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5801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老大的双胞胎儿子考上了大学,光学费就一万多。老大东跑西颠,跑细了腿儿,也没把钱凑够。为这事,老大吃不香,睡不安,愁起满嘴的燎泡。

媳妇说:该借的都借了。实在不行,你跟老二张个口吧。老大一听,咧了嘴。老大说:前年,老二盖鸡场鸭场,跟咱借两千块,可咱连百十块都没借给他。这个时候找他,我咋张得开口?

那……咱儿子的大学就不上啦?

老大点支烟,狠狠地抽几口。烟雾缭绕,罩着老大那张愁苦的脸。

这时,有人敲门。老大开门一看,竟是老二。

老二左手拿一只鸡,右手拎一只鸭,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

让老二进屋后,老大说:老二,你咋来啦?

老二放下鸡,放下鸭,抹一把头上的汗说:听说俩侄子考上了大学,担心哥凑不够学费,就给哥送来三千块……说着,老二从口袋里掏出厚厚一沓钱,递到老大面前。

老大羞愧难当,一张脸涨成红高粱。老大说:老二,哥对不起你……前年你盖鸡场鸭场,跟哥借两千块钱,可我……

老二摆摆手说:哥的家境我知道,嫂子长年生病,俩侄儿要上学,你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再说,你前年不是还借给我五百块吗?

五百块?老大一头雾水。

对呀。老二说,哥,你忘了吗?那五百块,是你托咱娘捎给我的啊……

老大______

(摘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根据小说情节,推测结尾老大的反应,最符合情境的一项是(     
A.老大拿过钱,说:“噢,我想起来了,是有这回事。”
B.老大缓缓拿过钱,心里想:“谢谢老二,谢谢娘。”
C.老大拒绝了钱,说:“老二,那钱是娘给你的。”
D.老大拒绝了钱,说:“老二,大哥受之有愧啊。”
2.下列关于小说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大的自私B.老二的善良
C.兄弟俩的矛盾D.母亲的良苦用心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江南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诗意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名叫桑的女子在江南与北方之间的情感纠葛。文章通过桑的肖像、行为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她对故乡江南的深切怀念和对爱情的执着。结尾处揭示桑的死因,点明了她对“江南”的深情。小说注重场景描写,营造出浓厚的抒情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与桑内心的悲凉。整体上,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打动人心。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好(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桑上火车,泪眼婆娑。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那本是江南的绸缎。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她写,江南好。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再写,江南好。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桑说,不用了。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桑浅笑不语。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她站起来,往回走。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一张宣纸,三个字: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
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
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祝福”为题,既指鲁镇祭祀习俗,又展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
B.鲁迅善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如写祥林嫂的眼珠“间或一轮”,用极简笔墨刻画人物麻木迟钝。
C.“那是,……实在,我说不清……。”中的省略号表现了“我”欲言又止,内心矛盾,闪烁其词的心理。
D.我庆幸自己回答了祥林嫂的疑问,“说不清”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也免除了祥林嫂恐惧和责任。
2.分析选文开头加点词“瞪着”写眼睛的表达效果。
3.鲁迅认为,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选取小说节选内容中的某一人物形象,谈谈你的认识。
4.以下对“我”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作为小说作者,能更好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抒情性。
B.“我”作为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对祥林嫂的遭遇满怀同情却又无能为力。
C.“我”与祥林嫂的对话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愚昧无知深受封建礼教毒害。
D.“我”叙述故事时,运用倒叙,产生了悬念,引人入胜。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竟有没有魂灵的?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节选自鲁迅《祝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②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
2.祥林嫂临死前提出“魂灵”“地狱”,这些说明了什么?
3.“我”的答话起了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4.文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024-03-3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