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3878

阅读《庖丁解牛》,完成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④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          天道,自然的规律B.庖月更刀          
C.如土                    散落D.刀而藏之          好的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选自《六国论》,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不       善:好
B.霜露       暴:暴露
C.不能独       完:保全
D.暴秦之欲无       厌:厌恶
2.与“洎牧以谗诛”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赂者丧B.秦攻取之外
C.有尺寸之地D.举予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2024-03-3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行。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既而契丹围瀛洲,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简:挑选
B.准心知二人谋,乃若不知       阳:假装
C.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       发:发现
D.是时,契丹内             寇:侵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出奇挠其谋             勇气闻于诸侯
B.请勿还             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出遇高琼屏间             而君幸赵王
D.帝议亲征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2)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2024-06-15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至夜月明       莫:通“暮”
B.余方心动欲还       心动:心里害怕
C.臆断其有无,可乎       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泊绝壁之下       夜:夜晚
2.下列各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秦王恐破璧
B.涵淡澎湃为此也       子路率尔对曰
C.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今其智反不能及
D.自为得其实       樊哙侧其盾
3.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判断句)
B.磔磔云霄间。(省略句)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倒装句)
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被动句)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阴森可怖的石钟山夜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作者以反问的方式点明了全篇主旨,语气强烈。
C.作者分析人们无法得知石钟山得名的根本原因是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实地考察和准确记录。
D.文章重在记叙游览石钟山过程,叙议结合,寓叙事于论断说理之中,使谋篇布局更周密细致。
2024-06-28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