促进要素的供需平衡。在需求层面,数字化赋能为企业更加精准地洞察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便利,网络购物和直播带货等更多数字化消费场景的出现,也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了要素的供需平衡。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在对经济增长、就业、全球贸易等造成重大负面冲击的同时,也给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历史性的加速发展机遇。

(摘编自《新经济导刊》)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运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让文化起来,让文化空间起来,才能更好弘扬历史文化,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新冠肺炎疫情给实体文化空间的运营发展带来冲击,同时也促进了数字文化空间不断挖潜。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由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文化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过去人们很难想象,足不出户如何畅游各大展馆、遍览古迹文物。云端看展览、指尖点文献,打破了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形式限制。面对实体场馆数量有限、馆藏保护有特定要求以及精品内容供不应求的现实,融合技术手段为其扩容,打造出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文化空间,惠及更多受众。过去的单向传播格局也被打破,组织者和参与者进入双向互动时代。文化空间的场城大大拓宽,文化内容的可及性更高,人们获取文化内容的效率和体验也得以提升。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教育部将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即职业教育决策大脑系统和决策支持中心、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心、虚拟仿真实习实训中心、职业学校治理能力提升中心,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将持续开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资源库互为补充、使用广泛的资源库应用体系,继续推动建设数字化、融媒体教材,加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启动职业学校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试点,不断夯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服务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将“如今,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网’聚书香、‘云’游四方成为现实。”一句话放回材料三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根据材料,下列对“数字化赋能”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赋能是指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创新与增长的过程,其基础是数字化技术。
B.数字化赋能改变了企业的消费与顾客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C.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能促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D.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促进政务服务发展,促进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以技术和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B.新冠肺炎疫情给文化空间的运营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使它不断挖潜,“飞入寻常百姓家”。
C.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畅游各大展馆、通览古迹文物,享受文化生活。
D.只要通过数字化赋能这一手段,职业教育就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发展。
4.请对材料二中的图片进行归纳,写出一个简要结论。
5.假设你所在学校考虑启动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准备大力推行数字化教学。有部分家长质疑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归纳三条理由,对家长们进行劝解,打消他们的顾虑。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