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基础 > 句子 > 衔接与排序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 题号:2397359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每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草。民间认为,艾草有招福纳祥的美意,有驱毒辟邪的作用。
②平日里,两者虽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③这是根深蒂固的优秀文化与民俗,是千百年的约定传承。
④每到端午,它们便强强联手,为人们的健康与信仰保驾护航。
⑤通常,艾草要与菖蒲配对,菖蒲亦有芳香与药用的功效。
A.①⑤④②③B.①③⑤②④C.⑤①③②④D.⑤②④①③
【知识点】 衔接与排序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①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②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③没有发自肝腑、专心如一的热爱④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⑤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⑥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A.①④③⑥②⑤B.③⑥①④②⑤C.①⑥②⑤③④D.②⑤③⑥①④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围绕“通古今之变”的主题,古代史家提出了盛衰、治乱、得失、损益等一系列概念,形成了系统的有关通史之“通”的理论认识。这些理论认识概括起来,就是            ,进而                ,把“通”“变”“理”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看待。“通”是为了看到历史的“变”,即                。考察历史之“变”的最终目的是求“理”,也就是                

①强调以通识的眼光和整体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历史的变化
②找出历史兴亡成败的一般法则和社会新陈代谢的内在机制
③探求蕴涵在历史变化背后的事理法则
④在历史的长时段考察人类社会古今之变的轨迹
A.③①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部作品既然是“创造”,就必然有其独创性,换个角度说,如果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跟人们脑中早已有的世界完全一样,那这个“世界”就不是“典型”,而只是一个“概念”,这个创作就失败了。  ,        ,    ,    ,那么这只会是二流的作品。

①如果只觉得随处都符合自己的日常经验
②就应当让读者在阅读中实现个人经验的扩展和延伸
③真正意义上的杰出作品
④因为只要是杰作
⑤而往往要具备一定的陌生化和摩擦力
⑥并不急于与读者一拍即合
A.④②①⑤③⑥B.③⑥⑤④②①C.④②①⑤⑥③D.③⑤⑥④②①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