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61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①为:同“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B.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C.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D.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驽马”指劣马,即不能快跑的马。与《劝学》“驽马十驾”中的“驽马”意义相同。
B.“裂地”指分割土地,封赏臣子。周代卿大夫在封地上行使统治权,不须受命于诸侯。
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又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
D.“三族”在文中指父族、母族和妻族。有时指父母、兄弟和妻子,有时又可泛指亲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见识高远,对忠臣的看法与齐侯不同。他认为忠臣要恪尽职守,建言献策,使君主接受正确意见,避免君主出现有难和出逃这些情况。
B.晏子将食物分给景公的使者,结果自己没有吃饱。使者向景公报告此事,景公于是命人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仍辞谢了。
C.齐景公派人送去高大华美的马车,晏子多次辞谢。景公不高兴,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表示晏子不乘坐这样的马车,那自己也不会乘坐。
D.晏子认为忠臣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大量施舍,仁人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储藏起来,智者不会像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对待财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晏子身为齐国国相,却能厉行节约,是出于哪些原因?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项的说法,不符合课文内容的是(     )。
A.课文内容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B.课文是按照问志、述志和评志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C.课文用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出了他们的思想性格。
D.课文内容显示,孔子不喜欢子路,而喜欢公西华。
2.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的性格各是怎样的?孔子对他们的看法如何?
3.孔子为什么要“哂”?(用原文回答)
4.孔子为什么对曾皙的志向表示明确的赞同?
5.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 _______集(体裁)。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子之。
(2)鼓瑟
(3)浴乎沂,乎舞雩
(4)春服既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郭嘉传》)

【注】①太祖:魏太祖曹操。②嫡:正妻所生的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B.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C.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D.荀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转斗千里,有江东       尽:全部
B.众闻皆惧,嘉之曰       料:推测
C.策临江未,果为许贡客所杀       济:帮助
D.谭为尚军所败,保平原       走:逃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观察选择自己的“主公”。他先是北见袁绍,后来又投靠曹操,表现了郭嘉“良禽择木而栖”的原则。
B.郭嘉擅长于分析时局形势以及各个政治军事集团内在的矛盾,有利于曹操在政治军事上做出决策,从而成为曹操重要的谋士。
C.“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是郭嘉对是否乘胜追讨谭、尚作出的判断,事实证明了郭嘉料事的准确,曹操坐收了渔利。
D.曹操征讨荆州,结果是“于巴丘遇疾疫,烧船”,曹操想起谋士郭嘉,对郭嘉不用思考便看出他人肺腑的才能产生无限遐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2)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
5.请简要回答郭嘉弃袁投曹的原因。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