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4160775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与动观的问题。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者留有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的网师园,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奇在移步换景。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②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要造成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 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有画意。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③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塑品;美人峰细看才像;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以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分别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④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也要区别对待。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弯环等都体现着这个道理。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诗句不但写出园林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把人的视线引向仰视。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又都是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矶,是能引人仰视、俯视的方法。

(节选自陈从周《中国园林的风格》)

1.分别概括选文中各个段落的内容。
2.选文中划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请分析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

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望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吉祥如意。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如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禁忌等直接相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年、驱灾、辟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等观念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到后来,节日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空前发展,节日风俗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节奏,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节机制。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节奏的,人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张弛。生活不可无节日,节日不可无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传统节日虽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却依然存活在民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1.与“夏锄”相对应的节日活动是(     
A.开春鞭春劝农B.端午驱邪避瘟
C.金秋荐新祭祖D.腊月祭灶扫尘
2.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期体现着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规律性。
B.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
C.魏晋南北朝以前,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摆脱了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
D.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活动却依然存活在民众生活之中。
3.下列哪项活动不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A.清明节扫墓B.三月学雷锋C.端午节抹雄黄D.七夕节打扮女孩
4.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传统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和生产生活的节奏,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活的张弛有度。
B.诸多贵人伦、重亲情的礼俗活动,让中国人从传统节日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C.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信仰关系不大,主要是为了社交、娱乐。
D.隋唐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节日风俗迅速向娱乐方向转变。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科学的视角探讨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文章首先描述了生命的独特结构和功能协调性,强调了生命系统的有序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接着,文章指出研究生命的关键在于揭示遗传机理,并介绍了科学家在解码遗传密码方面的进展。文章逻辑清晰,内容详实,展示了生命科学与物理化学的交汇,突显了科学研究在揭示生命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生命不同于无机物质,它既遵从物理化学的基本规律,又有着自身独特之处。任何生命都毫不例外地有着十分微妙的结构体系,有人就把细胞和各种细胞器,比拟为最精密的分子工程。这个工程,有固定的参考指标——遗传体系,并可以逐级放大。它的结构则与行使的功能无比协调,在部分和整体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不同组织之间,都保持着有条不紊的相互关系,由小秩序组成大秩序,并能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确切反应,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而在上下两代间,则通过互补复制,维持了物种的持久性和可变性。现在知道,正因为这一系列非凡复杂的分子组合特点,才表现出了无比微妙的生命属性。

2)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还找到了研究生命的要领。一位科学家写道:阐明把历代所获得的性状贮存起来,并无误地传给子孙的遗传机理,乃是打开生命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这把金钥匙在科学家的悉心探究之下,目前已经能够说出个头绪了。

3)现在知道,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以密码方式,记录在遗传物质之中,这种密码通过准确的复制,可以完美无缺地传递到下一代。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转录和翻译,将表达为固有的生物性状。这就是青蛙之所以成为青蛙,蝴蝶之所以成为蝴蝶的基本依据。目前科学家不但查明了各个密码单词的含义,还编制出了奇妙的密码词典。于是在这里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终于密切无间地汇合起来了。

1.下列对第(1)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命是精密的分子工程B.生命是复杂微妙的系统
C.生命有持久性和可变性D.生命工程有固定的参考指标
2.下列内容不属于文中“这一系列”所指的一项是(     
A.遵从物理化学的基本规律B.可以逐级“放大”
C.上下两代互补复制D.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
3.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细胞和各种细胞器在部分和整体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不同组织之间可互补复制。
B.把历代所获得的性状贮存起来并无误地传给子孙,这是打开生命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
C.遗传物质中的密码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完美无缺地传递给下一代的。
D.科学家们认为,研究生命的要领在于阐明生物一切性状的遗传机理。
4.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的一切性状以能够复制的密码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B.查明密码含义、编制“密码词典”,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汇合的结果。
C.转录和翻译遗传物质中的密码,可以保持固有的生物性状。
D.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悉心探究,终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机理,从根本上破解了生命的奥秘。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原产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年)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这段文字没有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引用说明B.举例子C.列数字D.打比方
2.作者在这里引用杜牧诗的意图是为了(     
A.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B.告诉人们古代荔枝的运送方式。
C.揭露鞭挞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D.说明杨贵妃爱吃荔枝。
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荔枝原产于我国”的证据的一项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少有人说起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C.蔡襄的《荔枝谱》(1059年)记载了福建荔枝。
D.从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时候算起,广东荔枝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
2024-08-19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