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职业模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洪家光

1979年出生的洪家光,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拥有7项国家专利。洪家光的工作是为我国新型战斗机的发动机研发精密铸造装备。他先后参与、负责国家某型号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和工艺装备的研制。他以科技报国、动力强军为己任,倾心铸造大国重器,带领团队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40多个技术难题。他注重类家光传、帮、带,传承工匠精神,为企业的发展积蓄力量。

二十多年中,洪家光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不断创新,屡创佳绩。他与团队成员仔细研究叶片的结构特点,经过不断的潜心探索、科研实践,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用金刚石叶轮制造技术,这项成果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洪家光也因此成为新时代航空发动机领域产业工人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我国航先空动力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公司生产任务也异常繁重。在某型号发动机的攻关期间,洪家光以身作则,第一个把行李报到工厂,在此期间,洪家光被工件砸伤手指,造成严重粉碎性骨折,但他执意返回工作岗位,仅用一只手操作设备,一干就是两个月,大家都说他是工作疯子,他却说,我们国家航空发动机底子薄,要想把它搞上去,那就得比别人付出得更多。他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以坚实的韧性、实干的精神和恒久的信念,顽强拼搏,努力打造强劲的中国心,放飞心中的蓝天梦想。

翁永红

翁永红是乌东德水电站的总工程师,被授予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和湖北五一劳动奖章。他领衔设计建造的乌东德水电站,将滚滚的金沙江水变成强大的电能,送到千家万户,点亮万家灯火。该水电站每年能为国家提供389.1亿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12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50万吨。

乌东德水电站名列中国第四、世界第七,该水电站的建造难度非常大。为筑牢每1015米拍一张航坝的基础,翁永红带领地质人员从上往下一层层地开挖,每张照片上都有片,然后一张一张地进行助察,总共拍了16144张高清照片。每张照片都有坐标,每一个坐标都可以精确定位每一条裂隙的空间布置,到具体施工时把好岩石留下来,把坏岩石挖掉,这样才建起稳固的大坝根基。

受限于当时的建造技术,筑坝都有裂缝,最大的难题是要解决水泥像浇筑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把冷却水通到混凝土的每一个部位,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再通过每一个坝段间的横缝,把它灌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建成无缝的双曲拱坝。

坚持只做一件事,我很自豪。2003年担任设计总工程师,到2020年建成乌东德水电站,长达17年的高强度战斗,翁永红带领团队披期斩镜为这项工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单嘉玖

1978年到2016年,从初入故宫的20出头的小姑娘到即将退休,单嘉玖在修复故宫书画这条路上走过了一万三千多个日子。她没有换过工作,修复书画是她唯一的工作。然而最让人起敬的,还是她修复书画时的耐心与专注。……

单嘉玖曾修复过一件明代的绢本《双鹤群禽图》,画面上有许多虫蛀破洞。面对密集的小洞,本来可以用整幅绢托在画作后面,一下把所有的洞都补上了。但是百年以后托补的这片整绢也会糟朽,就会和古人的画作粘连在一起而无法分离,后人也就再也没办法修复这张画了。为了延续古画更长的生命,单嘉玖选择一个洞一个洞地织补,整整花费四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

如今,单嘉玖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师傅。修复师这个行当,做师傅的很多时候身教甚于言传。单嘉玖的师辈们在修复书画时,若是碰到连阴天气,虽是古稀之年,有时中午也不吃饭不休息,赶着把工作做完,就怕耽误了时间作品生霉。冬季供暖,工作室内温热干燥,把画卷贴在墙上绷平,时不时就得看一眼,一旦发现有的地方干得过快,就赶紧喷水,以防干湿不匀导致爆裂。这些做法影响了单嘉玖几十年,如今她又把这一切传承给了自己的徒弟。

近两年,故宫正在进行史上最大的大修工程,还有上万件古书画文物等着单师傅和她的徒弟们去修补。单嘉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传统的书画修复技艺完整地传给下一代,将完美的紫禁城代代传承下去。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蛟龙号”观察窗的玻璃和金属窗座之间的缝隙要在0.2丝以下,否则窗玻璃处就会产生渗漏。
B.洪家光在某型号发动机攻关期间,砸伤了手指,但他仍坚守岗位,仅用一只手操作设备,并成功攻克了难题。
C.翁永红创新使用冷却水管,成功解决了水泥在浇筑过程中的散热问题。
D.如果整补《双鹤群禽图》,百年后就再也无法修复了,所以单嘉玖选择一个洞一个洞地修补。
2.翁永红说:“坚持只做一件事,我很自豪。”结合课文,简要谈谈,他坚持做了什么事,为此做出了哪些贡献?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4.文中多处引用了工匠们的原话,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5.再次阅读课文,简要谈谈你从这些大国工匠们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五讲 臻于至善,敦行致远——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二) 大国工匠 群星闪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高凤林在工作中敢闯敢试,坚持创新突破,无数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B.顾秋亮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的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C.她曾修复过一幅明代的《双鹤群禽图》,这幅绢本作品,长两米,宽近一米、画幅断裂严重,造成无数密集的小洞。
D.“在一些人眼里,做一个普通工人是没有出息的。但我认为,当好新时期产业工人一样能有作为、有价值,受人尊重。”李斌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说话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有力。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五讲 臻于至善,敦行致远——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二) 大国工匠 群星闪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心里始终想着核心技术、胸中一直怀着强国梦想,从他的身上领略到了“大国工匠”的风采。
B.40多年来,顾秋亮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赢得了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
C.他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坚实的韧性、实干的精神和恒久的信念,顽强拼搏,努力打造强劲的“中国心”,放飞心中的蓝天梦想。
D.高凤林一直扎根在航天第一线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焊接工作,他始终认为,他的根在焊接岗位上。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五讲 臻于至善,敦行致远——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二) 大国工匠 群星闪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下列文字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十多年中,洪家光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不断创新,屡创佳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家光也因此成为新时代航空发动机领域产业工人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①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②经过不断的潜心探索、科研实践
③研发出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用金刚石滚轮制造技术
④他与团队成员仔细研究叶片的结构特点
⑤这项成果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A.④③⑤②①B.④②③⑤①C.②④③⑤①D.②④③①⑤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五讲 臻于至善,敦行致远——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二) 大国工匠 群星闪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5 . 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焊接       热忱       请璎       天衣无缝
B.铸造       瓶颈       承载       坚锵有力
C.装裱       迅猛       裂隙       披荆斩棘
D.邻衔       拱坝       镶嵌       不懈努力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五讲 臻于至善,敦行致远——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二) 大国工匠 群星闪耀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船(bó)             (jīn)贴             (jīng)密
B.(kān)察             (zhān)连             (cuó)刀
C.积(xù)             (zhì)热             (lòu)
D.(zāo)朽             (huǐ)             (mó)擦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五讲 臻于至善,敦行致远——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二) 大国工匠 群星闪耀
7 .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谈到生命的意义时,钟扬说:“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命的意义”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700字。)

2024-06-1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一讲 艰苦奋斗,实干兴邦——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一) “探界者”钟扬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下面的文章是冷昊阳的《雪域高原的大国工匠彭祥华:半路出家终成爆破大师》,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青藏铁路,不少人都会想到其背后艰难的施工条件以及团队的不懈坚持。彭祥华就是其中一位从事隧道爆破的大国工匠,从青藏铁路到川藏铁路,48岁的彭祥华,在一线坚守的24年间,把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雪域高原。

改行换业   半路出家

1969年,彭祥华出生于重庆铜梁的一户乡村人家。他的父亲是中铁二局一个木工班的班长。因父亲常年在外,彭祥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跟着爷爷杀猪卖肉,偶尔还跟随外公学习木工,收入虽算不上高,但家境也还算殷实。

1994年,彭祥华的父亲到了退休的年龄,父亲很想让他也加入中铁,但这却让彭祥华心里犯了难。毕竟,当时在工地上做木工挣的钱,要远低于他在家帮助爷爷和外公干活所取得的收入:

当时,彭祥华犹豫了两个多月,最终母亲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想法。彭祥华依然清晰地记得,他的母亲问他:你就想这样卖一辈子猪肉吗?

于是,199478日,25岁的彭祥华来到福建,在中铁二局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个隧道工程组做木工,但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就这样和隧道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短短一年,彭祥华就因踏实肯干,逐渐掌握了许多先进工法,被推选为木工班班长。

年轻的心总是不安分的,彭祥华并没有满足于当一个木工班长,反而把目光投向了更加艰深的领域,跃跃欲试。

1997年,在山西参加朔黄铁路建设时,彭祥华开始接触隧道爆破技术,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一边从事木工工作,一边深入开挖班学习,并熟练掌握了隧道开挖爆破技术,成为一名爆破工。没人能预料,这个半路出家的爆破工,日后竟成了闻名全国的大国工匠

勤恳学习   初露锋芒

1998年,同样是在山西的朔黄铁路,彭祥华经历了他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件事。

据彭祥华回忆,当时他在隧道工地里听到了头顶沙子滑落的声音,他还注意到,有不少小石块随之滑落。从事爆破才一年的彭祥华来不及过多思考,就马上组织隧道里的其他工友带上设备撤离,就在撤离完成两分钟后,伴随着轰隆巨响,隧道塌方了。

每回忆至此,彭祥华总是心有余悸,但他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爆破工,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但对于初中毕业、半路出家的彭祥华来讲,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爆破工,光靠精准的眼光和听觉还远远不够。那时的彭祥华对爆破知识如饥似渴,不但积极向前辈请教,就连一本《实用爆破技术》也被他翻得连封面都快掉了,书里介绍的内容,他随手一翻,就能准确翻到自己想找的位置。

可是囿于当时的条件,书籍的流通并不如今天方便,可供他学习的书本也不多。就在彭祥华因遇到瓶颈而闷闷不乐之时,命运的转折已悄然来临。

2001年,32岁的彭祥华参建了青藏铁路,当时的青藏高原汇集了全国无数顶尖的专家和技师。彭祥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将心中长时间积攒的疑惑一一解决,也就是这一时期,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解决了冻土条件下的爆破难题,被公司认定为爆破中级工。

6年后,彭祥华参加古城水电站建设,通过优化炮眼孔距,收到较好的光面爆破效果,节约了施工成本,被公司认定为高级爆破工。自此,彭祥华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

精准爆破   功成川藏

2015年,彭祥华参建川藏铁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标段是其中最难的一段,路段地质非常复杂,生态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彭祥华记得,有一次地质勘探,需要技工沿绳索从五六十米高的悬崖上顺势而下,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愿去接这份苦差事,但彭祥华却挺身而出,独自一人飞舞于悬崖峭壁之上,并顺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资料,为以后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勘探虽然顺利,但在爆破过程中,彭祥华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一次爆破后,青藏高原充沛的山体内蓄水大量地涌流出来,这是隧道爆破最怕出现的情况。据彭祥华介绍,一旦水势过大,泡软岩体,很可能就会出现塌方,这将导致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完全报废,影响到整个线路的工期。

就在那时,设计院、监理、施工单位等多方紧急召开研讨会,讨论最终一致认为彭祥华再爆一炮的建议是最佳解决方案。而彭祥华在接过任务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这一切必须由他自己来完成,即使最细微处都要他亲手操作。

但这时彭祥华面对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大面积岩层已经浸湿软化,隧道爆破面上围岩部分非常差,隧道崩塌很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而那样的话,彭祥华就再也没有机会走出隧道。

但彭祥华并没有让其他工人来一起装炸药填雷管,一切都是他独自操作。这一次,他必须实现更加精准的爆破。

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在其他工友犹豫不决之时,彭祥华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不久后,手电光芒亮起,彭祥华又成功了。

正是凭借着在川藏铁路拉林段作出的突出贡献,彭祥华的荣誉也接踵而至。2017年,彭祥华获得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并于同年揽获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工人的美誉。

三代中铁   广种桃李

如今,大国工匠彭祥华依然奋战在爆破一线,他甚至不曾在任何一个城市置业安家。无论天南海北,只要有需要彭祥华的地方,他从未缺席。

除了奔波于项目之间,彭祥华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将他的绝活传给年轻人。彭祥华认为,做好传帮带,既要传承业务技能,更要传承职业理念。不管是当工班长还是工区长,他都会利用交接班的时间和现场施工的机会对班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过彭祥华的调教,不少徒弟已经能在项目从事隧道开挖、衬砌、爆破等工作,成为隧道施工队伍的中坚力量。

同时,彭祥华的事迹也深深打动了他的儿子。据彭祥华介绍,2015年,他的儿子在大专毕业后也加入了中铁二局,成为一家之中的第三代铁路人,现在新疆从事桥梁建设工作。

谈到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爆破生涯,彭祥华认为,最大的秘诀就在于专心投入,用心坚持。正如他所言——

对于我们爆破工来说,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隧道贯通的那一刻。贯通的时候,隧道外面的阳光照进来,那个时候大家心里都非常开心。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就是一定要打通它,看到那一线光。

(资料来源:冷昊阳:《雪域高原的大国工匠彭祥华:半路出家终成爆破大师》,中国新闻网,2018329日)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彭祥华于1994年进入中铁二局成为一名爆破工。
B.在参建青藏铁路时期,彭祥华积极学习,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解决了冻土条件下的爆破难题,被公司认定为高级爆破工。
C.凭借着在青藏铁路拉林段作出的突出贡献,彭祥华的荣誉接踵而至。
D.除了奔波于项目之间,彭祥华还十分重视“传帮带”。并且,经过彭祥华的调教,他的许多徒弟已经成为隧道施工队伍的中坚力量。
2.在参建川藏铁路过程中,彭祥华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
3.彭祥华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你认为彭祥华身上最能体现大国工匠职业担当的事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并说明原因。
2024-06-1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一讲 艰苦奋斗,实干兴邦——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一) “探界者”钟扬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少年

这是我所经历的1979年高考:全省录用率不到4%,我所在。班级80%的同学是农村户口,一半考上了北大、清华和科大。钟扬曾经这样回忆自己高考的经验,他就读的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黄冈中学。

1977年,学校在大操场上实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庆祝复原高考后的第一届高校生即将入学,4名考上高校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

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读生身份提前参与高考,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与了中国科技高校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特别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念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钟扬的母亲王彩艳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起先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进入高校以后,钟扬一边忙着学生会宣扬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探讨植物学问题。1984年,钟扬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高校生物系的课程。

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始终在植物学领域深耕的张晓艳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学问储备特别足够。

和钟扬外向热忱的性格相比,张晓艳就显得内向了很多。那时候,工作调动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加上不愿和父母分居异地,张晓艳对于与钟扬的婚事始终迟疑不定。

一次,张晓艳在工作结束后回到武汉,钟扬在车站接她时突然开宗明义地说,自己把证明开好了。

什么证明?张晓艳问。

我们的结婚证明啊。

我还没同意呢,你怎么就把这个证明开了呢?

没有问题,大家都觉得可以了,到时间了。

于是我就这样有点被胁迫地领了结婚证。张晓艳笑说。结婚没几年,33岁的钟扬就成了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大张旗鼓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名高校老师。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

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的职位也产生了巨大反差。

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麴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接盘导师

……

他是少有的敢收转导师学生的人,我想每个学生家庭都会感谢他。杨亚军说。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大儒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不少钟扬在收学生时的奇葩事”。

“我们每个人招研究生有一个数量限制,但是他招得特别多,后来我就去了解,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卢大儒说。

卢大儒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较差的学生,或者不太好调教的学生,老师不喜欢,就会“流落街头”。还有学生跟导师相处以后有一些矛盾,提出转导师。这样,问题来了,谁来接盘?

这时,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解决最后的兜底问题。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以后在他的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有这种担当。

钟扬的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 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对吧,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经佐琴回忆,曾经有一个学生,考了3年,钟扬每一年都答应收,但是一直没考上。有教授问他,总是考不上可能是说明他不适合做科研,就别答应人家了。但钟扬一脸纠结地说:总不能断了别人的梦想啊。”

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徐翌钦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于是,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从事创新创业的。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和脑洞”,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生命延续

20175月的一场讲座中,钟扬曾介绍自己实验室里研究过一种长寿基因。他们使用生命期57天的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当某种基因被敲除后,线虫寿命可增加57倍。

有人问,只要敲除一个基因,人是否可以更长寿。钟扬回答:“这个基因主管生殖,要想长寿必须在一出生就去除掉,意味着你将终身无法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藏在基因里的密码。

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201276日复旦大学的校刊上,钟扬发表的《生命的高度》一文这样写道。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

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拉琼回忆道,病好以后,大家都以为原本忙碌的钟老师可以调整一下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收敛一点。没想到的是,他变得更加拼命了……

1.“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就这样在他的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文中“‘英雄’少年”部分写了钟扬的哪几件事?分别体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惊险”和“惊喜”这两个词的作用。
4.在“生命延续”部分,作者引用了钟扬的《生命的高度》中的一段话,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钟扬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专业,之后因兴趣转向研究植物学问题,33岁成为武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后,却放弃一切,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并为了“种子事业”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钟扬的经历对你职业规划方面的启示。
2024-06-1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一讲 艰苦奋斗,实干兴邦——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一) “探界者”钟扬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钟老师对批判性思维’念念不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学生说。

①想着要为孩子们写一本科学故事书
②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
③他觉得对中小学生开展科学教育乃至思维教育非常重要
④想着去中学给科学社的孩子们上课
⑤他还想着要把大学专业教材改成适合小朋友的音频故事
A.③⑤④②①B.③⑤①④②C.④②③⑤①D.①③⑤④②
2024-06-1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第一讲 艰苦奋斗,实干兴邦——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一) “探界者”钟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