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下册 第四讲 整本书阅读之《乡士中国》试题 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4-07-22 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约(qì)       诚(qián)       之谈(jī)
B.候(zhèng)       话(háng)       纷繁杂(wǔ)
C.视(miè)       阔(yū)       除(qū)
D.祖(yíng)       线(qǔ)       白首老(xié)
2024-06-0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下册 第四讲 整本书阅读之《乡士中国》试题 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选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制裁       筛子       流寇       呕尽心血
B.流弊       应付       插秧       削足适履
C.辩护       侍侯       宣泄       荒诞不经
D.束缚       范畴       潦倒       克己复礼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国家命运生死攸关的大抉择背景下,费孝通以自己实地调查的成果,为学生们讲授“乡村社会学”,课余留存的文字便成了《乡土中国》。
B.《乡土中国》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字通俗易懂且内涵丰富,更在于它所揭示出来的中国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搁置许多长篇大论
C.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政府既要打造金山银山,也要保护住绿水青山,不宜出现畸轻畸重的问题。
D.水墨画大师呼吁,艺术家应进一步增进交流,共同为中华文化添枝加叶,让中华艺术在世界文化中独放异彩。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

①“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
②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
③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
④“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
⑤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
⑥儒家很有意思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
A.④①②⑤⑥③B.②⑥⑤③④①C.⑤③④②⑥①D.⑤⑥③②④①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符合一定的规格、程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需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也就渐渐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有改动)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和法律同中有异:它们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但两者用以维持行为规范的力量不同。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由“人们”的观点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并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首先阐述礼的内涵,然后比较礼和法的异同,最后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C.文章引用了《论语》中“颜渊问仁”的相关文字,这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靠人们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则可能受挫。
C.礼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中,其效力无从发挥。
D.乡土社会中,礼的运行并不需要有形的国家机构来维持,它依靠的是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
8.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曾子易”这个故事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下面的文章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和陆益龙的《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后乡土中国》,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A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他们的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吗?——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吗?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选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有改动)

B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后乡土中国是基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的一个理想型概念。它并不是说乡土的完全终结,而是指乡土性特征部分继续的情况下,乡村社会结构所发生的转型。

有学者用新乡土中国来描绘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形态,我用字,主要是因为新乡土中国并没有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理论加以发展,尤其是把乡土本色与新乡土相提并论,存在着逻辑悖论,将乡村社会变迁与发展经验概括为的,难免有价值倾向和政治性意义。

后乡土中国是家庭农业、村落和熟悉关系的存在和维续,使得乡村社会保留着部分乡土性特征,而没有彻底转型为城镇化的社会。不流动的乡土演变为大流动的村庄。在城镇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乡村社会结构正在分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角度看,乡村社会空间的公共性越来越强。如今的乡村为越来越多的公共力量和公共活动提供了空间,乡村已不只是村民自己活动的空间了。

后乡土中国是乡土中国变迁和转型后的一种状态,两者处于历史发展的因果链上,而不是彼此对立的两个社会类型。

(选自《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有改动)

C

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打探就能达到。

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

(选自《后乡土中国》,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有改动)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的乡民组成村落,他们平时接触的多为域内人,生活隔离,固守乡土,一般保持着孤立的圈子。
B.乡土社会的不流动性,让乡人之间很熟悉,人们在熟悉中产生信任,在这样的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C.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以亲情为纽带,以乡土圈子为核心,和谐相处,即使受城镇化、市场化冲击,社会结构仍保持不变。
D.材料(B)和材料(C)都认为城镇化、市场化等正在冲击着乡村社会的熟悉社会关系。
10.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A)观点的一项是(     
A.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B.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C.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D.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11.简要梳理材料(B)的行文脉络。
12.有人说,我们当前经历了转型的乡村社会仍然是一个“熟悉的社会”。请结合材料(C)对此进行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难(0.4)
13. 联系《乡土中国》全书,梳理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结合作者的论述和相关资料理解其含义。

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

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

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

借助语言的社会

团体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系维着人民的宪法

小家族

男女有别

男女求同

法治秩序

调解体系

司法诉讼体系

无为政治

有为政治

血缘社会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难(0.4)
14. 《乡土中国》一书中的十四篇文章相互关联,综合分析阐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点。在通读全书、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各篇的主旨,完成下面的表格。
序号篇名主旨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十一长老统治
十二血缘和地缘
十三名实的分离
十四从欲望到需要

四、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5. 根据以下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费孝通早年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齐尔格特•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6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
2
名著阅读
3
现代文阅读
4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94字形选择题
30.65词语选择题
40.65衔接与排序  名著阅读选择题
130.4名著阅读填空题
140.4名著阅读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填空题
二、现代文阅读
5-8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9-120.65名著阅读  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三、作文
150.4议论文  哲理与生活  青年成长  社会热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