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三 期中 2024-07-22 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cén)寂          (zì)        (é)传            穿(zuó)
B.旱(kàng)        (wěi)       (shì)        (sǒng)
C.(mú)样          (tiāo)       (qiāng)害     洗(guàn)
D.(niè)根          (lēi)死        (shí)        (lĭ)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雾霭       崭露头角       耸峙       民怨沸腾
B.不啻       言简意赅       描摹       焦燥不安
C.伎俩       礼尚往来       窸窣       扑朔迷离
D.摩挲       毛骨悚然       黯然       积毁销骨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 ,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②读书能 一个人,它可以使人变得情感情丰富、思想深刻、气质儒雅。
③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 笔墨。
A.空白       成就       乱用B.空缺       造就       滥用
C.空白       造就       滥用D.空缺       成就       乱用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巨人姚明进入高手如林的NBA不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信他将越战越勇,成为NBA明日黄花
B.我上高中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母亲外出打工长年难归。我要率先垂范,给弟弟做个榜样,不让父母的辛苦白费。
C.钱钟书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D.老师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还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来为自己辩护,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过去的四、五年,他受了很多的苦。
B.山东省提出“抬龙头,摆龙尾,全身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建设海上山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全面发展。
C.农业部27日通报了《上海多宝鱼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违禁兽药的某水产养殖企业及其产品,目前已相继受到停止销售、监督销毁和罚款等处理。
D.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这个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2023-12-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早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通过太空通讯卫星和直播线路,人们可以看到奥运会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和观众的热烈喝彩声。
C.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青年、妇女,都应遵守法律。
D.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③⑥②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②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③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反复       比喻       夸张       比喻
B.比喻       拟人       拟人       借代
C.比喻       拟人       夸张       借代
D.反复       比喻       拟人       比喻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9. 下列各项中,作品、作家、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科学小品
B.《不求甚解》——朱光潜——文艺随笔
C.《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诗歌
D.《窗前的树》——张抗抗——状物散文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这次他不揣冒昧地毛遂自荐,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因为机会往往属于那些善于把握的人。
B.你若想得到我们三个的抬爱,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不要只在口头上说对我们如何如何好。
C.看完电影《无问西东》,他提笔写了篇影评发给编剧,并附短信说:“拙作一篇,敬请斧正。”
D.小明是我的高足,已跟随我学习多年,此次在大赛中斩获头奖,确实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词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B.“羌管悠悠霜满地”写白天的景色,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C.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D.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烹饪探源

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在古代汉语里,“烹”作“烧煮”解释,“饪”是“煮熟到适当程度”的意思。“烹”和“饪”组合在一起,意为“烧煮熟食物”。“烹饪”一词的意思表明,烹饪是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开始的。

有关烹饪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烹饪方法是由少渐多,技艺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烹饪产生之初,人们的饮食水平极其低下,所谓的烹饪就是用火直接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例如“烧”,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有所不同,它不用任何烹饪器,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烹饪法。与“烧”同时的,还有“烤”,也不借助任何烹饪器。此后,又产生了“石烙”“石烹”两种烹饪法。在陶制烹饪器出现以前,这四种烹饪法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烹饪水平有所提高,烹饪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这时大都已经具备,如陶鼎、陶甑、陶釜、陶罐、陶盆之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住房遗址中,曾发现过灶坑,是用来做饭的。另外,在据地为灶的同时,人们还制造出了可以搬动的陶灶,如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灶,有两耳可以提拿搬动,结构科学,使用安全,可供多人炊用。

考古发掘出的商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可以认为,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以煮蒸食物为主。郭宝钧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考证了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他认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在煮蒸二种烹饪方法之中,煮法又产生于蒸法以前。

有学者认为现在烹饪术中最重要而又常见的方法——炒,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然而,考古资料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1923年在河南省新郑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王子婴次之炒炉,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就是一种专作煎炒之用的青铜炊器,其形状类似长方盘,上面刻有“王子婴次之炒炉。它的质地也比较薄,很适于作煎炒使用。在先秦文献中,也不乏炒菜的记载,如《楚辞·大招》中的“煎鰿臛雀,遽爽存只,说的是在锅中放少量的油,等油热后,将食物放入,然后翻炒至熟。与此相映证的是,在先秦的楚国区域内也相继出土了一些可作煎炒之用的器具,如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个炉盘,制作十分精美讲究,盘的两边还有青铜质的环链提梁,如同现代的炒锅。另外,在19794月,江西靖安也出土一件自铭为“炉盘”的铜制器具,形状和曾侯乙炉盘大体相同,其时代比曾侯乙墓要早一百多年。这些都说明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专作煎炒之用的炊具,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煎炒之法进行烹饪。不过,当时的炒法,不如现代的技艺高,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同时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即便如此,它对后世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摘编自姚伟钧《中国烹饪探源》)

13.下列关于中国早期“烹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烹饪只能出现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之后,根据“烹饪”在古汉语里的意思,对火的控制与使用是烹饪产生的前提。
B.作为一种烹饪法,“烧”最初是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这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并不完全相同。
C.在烹饪产生之初,不管是“烧”“烤”还是“石烙”“石烹”,都不借助任何烹饪器,而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
D.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多已具备,并产生了坑灶和陶灶,可见当时烹饪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增多。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烹饪有着悠久绵远的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湛技艺。正是因为中国烹饪技艺领先于他国,赢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人们的烹饪水平有所提高,烹饪方法也逐渐增多。
C.“烹”和“饪”两词的意义不尽相同,“烹”意思是“烧煮”,“饪”意思是“煮熟到适当程度”。合二为一,“烹饪”的意思就是“烧煮熟食物”。
D.烹饪产生之初的“烧”,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烹饪法。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宝钧认为殷周时期烹饪方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其原因恐怕是考古发掘出的殷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
B.1923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青铜炊器“王子婴次之炒炉”,是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
C.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和江西靖安出土的两件炉盘表明,《楚辞·大招》中“煎鰿臛雀,遽爽存只”的记载确有其事。
D.炒法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技艺不如现代的高,因为当时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陶制烹饪器出现前,应只有“烧”“烤”“石烙”“石烹”四种烹饪法,其它烹饪法是陶制烹饪器产生后才出现的。
B.烹饪水平的提高、烹饪方法的增多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新石器时代如此,先秦的其它时期应该也是如此。
C.在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的推动下,先秦时期的炊器,经历了从无到有、种类由少到多制作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D.有学者错误认为炒法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这可能是他没有见到能证明炒法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的相关考古资料。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读:泛指文章的字句
B.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C.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疑难问题
D.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愚昧
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与例句加点字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
A.乃使其从者B.而学于师
C.与子弟角D.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1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C.而君幸于赵王D.学于余
20.下列对选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文段中作者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023-12-1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 | 较易(0.85)
21. 完成下面名篇名句的默写。

(1)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有日月朝暮悬,__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3)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4)____________;叶,相触在云里。(舒婷《致橡树》)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应用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应用文 | 适中(0.65)
22. 应用文写作。

李明43日参加学校运动会时,在操场入口处捡到一个蓝色卡通钱包,内装一张身份证、一张饭卡、一百五十元现金和几枚纪念币。

请替李明写一则招领启事。(200字以内)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行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23.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
24.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
25.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本文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作家雨果认为:信仰,是人生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英国罗斯金被称作道德领路人,他说:年轻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

中国伟大长征胜利启示录: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新时代的青年要培养信仰,信仰让你有了方向,也充满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基础、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默写名篇名句、写作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9
名著阅读
1
古代诗词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应用文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基础
1,2,3,4,5,6,7,8,10
2
文学文化常识
3
古诗文阅读
4
现代文阅读
5
名著阅读
6
默写名篇名句
7
写作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65词语选择题
40.65词语选择题
50.65顿号  问号  书名号选择题
6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选择题
7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80.65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借代选择题
100.65得体选择题
二、名著阅读
90.85文学常识
三、古代诗词阅读
11-120.4边塞征戍
四、现代文阅读
13-160.4学术论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23-260.4叙事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五、文言文阅读
17-200.65名著阅读
六、名篇名句默写
210.85默写名篇名句
七、应用文
220.65应用类
八、作文
270.4议论文  道德和社会  青年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