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职业模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1 . 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策划       匡架       阐述
B.流程       预算       落款
C.资询       广泛       新颖
D.营销       制订       葉道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 应文写作与交流(三) 活动策划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下面的文章是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唐僧玄奘,统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也就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晋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尽是沙,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入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

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

试想法显出发时只有七个和尚结队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人不胜其苦开了小差,有人病死途中,最后只留下他一人。唐玄奘也是单枪匹马深入大戈壁,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行人员,那是《西游记》小说中的神话人物。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和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

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光怪陆离的现象在大戈壁夏日中是常见的事。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当人们欢天喜地似的向湖面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文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这一魔鬼的法宝到了十九世纪的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孟奇随拿破仑所领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这是因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好像倒栽在地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汪洋万顷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7~8℃,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作海市蜃楼。中国向来形容这类现象为“光怪陆离”四个字是确有道理的。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资料来源:竺可桢:《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十九世纪初叶,法国人孟奇解释了“魔鬼的海”之谜,这一现象从此有了科学的解释。
B.沙漠旅行者之所以会在夏天的中午看到“可望而不可即”的湖水,是因为天气过于炎热导致出现幻觉。
C.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7~8℃,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倒映在天空中。
D.直到如今,还有些住在沙漠中的人们相信“鸣沙”是魔鬼在迷人。
2.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是否合适?为什么?
①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野兽)
②这一魔鬼的法宝到了十九世纪的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3.请简要说明“鸣沙”的形成原理。
4.从文中可以看出,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以前看起来怪异的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请你举出人类历史上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的一个例子,并解释其是如何证明的。
2024-06-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博古通今,求真务实——科普作品选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国古代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从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地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像上面所讲,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我们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写成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几句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诗: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容斋续笔》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76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得上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发出了声音。
B.《齐民要术》指出,杏花开放标志着农民要赶快种谷子。
C.《容斋续笔》指出,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将“到”改为“绿”。
D.在我国,杨柳主要分布于江南一带。
2.“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和“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两句话存在矛盾吗?请给出你的理由。
3.从结构和内容上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你还知道哪些表现物候的诗句?请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
2024-06-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博古通今,求真务实——科普作品选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0.65) |
4 . 古诗词中的自然景物常常起到隐喻的作用。例如,李白《扶风豪士歌》的“洛阳三月飞胡沙”中的“胡沙”暗指安史之乱。请你再举出一例运用类似手法的古诗词,并说明其中的自然景物是如何起到隐喻作用的。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博古通今,求真务实——科普作品选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物候”的一项是(     
A.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D.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博古通今,求真务实——科普作品选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写成诗歌而传之________。
②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________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
③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________之效。
A.后世       凋谢       相得益彰
B.后世       抽青       相得益彰
C.往世       抽青       鹬蚌相争
D.往世       凋谢       鹬蚌相争
2024-06-1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博古通今,求真务实——科普作品选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7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xiá          huì        qǐng
B.          léi)洲          )沱
C.shēn       ràng)西        )阳
D.huàn       )文          juān
2024-06-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博古通今,求真务实——科普作品选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8 .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小说是最常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既可以深刻地揭示某种社会现象,又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现实生活,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分析人物有助于我们对小说做出有效地解读。请你从中外经典小说里选择一位人物,依据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描写和你自己的联想,以微写作的形式描述他的形象。(要求:描述内容应包括人物的外貌、体态、性格等,且文章不超过300字。)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微写作 黄河口秋景 篮球场上 神奇的月全食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下面的文章是鲁迅的《雪》,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葫芦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资料来源:鲁迅:《雪》,《鲁迅全集   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江南的雪。
B.文中“青春的消息”是指春天即将到来。
C.描写“雪罗汉”的形象时,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在作者笔下,朔方的雪与江南的雪有明显差异。
2.请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3.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请你谈谈对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4.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相关文艺作品或发挥想象力,描述出你心中最美的雪景,200字左右。
2024-06-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微写作 黄河口秋景 篮球场上 神奇的月全食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10 . 《神奇的月全食》一文巧妙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述了月亮在月全食过程中的形状变化。请仔细品味文章语言,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另一种自然现象,并使所写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职业模板)学习辅导训练微写作 黄河口秋景 篮球场上 神奇的月全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